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历史街区发展旅游受到热切关注,在旅游发展下探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以眉山三苏祠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旅游背景下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进一步展开讨论,提出三苏祠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策略,以旅游为动力的历史街区要以保护历史文脉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街区进行复合功能植入、多途径的改造模式、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展开,以此激发街区活力,使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发展良性循环。
关键词:文化旅游;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 A
历史街区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不同时期形成的街区形式和建筑类型,吸引着众多城市文化旅游者。发展历史街区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而且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自我认识及保护街区物质和文化环境的义务。在各种复兴历史街区的努力当中, 以旅游为动力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推崇, 其故本文以眉山三苏祠历史街区为例,探讨旅游动力机制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
1.背景概况及资源价值
三苏祠位于眉山老城西南隅纱縠行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占地5.68公顷。三苏祠历史街区以三苏祠为核心,北至下西街、南至育才街、东至大南街、西至蓬莱路,面积630亩。
目前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中拥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著名历史街巷——纱縠行。以东坡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优势在中国以至世界都是唯一的,它赋予了三苏祠历史街区独特的资源价值;同时,丰富的民俗文化、建筑景观、街巷空间等也是构成历史街区资源的重要元素。
2.周边地段不满足街区旅游的发展需求
2. 1现状问题
三苏祠历史街区的旅游内容只是围绕三苏祠这个历史遗址的观赏展开,游线较短,游览方式简单,往往是走马观花式,游览时间多在1-2个小时内,三苏祠管理处主要以门票收入获利,游客住宿、购物、餐饮的花费较少。历史街区内已建已批高层建筑破坏区域传统风貌,现代多层商住楼外观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显得大相径庭;区内现状建筑肌理尺度较大,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不协调;通惠河滨水空间缺乏,与三苏祠之间缺乏必要的景观联系,区内缺少公共活动空间;街区内交通拥挤,人车混杂,街区内停车场地较少,不能满足外来游客的停车需求;街区内缺少旅游必备的配套设施等,严重影响了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
2.2旅游发展新需求
(1)景区环境协调化
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不是依靠单个文物古迹来体现,它离不开整体环境的烘托。因此,复兴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关键要妥善处理三苏祠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加强历史街区的景观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景区环境协调化。
(2)旅游开发主题化
东坡文化是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的主题文化,应在街区保护和更新过程中,深入挖掘东坡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
(3)游赏方式多样化
目前,游客已不满足于观光式的旅游,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体验式旅游。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要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展开多种方式的体验活动,使游客进的来、出的去、留得下、有的玩。
3.适用于该地段的保护更新策略
3.1复合功能的综合利用契合街区的战略定位
规划通过引入多重复合的城市功能,力图打造一个文化引领、经济腾飞、社会活跃,充满都市魅力的特色区域。通过功能整合充分体验历史街区的价值,激发街区活力。重点开发三苏核心文化展示功能和文化旅游产业衍生功能。多种功能在空间上相互交融,充分混合,最大限度地提升片区的多样性,激发历史街区活力和价值。
拟将街区(三苏祠除外)划分为五个主要的功能区块:眉山会、眉山悦榕庄、眉山新天地、东坡金城、眉山广场。眉山会定位为高端企业私密商务会所、会员制餐饮旗舰店;眉山悦榕庄定位为眉山最富文化气息和传统特色的五星级园林酒店;眉山新天地定位为以眉山独特建筑格局为基础,融合古典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的集老字号传统名品、特色民俗民宿、高端商务办公、博物馆的综合性时尚地标;东坡金城定位为东坡美食天地以及东坡文化传承弘扬基地、非遗常态展示平台;眉山广场定位为以城市更新为主题,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办公、文化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商业综合体,目标群体以周边居住的老城居民为主。
3.2因地制宜的改造模式激发街区的活力常态
