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对眼球形状参数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过程中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探讨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引起近视屈光度下降时眼球形状变化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3例中低度近视受试者[等效球镜(-3.10±1.10) D]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随访一个月,记录戴镜前、戴镜后1天、1周、1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残留屈光度数,用Pentacam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形态、角膜厚度(CT),IOL-master测量眼轴(AL)和前房(ACD).根据Munnerlyn公式计算角膜中央3 mm矢高(SH)变化.计算眼部各参数的变化量,分析角膜塑形术后各参数变化量所占眼部整体变化量的比例.结果 戴镜1d后,近视屈光度为(1.08±1.00)D(P <0.000),戴镜后1周和1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月后角膜前表面曲率从(43.50±1.31)D到(42.15±1.45)D(P <0.01),后表面曲率从(-6.26±0.24)D到(-6.28±0.22)D(P <0.001).AL平均缩短0.04±0.04 mm (P<0.000).ACD缩短在戴镜1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13).CT没有明显的变化.变化量中,△ACD最大,分别为眼轴整体变化量的92%,124%,98%(1d,1周,1月).结论 角膜塑形镜降低近视屈光度主要发生在术后1周内,1周后视力达稳定,角膜前表面变平坦为主要因素.配戴一个月后眼轴长度变短,主要是由于角膜塑形的变化引起前房深度变化引起.角膜塑形镜降低近视屈光度的机制可能还存在角膜的整体弯曲后退。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重硅油填充对眼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Gullstrand-Emsley模型眼计算重硅油填充眼的屈光状态,在无晶状体眼模型上设计3种后囊膜状态,计算不同状态对屈光的影响.对21例重硅油填充眼视网膜复位患者进行检影,研究重硅油填充眼屈光状态理论和实际差异.结果 重硅油填充可导致有晶状体眼屈光度增加+6.33 D.对于无晶状体眼,后囊膜前凸时镜片屈光度增加+11.30 D,后囊膜为平面时镜
目的 探讨增殖期檐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改变及这一特殊人群经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情况.方法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以及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记录.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49例(56只眼),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9例(35只眼),进行观察.其余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0例(21只眼)作为对照组,局麻下分别施行不同术式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分别于术前1d
患者男,66岁.因“双眼上睑抬高困难、眼球转动受限4天”来诊.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双眼先后出现上睑抬高困难,伴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等其它眼部症状,休息后无缓减,2天后双眼上睑逐渐完全下垂,眼球固定伴轻度突出,视物水平复视,并出现行走时左右摇摆,伴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后无明显效果,遂至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6.7℃,脉搏87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
期刊
目的 研究用于检查儿童弱视拥挤视力的合适的视标间距。方法 经眼科门诊的73名5~11岁儿童,平均年龄(7.34±1.416)岁,应用单个视标、1/4倍、1/2倍、1倍、2倍间距拥挤视力表分别检查弱视、弱视治愈后及正常儿童的视力。并比较使用五种视标间距视力表所得检查结果在正常眼、弱视眼及弱视治愈眼中的差异。结果 (1)弱视患儿的1/2和1/4倍间距视力与单个视标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正常儿童和
目的 应用微视野计MP-1研究早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固视行为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的筛选39只早中期POAG眼及22只正常眼进行微视野10°黄斑程序的检查.在MP-1检查黄斑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的过程中自动记录受试者的固视稳定性及固视位置的变化.MP-1结果的参数包括中央10°、6°、2°以及中央6°
目的 研究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中央前房深度(CACD)及周边前房深度(PACD)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分别采用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和UBM测量40例(40眼)APACG患者的CACD和PACD,采用配对样本f检验及Pearson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2种仪器测量结
患者,男性,78岁.主诉左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6个月,出现视力下降,眩光、阅读困难3月.患者于2007年9月在我院行左眼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远视力0.8,近视力1.0.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中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并回顾文献分析其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各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水肿患者38例(76只眼),分析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后段OCT检查,总结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结果 38例患者中典型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1例、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7例、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例、静脉旁色素型视网膜变性患者4例.38例患者眼底OCT检查可见不同程度黄斑
目的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或周边虹膜切除术(SPI)后眼压失控PACG行LPIP治疗患者38例53只眼.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前房角形态及并发症等.随访12~24月,平均(14
目的 了解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规律.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法选择圆锥角膜50眼和年龄相匹配的预行LASIK手术的50眼;测量LASIK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并与圆锥角膜患者相应的角膜参数进行比较.对LASIK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各时间点差异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