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期刊编辑能力的拓展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媒体野蛮生长,自媒体强势崛起,报纸、期刊下滑的情境中,期刊编辑如何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能力拓展是其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期刊编辑;能力拓展
  【作者单位】王欢,当代工人杂志社。
  在新媒体野蛮生长,自媒体强势崛起,报纸、期刊下滑的情境中,编辑工作已陷入留或不留的尴尬境地。留下,面对的是非传统媒体四平八稳的工作模式;不留,积累的知识经验又缺少发挥的空间。如何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能力拓展是期刊编辑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思考维度的拓展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期刊编辑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思考的方式和维度的转变。也就是说,被淘汰的不是传统媒体,而是传统媒体中思维和观念的不肯转变或转变不了的编辑。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认为,当下的媒体人应该了解“比信息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解读,比事实更重要的是事实的真相,比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新闻素养,比新闻传播学更重要的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比上述一切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传播格局的变化,媒体生态环境复杂,给传统期刊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对期刊编辑的要求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媒介内容的制作、生产、传播,而是具备立体思考维度的媒介多面手。
  传统的编辑角色定位是“把关人”,主要负责书稿的审读加工。当然这项工作不仅是挑错别字、病句,更重要的是编辑要把握作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更吸引眼球的标题或编者按,为文章做好推广。
  传统的期刊编辑有重大的权力和责任,以编辑为主体的思维方式贯穿在编辑工作过程中,这样虽然能保证文章的质量,传递了编辑的价值理念,但读者和用户的感受容易被忽略。互联网+时代,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期刊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期刊+”思维,而不是单纯地套用互联网+思维。期刊若不复存在,又怎么谈融合,怎么谈发展?所谓“期刊+”思维,编辑要搞清楚的无非是定位、用户、平台。以《当代工人》为例,刊物定位明确,用户清晰,纸媒为主,公众号为辅。所以,编辑的工作思路就是守护读者、发展读者、集聚读者,坚持纸媒的专业化,利用公众号做好线下服务,跟上媒体融合发展的快车。
  在策划、稿件加工、组版三个编辑阶段中,策划是最重要的。策划是编辑为达到预定的价值目标,结合某一时期的形势要求、社会背景和读者心理需求,运用自身知识和社会关系基础,符合出版工作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如何把握读者需求?编辑的思考是基于自身经验基础,帮助人们降低认识世界的不确定性,从而便捷又深刻地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化。编辑的策划主导前置,以读者的需求为主导,做出某一领域的深度解读与服务,才是策划创新的重点。由此,需要传统期刊编辑从封闭的工作空间走出来,与读者互动,与读者交心,贯穿编辑意图的同时,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传统期刊编辑需要自警,不要为了区别新媒体而孤芳自赏,刻意塑造“高大上”的选题和叙述风格,贴近才是正确主张。融合发展不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搞融合,期刊编辑要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技术,针对期刊现状,探索灵活多样的新媒体传播模式、经营模式,把握媒体融合时代的特点与规律,不断更新观念。
  二、平台构建利用能力的拓展
  新媒体来势凶猛,逼迫期刊在以纸质传播为基础的同时,着力拓展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渠道。尽管从经营角度看,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无法准确找到盈利点,但固守传统期刊的传播模式恐怕无法在这个寒冬独自取暖,期刊编辑也很难独善其身。
  传播学家罗杰·菲德勒说过:“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和独立产生的——它们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当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所以,在融合时代,传统期刊不会“暴毙”,但期刊编辑也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在操作层面跟上新媒体的发展步伐。
  简单地强调“渠道为王”或“技术至上”,都很难做到持久。内容与技术双轮驱动,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才能让期刊持续发展。期刊编辑除了要拓展思考维度,还要擅于驾驭新载体、运用新手段,提高硬件水平,为能力扩容。
  从手写稿到电子稿,从电脑到手机,期刊编辑的工作方式在不断变化。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例,两者可以迅速、多角度、多形式地呈现同一篇文章。《博客天下》的公众号曾于今年7月份刊发《好声音政治学》一文,读来正酣,发现原文刊载于2013年8月5日的《博客天下》第133期。借助一档电视节目的持续播出,编辑将原来期刊版面的内容延伸成为当下新媒体产品,让“一次采写”为“多次利用”。这是编辑意识的传递,也是编辑利用新媒体平台能力的体现。许多期刊的终结不是被新媒体逼上绝路,而是期刊文章水准很难维持。《博客天下》公众号刊发旧文,读者自行对比新文,都是编辑诚意之作,两者相辅相成,更加强化了读者的忠诚度。