规划在把握东坡文化这一核心文脉的基础上,根据周边现有建筑状况,提供三类建筑改造与更新模式。对在历史环境中植入新建建筑提供“多解”的方案,以多种途径达成新旧共生。
(1)修缮保护:对三苏祠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要求进行修缮,同时周边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控制。
(2)复原保护:复原纱縠行步行街的格局风貌,对眉山新天地、眉山会、眉山悦榕庄中的新建建筑格局、街巷格局、空间尺度、建筑高度、体量提出控制指标,对建筑风格、外观形象、色彩作出规定。在建筑材料上尽力做到使用原有材料,或者使用眉山地区旧房拆除的原料,确保新建建筑保留历史风貌,使建筑具有历史的沧桑美感。
(3)历史符号现代语言:三苏祠南侧的东坡金城、眉山广场对于现有建筑风格、尺度、体量与三苏祠极不协调的地区,规划将采用创新的建筑语言,对传统川西建筑的群体关系、单体空间、结构装饰方面加以分析,提炼符号原型。对符号进行延续、变异、整合与超越,创造独特新颖的建筑形式。
3.3体验旅游的有效植入顺应街区的集约发展
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力图打造以传统风貌建筑为主,近现代建筑为辅、新旧共生的复合型风貌特色街区,规划依托东坡文化、树立东坡故里文化标杆,发展街区体验式旅游。
(1)开展娱乐式体验,规划眉山非遗文化遗产体验区,利用眉山文化资源,组织活动策划。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基础,进行规划整合、沟通、重构,形成引入了多样化的滨水空间,提供不同类型的城市活动,供城市居民、旅游者,以及商贸差旅人士等各类在城市核心区的活动人员使用、体验,并有愉悦的心理感受。
(2)围绕东坡文化,建立东坡文化主题游览区,展开审美体验和教育體验。规划以纱縠行为主轴,沿着地块纵深开发,再现九街十巷,感受街巷空间;同时建立东坡诗词歌赋文化体验区 、东坡美食养生文化体验区 、东坡琴棋书画文化体验区 、东坡政经军事文化体验区 ,延续历史文化。
(3)打造眉山民俗民宿博览体验区,利用三苏祠悠久的文化脉络,打造文化衍生区,例如依靠三苏祠千年文脉,于北侧地段规划12席稀缺特色院落,体验川西院落空间,使游客享受遁世逃避的新鲜体验。
4.结语
历史街区要求保持历史环境的可识别性,反映一定比例的历史原物,揭示时间历程在该地区所表现的历史文化层,同时延续文化传统,通过各种措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增强人们对地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
以旅游为动力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更要以保护历史文脉为前提,用小规模的包容多种功能逐步的改造取代大规模的单一功能的迅速的改造,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体验活动,激发街区活力,使得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发展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单霁翔. 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阮仪三,孙萌.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问题研究[J] .城市规划,2001(10):25-31
[3]彭怡. 旅游开发背景下岳阳楼景区周边地段改造更新研究 [D] .湖南:湖南大学,2009.
[4]郭湘闽.以旅游为动力的历史街区复兴[J] .新建筑,2006(3):30-33.
[5]霍珺,韩荣. 体验经济下城市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J] .城市问题,2013(3):28-32
关键词:文化旅游;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 A
历史街区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不同时期形成的街区形式和建筑类型,吸引着众多城市文化旅游者。发展历史街区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而且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自我认识及保护街区物质和文化环境的义务。在各种复兴历史街区的努力当中, 以旅游为动力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推崇, 其故本文以眉山三苏祠历史街区为例,探讨旅游动力机制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
1.背景概况及资源价值
三苏祠位于眉山老城西南隅纱縠行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占地5.68公顷。三苏祠历史街区以三苏祠为核心,北至下西街、南至育才街、东至大南街、西至蓬莱路,面积630亩。
目前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中拥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著名历史街巷——纱縠行。以东坡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优势在中国以至世界都是唯一的,它赋予了三苏祠历史街区独特的资源价值;同时,丰富的民俗文化、建筑景观、街巷空间等也是构成历史街区资源的重要元素。
2.周边地段不满足街区旅游的发展需求
2. 1现状问题
三苏祠历史街区的旅游内容只是围绕三苏祠这个历史遗址的观赏展开,游线较短,游览方式简单,往往是走马观花式,游览时间多在1-2个小时内,三苏祠管理处主要以门票收入获利,游客住宿、购物、餐饮的花费较少。历史街区内已建已批高层建筑破坏区域传统风貌,现代多层商住楼外观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显得大相径庭;区内现状建筑肌理尺度较大,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不协调;通惠河滨水空间缺乏,与三苏祠之间缺乏必要的景观联系,区内缺少公共活动空间;街区内交通拥挤,人车混杂,街区内停车场地较少,不能满足外来游客的停车需求;街区内缺少旅游必备的配套设施等,严重影响了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
2.2旅游发展新需求
(1)景区环境协调化
