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谢荣策

来源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11月13日,谢荣策出生在辽宁省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便参加了革命活动,1948年辽中县解放后,他担任茨榆坨村的儿童团长,参加了土地改革斗争。
  一天,儿童团团长谢荣策和武装队队长肖洪义正在农会屋里擦枪,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不一会儿,有人向农会报告说,从沈阳城窜出来的那股骑兵已经到了四方台,正沿着公路向茨榆坨村扑来。
  谢荣策和肖洪义掩护农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和儿童团员安全撤出后,才分头走出。与谢荣策一同离开农会大院的还有他的堂哥谢荣环,当他俩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岗时,被国民党骑兵发现。
  敌人追上后,枪口对准他俩并凶狠地叫嚷:“你们是不是儿童团?快说!不说实话就枪毙了你们!”谢荣策不慌不忙地说:“我们是学生。”一个国民党骑兵不耐烦地说:“学生?管他是干什么的,带走!”于是,谢荣策、谢荣环被敌人捆绑着拴在马缰上,带到村子里。
  地主宋四环看见谢荣策被国民党骑兵捆绑着,幸灾乐祸地走了过去,提高嗓门对院子里的国民党骑兵说:“哎呀!这不是我們村大名鼎鼎的儿童团长谢荣策吗?”宋四环的一句话,提醒了国民党骑兵。几个国民党骑兵把谢荣策推进屋,抽了一阵皮鞭。
  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以为谢荣策年纪小,只要稍用严刑就可以从他嘴里得到共产党的情报,就吩咐他的副官连夜审问谢荣策。
  “你们的部队上哪儿去了?你们那帮穷人头子都跑到哪儿去了?”副官恶狠狠地追问。
  谢荣策瞪着愤怒的眼睛:“不知道!”
  副官用竹筷子狠狠地夹住谢荣策的十指,谢荣策仍咬紧牙关,宁死不屈。
  副官一遍又一遍吼叫:“你到底说还是不说?”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接着又是一阵皮鞭落在谢荣策身上。
  当天晚上,狡诈的副官假惺惺地装出一副笑脸,拍着谢荣策的肩膀说:“受苦了吧?小小年纪应该放聪明点,为什么要跟共产党跑呢?”
  谢荣策斩钉截铁地说:“是共产党救了我,我要永远跟着共产党。”
  3月12日早晨,副官要请谢荣策吃饭,被谢荣策严词拒绝了。但敌人没有死心,晚上,他们把谢荣策带到团部,那个副官假献殷勤,对谢荣策说:“请坐!”谢荣策理也不理,怒目环视四周。
  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来到谢荣策面前,哈哈大笑说:“你这个小孩长得确实不错啊,这样吧,我看你年纪小,又聪明能干,以后就给我当个勤务兵吧!”
  谢荣策满腔怒火,他猛地冲到尚其悦跟前说:“呸!我是共产党的儿童团长,绝不给国民党干事!你这个团长当不了多久了!等我们大部队回来抓到你,我还要审讯你呢!”
  尚其悦的脸唰地变了,大声尖叫着:“好厉害的小兔崽子!你不想活了吗?”
  谢荣策正颜厉色地回答:“为什么不想活?是你们不让我活!”
  尚其悦气急败坏地对士兵下令道:“把这个穷人头子拉出去,枪毙!”
