莫言家的门槛石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过新年,就有幸参加了牟平作协组织的去莫言家乡高密的采风活动。只是时间紧任务重,一行人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匆匆掠过,却给我留下许多许多的感触,一时也说不尽,就先从莫言家的门槛石开始说起吧!
  第一次走进莫言老家的平安庄,完全没有莫言笔下那种苦难的深重感,路两旁一个接一个的卖盗版书和假工艺品的小摊位,倒给人一种莫名的喜感。看得出,乡亲们对莫言的价值比我们有更深的认识!
  进入莫言的老宅,基本上保留了莫言少年时的结构,进门要低头的矮屋门,一碰就掉渣的土坯墙,只有一片凉席的光板炕……据传,自从得了诺贝尔奖之后,莫言老家便遭殃了,别说透明的红萝卜,就是不熟的胡萝卜都被拔光了!树上的柿子还发着涩就被人抢着吞了,最惨的是连草泥抹的墙皮都未能幸免,据说抠下来兑水冲服,专治各种作文成绩不好!现在莫言家老宅除了地皮,真的没什么可刮了!
  走出光秃秃的院子,看到一群人围在门口嘀嘀咕咕,我也凑上去看热闹,原来大家正在钻研莫言家门口的门槛石。一块墓碑式的大石条,横卧在莫言老宅的门口,上面的四个大字“万积德堂”却是竖着写的,怎么看都有点不伦不类!听村里的人介绍说,这块大石碑原来是村里一家姓万的地主,给自己家的大堂打造,立在门前的,后来万姓的地主家没落了,家里的东西都被人搬光了。莫言的爷爷只搬回来这块大石条,五间破草房也没福消受这么大的荣耀,只好横着埋在大门口,当做门槛石了,也成了老管家(莫言原名管谟业)的一景。来往进出必要踩踩“积德”,天长日久,不要说“万积德”,只怕一亿也是有的!果然是皇天不负苦心人,百二秦关终属楚,几代人踏破铁鞋,终成正果!全世界最牛逼的大奖被老管家的小儿子捧回了高密乡平安庄,老管家的祖坟青烟缭绕,红光闪烁。所以,莫言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积德行善!好人有好报这句话是人世间永远的真理!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当然,如果能有一个姓万的邻居那就更完美了!……好吧,我承认我编不下去了,因为说这些我自己都不信!还因为在所有的人云亦云的背后,我看到的是另一个莫言!
  在莫言中年居住的旧居里,有一张当时可能很时髦、现在则只能卖破烂的五合板书桌,人工涂的清漆还泛着光亮,唯有两个放胳膊肘的地方,漏出了乌黑的磨痕,那是他在旧居里十三年写作留下的痕迹!走进莫言文学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莫言和各路神仙的合影,也不是他传播到全世界的翻译作品,而是他的手稿复印件!我俯身盯着看了好久,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如果只看文稿,没人会相信这是大师的笔迹,倒更像是一年级孩子的作业!面对大师的严谨和刻板,焦主席感叹:“这就是对文学的虔诚!”——太准确了,没法再说了!再多说一句就是打自己的耳光。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天才都如此努力,而庸才们却在虚度时光!老万家的铭石也许真的能给人带来好运,但诺贝尔奖却只会授给铁杵磨成针的文学信徒!
  一直很喜欢《周易》上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一生的积累就像在造一艘船,童年的饥饿,少年的坎坷,青年的奋斗,中年的沉淀,终于造就了莫言这艘万吨巨轮,才能够载得动世界级的诺贝尔奖。而反思我们自己,大多数人在抱怨自己一生不得志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反省自己的船太小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要么船翻落水,要么载不动这许多愁!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把一切归结于命运,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因为这就像把诺贝尔奖归结于莫言家的门槛石一样荒谬。
  离开莫言故居,莫言的一段话一直镌刻在我心中,他是这样说的:“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仔细思量其中的滋味,心中百感交集。遥望远去的高密东北乡,一个文学的苦行僧渐行渐远,我们只能看到他留下的脚印,却难以触及他高傲的灵魂,在他的笔下,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而他要做的就是以笔为解剖刀,以纸做手术台,把人的丑恶和残酷一样样晒在阳光下。他嘲弄在猪圈里打滚的人们,却以悲悯之心唤醒他们的灵魂;他渴望打破所有的桎梏,却又把枷锁套在自己的颈项;他把人世间的恶挥洒得淋漓尽致,却又为善留下了希望!