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不是依靠单个文物古迹来体现,它离不开整体环境的烘托。因此,复兴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关键要妥善处理三苏祠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加强历史街区的景观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景区环境协调化。
(2)旅游开发主题化
东坡文化是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的主题文化,应在街区保护和更新过程中,深入挖掘东坡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
(3)游赏方式多样化
目前,游客已不满足于观光式的旅游,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体验式旅游。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要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展开多种方式的体验活动,使游客进的来、出的去、留得下、有的玩。
3.适用于该地段的保护更新策略
3.1复合功能的综合利用契合街区的战略定位
规划通过引入多重复合的城市功能,力图打造一个文化引领、经济腾飞、社会活跃,充满都市魅力的特色区域。通过功能整合充分体验历史街区的价值,激发街区活力。重点开发三苏核心文化展示功能和文化旅游产业衍生功能。多种功能在空间上相互交融,充分混合,最大限度地提升片区的多样性,激发历史街区活力和价值。
拟将街区(三苏祠除外)划分为五个主要的功能区块:眉山会、眉山悦榕庄、眉山新天地、东坡金城、眉山广场。眉山会定位为高端企业私密商务会所、会员制餐饮旗舰店;眉山悦榕庄定位为眉山最富文化气息和传统特色的五星级园林酒店;眉山新天地定位为以眉山独特建筑格局为基础,融合古典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的集老字号传统名品、特色民俗民宿、高端商务办公、博物馆的综合性时尚地标;东坡金城定位为东坡美食天地以及东坡文化传承弘扬基地、非遗常态展示平台;眉山广场定位为以城市更新为主题,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办公、文化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商业综合体,目标群体以周边居住的老城居民为主。
3.2因地制宜的改造模式激发街区的活力常态
规划在把握东坡文化这一核心文脉的基础上,根据周边现有建筑状况,提供三类建筑改造与更新模式。对在历史环境中植入新建建筑提供“多解”的方案,以多种途径达成新旧共生。
(1)修缮保护:对三苏祠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要求进行修缮,同时周边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控制。
(2)复原保护:复原纱縠行步行街的格局风貌,对眉山新天地、眉山会、眉山悦榕庄中的新建建筑格局、街巷格局、空间尺度、建筑高度、体量提出控制指标,对建筑风格、外观形象、色彩作出规定。在建筑材料上尽力做到使用原有材料,或者使用眉山地区旧房拆除的原料,确保新建建筑保留历史风貌,使建筑具有历史的沧桑美感。
(3)历史符号现代语言:三苏祠南侧的东坡金城、眉山广场对于现有建筑风格、尺度、体量与三苏祠极不协调的地区,规划将采用创新的建筑语言,对传统川西建筑的群体关系、单体空间、结构装饰方面加以分析,提炼符号原型。对符号进行延续、变异、整合与超越,创造独特新颖的建筑形式。
3.3体验旅游的有效植入顺应街区的集约发展
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力图打造以传统风貌建筑为主,近现代建筑为辅、新旧共生的复合型风貌特色街区,规划依托东坡文化、树立东坡故里文化标杆,发展街区体验式旅游。
(1)开展娱乐式体验,规划眉山非遗文化遗产体验区,利用眉山文化资源,组织活动策划。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基础,进行规划整合、沟通、重构,形成引入了多样化的滨水空间,提供不同类型的城市活动,供城市居民、旅游者,以及商贸差旅人士等各类在城市核心区的活动人员使用、体验,并有愉悦的心理感受。
(2)围绕东坡文化,建立东坡文化主题游览区,展开审美体验和教育體验。规划以纱縠行为主轴,沿着地块纵深开发,再现九街十巷,感受街巷空间;同时建立东坡诗词歌赋文化体验区 、东坡美食养生文化体验区 、东坡琴棋书画文化体验区 、东坡政经军事文化体验区 ,延续历史文化。
(3)打造眉山民俗民宿博览体验区,利用三苏祠悠久的文化脉络,打造文化衍生区,例如依靠三苏祠千年文脉,于北侧地段规划12席稀缺特色院落,体验川西院落空间,使游客享受遁世逃避的新鲜体验。
4.结语
历史街区要求保持历史环境的可识别性,反映一定比例的历史原物,揭示时间历程在该地区所表现的历史文化层,同时延续文化传统,通过各种措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增强人们对地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
以旅游为动力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更要以保护历史文脉为前提,用小规模的包容多种功能逐步的改造取代大规模的单一功能的迅速的改造,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体验活动,激发街区活力,使得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发展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单霁翔. 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阮仪三,孙萌.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问题研究[J] .城市规划,2001(10):25-31
[3]彭怡. 旅游开发背景下岳阳楼景区周边地段改造更新研究 [D] .湖南:湖南大学,2009.
[4]郭湘闽.以旅游为动力的历史街区复兴[J] .新建筑,2006(3):30-33.
[5]霍珺,韩荣. 体验经济下城市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J] .城市问题,2013(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