  3月13日早晨,谢荣策见到了谢荣环,他坚强地说:“哥,我不回去了!你回去告诉我妈妈,不要难过,革命会胜利的。”
  1948年3月13日,年仅16岁的谢荣策壮烈牺牲。
其他文献
远山如卧龙蜿蜒,不见尽头;海面似宝镜澄净,波光闪烁;沙滩柔软,夕阳渐落,白鸥回旋……南疆海滨的甬东村笼罩在一片霞彩之间,一位神情矍铄的白发老人眯着眼盘腿坐在藤椅上.据说
期刊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乡村学校里度过的。那时候的乡村学校,一到农忙时节,是要放农忙假的。  因为学校老师大多数都来自农村,那时称为“民办教师”,家里都有田地,有农活,每到农忙时节,学生们也都成了家里得力的小帮手。农忙假一年放两次,每次一周时间,分别在阳春四五月份插秧季节和金秋十月份收割季节。  我的家乡是种两季稻的,四五月插下去的秧苗到夏季放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完后紧接着再播种插秧,然后到十
期刊
小作者简介  童紫晖,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高二年级学生。2017年加入海淀区作家协会小作家协会,2018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小作家协会。曾在《美文》《东方少年》《中关村杂志》《海淀文艺》《稻香湖》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数十篇,并出版散文集《一天天一年年》,小说集《爬上月亮看风景》。荣获海峡联合杯(台湾)作文大赛总决赛优等奖、第五届“东方少年 中国梦”新创意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文学创作组银牌小作家奖
期刊
第一章奇怪的客人rn“如果我告诉你,休养院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奇怪的客人,你会觉得奇怪吗?”旅行兔腆着肚子叉着腰,在地板上走过来走过去.他刚吃完拆信猫做的栀子花饼干,还喝了
期刊
期刊
那天,我去东华门地区参加一个文学活动,从东向西穿过金鱼胡同,来到与王府井大街交叉的十字路口。由此继续向西是东安门大街,再走下去,可以抵达紫禁城的东门——东华门;如果右拐直到灯市口西街,便是曾被老北京人称为“八面槽”的区域。据说清朝乾隆时期,这个靠近皇城故宫的路段设有供官员饮马用的八个石制水槽,故而得名。不过如今,这地名只留下传说,在北京的地图上已是难觅踪迹了。  在街口等待交通信号灯变绿的时候,我
期刊
一rn“你们知道吗?咱们学校要办一个爱心义卖活动!” “大喇叭”陈飞刚到班级门口就大声喊起来,把隔壁二班的同学都吸引过来了.rn“嘁,又是小道消息!”坐在门口的郭梦不屑地
期刊
一  在白沙涧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让那些麻雀闭嘴,是我思考的一件大事。  我的窗前有一棵老榆树,枝繁叶茂,每天早上都有好多麻雀准时到这里聚集,叽叽喳喳,非常热闹。它们是催我起床的闹钟,不仅准时,而且执着,我不起来决不罢休。上学的时候还好,因为它们闹得准时,我从未迟到。可放假的时候就惨了,想睡个懒觉也不行,这些麻雀闹钟,只要响起来就没有办法关掉。  又一次被麻雀们吵醒之后,我没有立即起来,而是躺在炕
期刊
1  站在小河边,小羊咩咩虽然渴得要命,但却不想喝这河水。听奶奶和豆豆说,原来这河水清得能看见水里的小鱼和水草,可如今却脏得要命。  咩咩往河对岸望去,高出水面的地方,有一个大管子正不停地往河里排水。那水白白的,还冒着泡,咩咩想:这水一定很甜很甜吧?可惜河太宽,我过不去。  更远处,有一个细细高高的管子正冒着气。不知为什么,气是黑色的,刚飘到半空就被风调皮地吹散了,像捉迷藏似的。这也挺好玩儿,咩咩
期刊
竹筒里住着四位苗条美丽的小姐妹,人们管她们叫毛衣针。她们长得一模一样,很难分出谁是大姐二姐,谁是三妹四妹。  她们相亲相爱,总是一起工作。有时两个人,有时四个人。别看她们自己不喜欢打扮,一起合作织出的图案却是丰富美丽的。  竹筒里还住着钩针,她身材婀娜,心灵手巧,一个人就能拴住毛线的心。剪子小兄弟也住竹筒里,他不喜欢废话,总是当机立断,他一般没什么事,总是高傲地站着,这使他显得比较酷。  大多数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