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28-02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放松身心,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更灵活、更敏捷,更能主动求知,更易于理解与接受。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快乐教学理念。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呢?
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积极的心理倾向,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乐于求知、主动求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翠鸟》一文时,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经过多次的朗读后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就可以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 生动、 精炼。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思维也随着活跃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营造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这样的教学氛围是枯燥紧张的,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扼制学生的兴奋点,压抑学生的个性,而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转变师生角色,由师生教育转为生本教育。教师要入下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摆脱权威者与控制者的角色,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一是尊重与平等。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以主人翁身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体。二是信任与期待。我们要充分地信任学生,要坚信学生的落后只是暂时,每个学生经过教育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材。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与期待,这样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三是公平与公正。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成绩好而喜,不因学生成绩差而恶,要一视同仁,有错必究,有奖必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师生只系平等和谐,学生才不会畏于教师的权威,不敢发言,不敢有所谓异常的举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民主与和谐。只有置身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得以充分挖掘与展现,在课堂教学中才会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才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闪现创造的火花,这正是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三、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
要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教师的课前准备要特别充分,也就是说教师的备课环节要力求做到追求完美。首先要做到备教材,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教材,认真读懂文本,吃透教材,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知识,明白作者写作的背景及意图,对重点的字词以及篇章结构要了然于胸,对教材的重点要知道怎样去讲解,对文章的难点要知道如何去突破。其次还要去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晓他们学习所处的层次,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等状况要深入了解,这样在讲课时就不至于漫无目的,就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让处在不同层次、学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做到学生的现实状况与课程的有机衔接。这也正是适应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再次对讲解课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案。在讲课过程中会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比如在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对电脑的使用是否熟练,自己的课件放映起来是否顺畅,电脑使用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最好在课前应该有一个预案,这也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加以考虑的。
四、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语言的趣味性是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展示, 折射出语文教师的学识水平与人格魅力。趣味性语言好比做菜放盐。枯燥生硬的语言如同一道忘了放盐的菜, 不管其价值多昂贵, 营养多丰富, 却是淡而无味,味同嚼蜡。一节课40分钟,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难耐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只有运用生动,有趣的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和枯燥,让学生在无聊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语言挖掘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知识讲述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讲的有多么高深,有多么华美,而是看你如何将复杂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正如格拉西安的至理名言:说得恰当要比说得漂亮更好。只有在知识通俗易懂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让课堂具有趣味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这样学生才能主动认真的去参与,去探索知识的奥妙,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乐知者”。
参考文献:
[1]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上海三联书店,2003.
[2]钟晓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放松身心,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更灵活、更敏捷,更能主动求知,更易于理解与接受。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快乐教学理念。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呢?
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积极的心理倾向,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乐于求知、主动求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翠鸟》一文时,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经过多次的朗读后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就可以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 生动、 精炼。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思维也随着活跃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营造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这样的教学氛围是枯燥紧张的,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扼制学生的兴奋点,压抑学生的个性,而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转变师生角色,由师生教育转为生本教育。教师要入下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摆脱权威者与控制者的角色,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一是尊重与平等。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以主人翁身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体。二是信任与期待。我们要充分地信任学生,要坚信学生的落后只是暂时,每个学生经过教育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材。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与期待,这样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三是公平与公正。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成绩好而喜,不因学生成绩差而恶,要一视同仁,有错必究,有奖必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师生只系平等和谐,学生才不会畏于教师的权威,不敢发言,不敢有所谓异常的举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民主与和谐。只有置身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得以充分挖掘与展现,在课堂教学中才会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才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闪现创造的火花,这正是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三、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
要实现课堂教学良好的氛围,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教师的课前准备要特别充分,也就是说教师的备课环节要力求做到追求完美。首先要做到备教材,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教材,认真读懂文本,吃透教材,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知识,明白作者写作的背景及意图,对重点的字词以及篇章结构要了然于胸,对教材的重点要知道怎样去讲解,对文章的难点要知道如何去突破。其次还要去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晓他们学习所处的层次,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等状况要深入了解,这样在讲课时就不至于漫无目的,就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让处在不同层次、学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做到学生的现实状况与课程的有机衔接。这也正是适应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再次对讲解课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案。在讲课过程中会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比如在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对电脑的使用是否熟练,自己的课件放映起来是否顺畅,电脑使用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最好在课前应该有一个预案,这也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加以考虑的。
四、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语言的趣味性是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展示, 折射出语文教师的学识水平与人格魅力。趣味性语言好比做菜放盐。枯燥生硬的语言如同一道忘了放盐的菜, 不管其价值多昂贵, 营养多丰富, 却是淡而无味,味同嚼蜡。一节课40分钟,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难耐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只有运用生动,有趣的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和枯燥,让学生在无聊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语言挖掘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知识讲述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讲的有多么高深,有多么华美,而是看你如何将复杂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正如格拉西安的至理名言:说得恰当要比说得漂亮更好。只有在知识通俗易懂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让课堂具有趣味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这样学生才能主动认真的去参与,去探索知识的奥妙,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乐知者”。
参考文献:
[1]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上海三联书店,2003.
[2]钟晓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