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的三种“境界”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有一段话自述了解牛所逐步达到的三种“境界”:第一,“所见无非牛者”;第二,“未尝见全牛”;第三,“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第一种境界“所见无非牛者”,课本上的注释是:“没有不是全牛的”。这值得商榷。我认为,原意很明确,应是“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不是牛的”。即把不是牛的东西看成了牛,根本不关全牛与否的事。王充在《订鬼》中有一段话很能说明这种情况;“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
其他文献
<正>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相当严重。这种状况若不改变,是达不到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并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政治课教学的目的的。因此,我认为中学的政治课必须强调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解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理解能力呢?理解能力是指个人进行的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只要不是单纯靠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知识,都是要经过思维活动,即经过理解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知识逐步形成的,但是知
拓展性教学因为打破了狭隘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了进一步呈现,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所以在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大背景
<正> 《汉书·贾谊传》,是值得一读的文章。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为《贾生》的诗: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概,自信肯依违? 死者如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若涕沾衣! 这首诗开篇就肯定贾谊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洛阳少年,指出他对时代敏感,不肯随波逐流、依违两可。然后讲古人有两种:一种如鲁仲连,高蹈东海,逃避现实斗争;一种如贾谊,不忘议政,关切国事,为之流涕沾衣。应该效法哪种古人?王安石断然地回答说:不能
目的探讨前牙一次性根管充填法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诊断为慢性牙髓炎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一次法组与多次法组,每组各55例。前者使用Cortisomol根充糊剂和牙胶尖,用侧压法
为师生树立榜样,用榜样感动师生,将榜样精神内化成激励师生积极向上的持久动力,这是高职院校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的主要的目。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紧紧围绕“感动”做文章。做好人物
最近这些年学校工会的重视程度还是有所不够,这也使得学校工会职能很难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所以如何才能够强化并充分地发挥出校园工会的关键性作用,协调好各
<正>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兰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蜂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这首七律向来为人所称羡,旧日各种杜诗选本大都入选,宋朝诗人扬万里曾和林光朝(谦之)谈到这诗,认为句句皆奇、字字皆奇。但是历来对于这诗也有若干争论和误解;对于它的评价,也有必要加以论及。
通过分析中药制药设备的课程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从选教材、备课、上课、课堂气氛、课后总结、参观学习、试卷分析等教学环节论述讲授中药制药设备的心得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之路,已经进入决胜阶段。但仍有7017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下——要让这部分人口实现脱贫,是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按照2015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
<正> 唐甄(1630—1704),四川达州(今达县市)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进步思想家。他所著《潜书》,是我国早期民主主义启蒙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自然观上,唐甄是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元论者。但在认识论上,唐甄没有坚持住唯物主义立场,他在晚年“宗阳明良知之学”(王闻远:《西蜀唐圃亭先生行略》),提出所谓内心体验的“悦入”说理论,从认识论上堕入了主观唯心主义。唐甄虽然从消极方面转向了主观唯心主义,但他却从积极方面运用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把这种理论和事功、为政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