  而当我们或是赞美,或是仰慕,或是斥责,或是怒骂的时候,他只是静静地观察,审视,凝望——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杜广友,烟台市牟平区养马岛中原村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牟平区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爱好文学,追溯历史,已在多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10余篇。现为养马岛海参养殖公司经理。
其他文献
所有的杏子都叫杏子。但我要说  龙泉的杏子当属另类:个大,味甜  我更喜欢将龙泉的杏子读成杏孑  孑然一身的孑  而我一读杏孑,听起来就是杏姐  的确,龙泉杏特立独行,并非凡品  来到龙泉,喝一口龙泉水,尝一枚龙泉杏  我才知道,龙泉杏是水做的——  水做的女人风情万种  水做的龙泉杏皮薄肉厚,香甜爽口  龙泉杏有少女的腮红,是仙女临凡  牟平龙泉,原生的仙境  暮色合大野。龙泉镇揽山拥海  甜甜
期刊
凌晨4点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因为今天要带父亲去做检查。父亲的胃这段时间一直不舒服,他自己去卫生所拿了药,吃了也没有效果,前几天,终于同意去医院做胃镜检查一下。拜托在医院工作的表哥带他去的时候,我因为值班没能陪着,在单位心里各种忐忑,一直追着打电话询问结果,把他都问烦了。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了,还好胃里没有肿瘤也没有炎症,可是报告书说在食道壁上有一个巨大的隆起,一下把全家稍安的心又吊了起来,于是决定
期刊
烟霞洞  大师从终南山云游东下,在昆嵛山  传道之时,我还没有出生。如果能够  早生八百五十余年,我就是全真第八子  烟是炊烟,是香烛,是细雨,是薄雾  霞是光,霞光万道,驱除阴晦  沿着山径,攀登至公元1167年  云朵,丹井,松柞,石狮  幸福的聆听者,万物都有了思想  数年后,敬天爱民,清心寡欲  平息多少兵戈,免遭多少涂炭  平生第一次站在烟霞洞前,注目,祭拜  大师在就是在,不在也是在 
期刊
中国的蚕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据考古专家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以至后来的丝绸之路,使我华夏文明名扬世界,各国争相仰慕。而对于我家,养蚕,是一种生计。  自我十岁起,家中便开始养蚕,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每每于街市看见“遍身罗绮者”,便不由得想起了曾是“养蚕人”的父亲母亲。  蚕只食桑叶,欲养蚕必先植桑树。我家有两亩多桑树,都是父母一株株亲自栽种的。桑树的管理
期刊
风可以在树林里赛跑  所有的树都可以满脸安详  把绿睡成更深的绿后  温柔能填满一扇扇开花的窗  一定要收缴你三千里的寂寞  一定要占据你心中八千座城池  月亮不舍的安眠  它不是在悄悄合拢夜的悲伤  明月本就无心呀  念念不忘的  不过是这些树木  他们根深情重  带你到达辽阔的芳香  雪野湖  路过只是路过而已  我告诉自己  车子快速的行像飞  一座座山划过一捧捧湖划过  绿色的温柔白色的亮
期刊
清晨,看到阳光照在帅府园东口那棵大杨树上,虽然没有朝霞红韵,但呈现着墨绿般的厚重。它身后的那栋建筑物在阳光下异常明亮,衬托得那棵杨树更高大了。  那是棵生长了近百年的树,让我想起了华君武。  不是刻意地相比,因为2015年恰好是华君武(1915—2010)诞辰100周年,8月6日我还去看了他的遗作展,不由得想起这位在新中国美术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大树后边的小楼,曾是他在中国美术界呼风唤雨的地方
期刊
(一)  父亲把你卖了  卖给单家的病秧子  换来几顿烟钱几块赌钱  嫁到单家,你揣着无奈和怨讳  却把三十里红卖到青岛  换来丰厚的回报  九儿啊——你是喜还是悲?  杠爷把你糟蹋了  头一回坐上大花轿  一个大姑娘家未入洞房  先吃了一顿生米饭  你却鬼使神差,生下一对龙凤胎  还爱上了这个土匪  九儿啊——你是喜还是悲?  恋儿把你救了  一盆冷水换来一条命  还救活了你的儿子  报答了你的
期刊
中午回家,刚推开门,听到两声清脆的“喳喳”,感觉很近,好像就在屋子里。这不可能,窗户都安了纱窗,连小虫子都轻易进不来。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不速之客落在哪个窗台上。  轻手轻脚,挨个屋找寻,卧室窗外没有,阳台外面没有,客厅外面也没有,只有厨房了。小心翼翼地窥探,果然,一只小小的麻雀蹲在纱窗外的窗台上。灰灰的,那样小,翅膀拢在身后,尖尖的小嘴微黄,圆圆的小脑袋灵活地转来转去,不时地送上一两声“喳喳”。还好
期刊
说到“献媚”,通常指的是下级巴结讨好上级,所以又名“媚上”。在传统的道德中,“媚上”虽向来为人所不屑,却很难消停。但同时,也有种“媚下”之风值得关注和警惕。  所谓“媚下”,颐名思义就是巴结讨好下级。按说,执政为民,讨好下级不是很好吗?問题是“媚下”并不是“爱下”“助下”,而是没有原则地讨好下级、不愿意得罪下级。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些人到处“栽花”、到处送高帽子、送廉价的赞扬,甚至将此
期刊
有人背回虎皮與鹿角,满心喜悦,用一把尺子  比划着,量了又量;有人抱回鸟蛋,小心翼翼  孵出一群山鸡……或许索要翅膀,我也能找到前世的  森林,把一片波涛存放在山顶。什么叫沧桑?什么叫破碎?  向下的风吹过边界,涌起的晨曦掉落窗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