  传统期刊编辑对文字把控能力强,图片处理设计搭配则由专门的美术编辑负责。新媒体平台展示的不局限于文字,更需要搭配图片、音频等,这就要求编辑会熟练掌握软件处理,并具备视觉想象力。从单一的文字编排修炼成多元素的文稿发布,编辑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审美和设计功底,满足读者对多样化内容的期待。编辑对文字的内容非常熟悉,如果能够让视觉化的设计更好地为文字服务,编辑也充分实现了自我成长。
  三、活动服务能力的拓展
  传统期刊编辑对读者的情况并不清楚,甚至不知刊发的文章是否被阅读。在媒体融合时代,编辑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勾勒出读者的轮廓,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当代工人》曾聘请评刊员,通过邮寄评刊表来获取反馈,收获了评刊员认真充满诚意的意见。但由于成本、物流、周期等因素,最终不得不取消。之后,《当代工人》运用网络评刊和调查问卷,了解受众年龄、习惯、偏好,取得了一定有时效、准确的回馈。当下,大数据广泛应用,新媒体后台能清晰掌握读者群的整体面貌,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从杂志的专业分工角度看,市场推广一般由市场部门操作,编辑不参与经营。但当下自媒体兴起,人人都可以做记者,人人都可以当编辑,人人都可以做推广。传统期刊编辑不能保守地等待用户来寻找你的好文章,而需要将好文章推送到读者面前。新媒体的便捷,可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编辑可以利用个人微信号协助期刊推广。《当代工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职场 老娘不会做蛋糕能怎样》,编辑利用职场妈妈朋友圈,使文章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看天下》的微信公众号也会定期推送杂志的封面文章,既可以为没有订阅杂志的用户做导引,又可以让微信公众号变得丰富。融媒体时代,传统期刊编辑不仅要拓展编辑能力,在市场参与上也要大有可为。
  期刊编辑可以利用杂志线上与线下资源组织活动,为读者服务。在新媒体平台上,单一的传递信息无法满足线下受众需求。针对读者婚恋问题,《当代工人》公众号利用工会搭建婚恋平台,为读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这既推广了公众号,又使读者建立了对公众号的信任,进一步为杂志的推广发行做铺垫。这些工作,是传统期刊编辑之前不太可能参与的,但融媒体时代,编辑职能的转变已不可逆转。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时代,出版商的品牌将是期刊最有价值的固定资产,即使在新媒体空间,信息源的身份也依然重要。每种期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顺应潮流,由地道的业余专家转变成地道的杂家,编辑的出路会更加广阔。
  [1]罗杰·菲德勒.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徐沁. 媒介融合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蔡雯. 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J]. 新闻与写作,2007(4).
其他文献
通过对新市大桥的病害分析及加固方法探讨,分析现有双曲拱桥加固的效果。计算分析表明,通过加固改造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达到了预期的改造设计目的,满足了正常使用要
<正>香港本土电影《黄金花》是一部现实主义女性题材的电影,以普世、接地气的写实主义手法,将电影中细节、生活化的语言,真实自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了每天照顾自闭症加中
<正>《大护法之黑花生》既是一部作者风格强烈的黑色成人动漫作品,又是一部融复杂、黑暗、反讽于一身的,以隐喻性远胜好莱坞固定范式的非典型性反乌托邦式的动画电影。影片以
2016年10月14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出版座谈与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该书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历时7年完成。会上,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对该书的学术意义进行了评点与肯定。《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共12卷,梳理了从19世纪至今中国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探讨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
彭浩翔执导的影片在香港新生代导演群的作品中独具风格,浓郁的港式喜剧风格为他的电影贴上了特有的"彭式"标记。"志明春娇"系列影片更是以其对都市边缘男女日常情爱的精细刻画、
为了解和掌握宁德市城镇居民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以便为制定食物中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控制或减少城镇居民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将宁德市1986—2005年城镇居民食物中毒分
<正>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先后于2011年被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和2014年被张黎改编成电视剧《四十九日·祭》,两部影视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传播。作品讲述
地球的南北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就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而不会超出回归线的范围。自然界的规律如此,作为图书出版
早在克里斯托弗·马洛与莎士比亚的世纪,世界文学的戏剧化表达即已沿着文学复兴之路扬帆远航,马洛与莎翁赖以支撑其戏剧的文学洞察亦深受约翰利里与基德风格的多重化影响,而此后的文学则开始经历了现实主义刻划入微的描绘与浪漫主义激情难抑的情怀以及现代主义的语言直抵官能的进阶审美表达。英美文学恰恰以这种层级不断递进的次第为影视艺术创制与表达带来了高潮不断的巅峰时刻。  一、 影视与英美文学的融合  (一)叙事级
提及法国电影以及诸多电影大师,广大影迷简直如数家珍,无论是新浪潮还是左岸派,都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目光。而作为新浪潮之前、只拍过五部长片、身份复杂的让&#183;谷克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