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四联”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24h蛋白尿>1.0g且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lmg/kg、降纤酶0.05U/kg静滴、氮芥0.1mg/kg静脉吸入,4天为1疗程,后改强的松0.4mg/kg口服,每隔7~10天停口服激素重复冲击,并予养阴益肾颗粒12g,每日3次,第1个月循环治疗3次(氮芥则需间隔使用),后第3、6、9、12月重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激素治疗方案治疗,1年后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经1年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72.34%,对照组总有效率5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4h蛋白尿、白蛋白、胆固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结合“四联”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lgA肾病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蛋白尿;IgA肾病;地塞米松;降纤酶;氮芥;养阴益肾颗粒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19-02
IgA肾病(Berger's病)是指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颗粒性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笔者在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采用中西结合“四联”对照治疗IgA肾病47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经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24h蛋白尿>1.0g。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9~56岁,平均年龄(30.2±11.3)岁;病程6个月~37个月,平均病程(11.4±5.7)月;肾病综合征表现34例,高血压表现2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8~50岁,平均年龄(28.2±12.8)岁;病程4~42个月,平均病程(11.9±7.1)月;肾病综合征表现26例,高血压表现16例。87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2组病例在病情、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采用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拟定的IgA肾病诊断标准,并排除①过敏性紫癜患者;②6个月内使用过环磷酰胺、骁悉、环孢紊A等;③伴严重并发症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④持续肝功能异常、糖耐量异常、消化性溃疡、结核等;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低盐饮食,视患者情况给予降压,利尿,抗感染,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
2.2对照组首始剂量强的松每日1.0~1.5rag/kg,服用4~8周,取效后改为隔日顿服,逐渐减量,最终停服,总疗程1年。使用激素等西药病情缓解后或减量过程中复发或发生反复,再次回到首始剂量。
2.3治疗组地塞米松lmg/kg静滴、降纤酶0.05U/kg(纤维蛋白原>300mg/dI)、氮芥(白细胞>4000/m1)0.Im~/kg静脉吸入,4天为l疗程,每隔7~10天停口服激素重复冲击,第1个月循环冲击治疗3次(氮芥则需间隔使用),后第3、6、12月重复冲击治疗,冲击治疗后改强的松0.4mg/kg(维持量)口服,以后每周减5mg,4周后停用。养阴益肾颗粒(院内制剂)在给予冲击治疗开始后伴随激素长期使用。
2.4观察指标治疗前及1月、3月、6月、12月后查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系列(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糖、血脂等)。
2.5统计方法采用τ检验及卡方检验,数据以γ±S表示。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尿蛋白转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尿检红细胞数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显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2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肾功能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关不超过15%);有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3.2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34%,对照组总有效率52.5%,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3.2.2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2。
3.2.3不良反应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同程度出现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治疗组出现11次、对照组10次)、感染(治疗组9次、对照组14次)、高血压等,治疗组因使用氮芥后有9次出现白细胞下降,给予升白细胞治疗后缓解。
4 讨论
IgA肾病(Berger's病)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尤其以亚洲、欧洲南部及大洋州多见,临床表现及过程多变。其预后又与多因素有关,尤以显著蛋白尿、高血压、病理损害程度等密切相关。目前此类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从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明本病系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炎。对该病治疗迄今尚无特异性治疗。且部分治疗有争议。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IgA肾病显著蛋白尿(24h蛋白尿>1.5g)可减少尿蛋白,减缓肾功能的恶化。
本组的临床对照研究是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循证医学所证实的采用标准激素疗程与中西结合“四联”治疗对照,显示了中西结合“四联”治疗较标准激素治疗更有明显优势。地塞米松间断、短时大剂量使用可发挥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氮芥属于烷化剂,是一种细胞毒类药物,对于分化相细胞作用最强,与DNA交联,抑制DNA复制。主要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抗体水平下降,同时抑制T淋巴细胞并干扰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抑制纤维形成,减轻肾脏的损害。降纤酶作为巴西蝮蛇的蛇毒,为一种凝血酶样的酶,可以从纤维蛋白原分子上裂解纤维蛋白肽A,减少肾组织微血管血栓形成,改善肾功能,养阴益肾颗粒作为我院的中药制剂能有效的抑制激素对人体的损害,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等作用。四药联合运用减少了激素长期运用所带来的各种毒副作用,并使免疫抑制治疗作用明显加强。通过此次研究发现中西结合“四联”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具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蛋白尿;IgA肾病;地塞米松;降纤酶;氮芥;养阴益肾颗粒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19-02
IgA肾病(Berger's病)是指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颗粒性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笔者在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采用中西结合“四联”对照治疗IgA肾病47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经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24h蛋白尿>1.0g。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9~56岁,平均年龄(30.2±11.3)岁;病程6个月~37个月,平均病程(11.4±5.7)月;肾病综合征表现34例,高血压表现2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8~50岁,平均年龄(28.2±12.8)岁;病程4~42个月,平均病程(11.9±7.1)月;肾病综合征表现26例,高血压表现16例。87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2组病例在病情、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采用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拟定的IgA肾病诊断标准,并排除①过敏性紫癜患者;②6个月内使用过环磷酰胺、骁悉、环孢紊A等;③伴严重并发症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④持续肝功能异常、糖耐量异常、消化性溃疡、结核等;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低盐饮食,视患者情况给予降压,利尿,抗感染,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
2.2对照组首始剂量强的松每日1.0~1.5rag/kg,服用4~8周,取效后改为隔日顿服,逐渐减量,最终停服,总疗程1年。使用激素等西药病情缓解后或减量过程中复发或发生反复,再次回到首始剂量。
2.3治疗组地塞米松lmg/kg静滴、降纤酶0.05U/kg(纤维蛋白原>300mg/dI)、氮芥(白细胞>4000/m1)0.Im~/kg静脉吸入,4天为l疗程,每隔7~10天停口服激素重复冲击,第1个月循环冲击治疗3次(氮芥则需间隔使用),后第3、6、12月重复冲击治疗,冲击治疗后改强的松0.4mg/kg(维持量)口服,以后每周减5mg,4周后停用。养阴益肾颗粒(院内制剂)在给予冲击治疗开始后伴随激素长期使用。
2.4观察指标治疗前及1月、3月、6月、12月后查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系列(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糖、血脂等)。
2.5统计方法采用τ检验及卡方检验,数据以γ±S表示。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尿蛋白转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尿检红细胞数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显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2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肾功能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关不超过15%);有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3.2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34%,对照组总有效率52.5%,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3.2.2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2。
3.2.3不良反应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同程度出现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治疗组出现11次、对照组10次)、感染(治疗组9次、对照组14次)、高血压等,治疗组因使用氮芥后有9次出现白细胞下降,给予升白细胞治疗后缓解。
4 讨论
IgA肾病(Berger's病)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尤其以亚洲、欧洲南部及大洋州多见,临床表现及过程多变。其预后又与多因素有关,尤以显著蛋白尿、高血压、病理损害程度等密切相关。目前此类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从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明本病系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炎。对该病治疗迄今尚无特异性治疗。且部分治疗有争议。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IgA肾病显著蛋白尿(24h蛋白尿>1.5g)可减少尿蛋白,减缓肾功能的恶化。
本组的临床对照研究是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循证医学所证实的采用标准激素疗程与中西结合“四联”治疗对照,显示了中西结合“四联”治疗较标准激素治疗更有明显优势。地塞米松间断、短时大剂量使用可发挥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氮芥属于烷化剂,是一种细胞毒类药物,对于分化相细胞作用最强,与DNA交联,抑制DNA复制。主要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抗体水平下降,同时抑制T淋巴细胞并干扰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抑制纤维形成,减轻肾脏的损害。降纤酶作为巴西蝮蛇的蛇毒,为一种凝血酶样的酶,可以从纤维蛋白原分子上裂解纤维蛋白肽A,减少肾组织微血管血栓形成,改善肾功能,养阴益肾颗粒作为我院的中药制剂能有效的抑制激素对人体的损害,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等作用。四药联合运用减少了激素长期运用所带来的各种毒副作用,并使免疫抑制治疗作用明显加强。通过此次研究发现中西结合“四联”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具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