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导师,也不贩卖心灵鸡汤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让我更了解了中国


  南都周刊:这几年的社交媒体尤其是微博使用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李开复:我觉得自己通过它们了解了中国。过去,我对中国互联网科技可能懂得比较多,但对真实的中国的了解是相对肤浅的,尤其是一些社会现象,因为传统媒体能写的有限,而且我一直不是一个很喜欢读报读杂志的人,电视我从来不打开的,我的朋友当时也大都是科技圈的,大家谈论的也大都是谷歌百度什么的,不会谈到社会现象,至少不跟我谈。所以我是通过微博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现象,了解到大家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南都周刊:潘石屹在微博上说过他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他的原则是“不问政治”,很多大V可能会给自己立一个类似这样的原则,你自己有底线设置吗?
  李开复:我的原则就是“说我想说的,说我该说的,说大家想听的”。三者都成立的时候,我是不会不发声的,但是如果只有一两个成立,我也不愿意造成冲突和麻烦。我认为社交媒体是可以很温和、客观、正面、理性地去引导社会,我深信这一点,我在社交媒体的参与上也会继续这样一个理念。
  我清楚我想描述什么,也会用合适的方法去描述。这过程中我会避免碰到底线。每个人的底线是不一样,我最大的问题是粉丝太多了,底线不断在收缩,缩到一个程度可能就不能再发微博了。
  南都周刊:有人说,看了《新闻联播》觉得人人那么的幸福,看了微博就觉得中国会有革命。你怎么看微博的作用?
  李开复:我觉得不会革命啦。微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微博、微信还有手机,都不过是新的机会。整个新媒体也正在混乱创新的过程中,未来会整合成什么样并不清楚。为什么今天最棒的新闻记者不是粉丝最多的?理论上应该是啊,那可能就是一个过渡。
  南都周刊:你觉得现在社交媒体处于哪一个阶段?
  李开复:我觉得其实刚开始,已经崛起了,但是未来机会和变革更多。中国去年才2亿台智能手机,今年就会有5亿台,明年就可能有9亿台,基本是人手一机了。阅读的设备未来就转移到手机上了。所以如果任何内容制造者不去考虑这一点的话,是会非常危险的。
  南都周刊:社交媒体对你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李开复:还是让我能够参与发表有价值的内容,正面影响一批人,发挥出温和正面的声音,让我的关注者愿意收听阅读,并且从中得到正能量。我觉得这比我去大学讲座或者写一本书更有用。
  南都周刊:你怎么看待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趋势?
  李开复:传统媒体时代,编辑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必须要做一份适合几十万人读的东西出来,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做到让几十万人都愿意读的内容。为什么微博能够崛起,就是因为每人看到的微博都不一样。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内容爆炸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未来用户需要的是智能化和个性化,让用户在有限的时间看到更多个人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可以用碎片时间阅读。
  要做到这个目标,以后各类媒体,都会用大数据进行更精确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整合。比如,未来的媒体系统会根据你多年累积的使用习惯、撰写内容、关注内容、朋友圈等信息,来精确地判断你喜欢什么内容,谁写的内容。未来,人工编辑的功能会越来越削弱。

名人名言≠心灵鸡汤


  南都周刊:粉丝多会有两面,比如可能对你就会有两边倒的意见,你怎么看?
  李开复:其实任何名人都这样,马化腾、李彦宏、马云等都如此。人们总喜欢讨论别人的事情,只要是理性客观、发自内心的,那就想说什么就说吧。当然还有一些五毛什么的我们就不讨论了。我尊敬那些就事论事的人来跟我探讨说我的观点或者做法他不同意。这种东西我会细腻地去理解。但是那些人身攻击的话,人生苦短,何必浪费时间在这上面呢?
  南都周刊:现在社会上对你相对负面的评价,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说你在利用这个平台打造导师的身份,还有个是说你喜欢用一些“心灵鸡汤”。
  李开复:你看我的微博就会发现,那个(心灵鸡汤)的比例其实很小,几乎没有。另外,我对成功学的看法是非常否定的。写成功学的人大部分自己并没有成功,这样的人会严重误导别人。
  我曾经发了三次这样的微博,但是大家好像都听不进去。我从《最最好的自己》、《追随你的心》一直到《世界因你不同》,里面绝对没有说每个人都要像我或者某一个成功人士一样。
  我的微博里可能会发一些乔布斯或者爱因斯坦说的话,但是你会很明显地看到,这些都是鼓励一个人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说你想成功就应该勤奋努力或者成功的一二三秘诀之类。只有相对有操作性,而且可以领悟新事物的,我才会发。如果把任何一条名言都归纳成心灵鸡汤是相当不正确的,有些话其实说了基本是废话,有些是错话,这两种基本是不能说的,但有些名人名言可以让你领悟到新事物或者对你的前程有指导性,这两种我还会不断地发,你要把它叫做鸡汤,那是你自己的决定。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说偶像崇拜等于导师,等于心灵鸡汤等于成功学,我认为这是一个过分的简化,成功学就是找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去学任何的“学”。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塑造成另外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基因都不一样。任何一个人,你把他当成老师是OK的,但是所谓的导师就过分听从了。

温和的变革


  南都周刊:你理想中,中国媒体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开复:我希望每年都能看到更加开放的进步。开放到什么程度,速度多快,这个可能会有争议。   我说每年看到进步,来自很多地方。经济啊娱乐啊媒体啊,都可以想象的。我很难描述什么是合理的,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其实前一阵有一个微博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富裕了这么多,理应很happy的,其他方面只要看到进步和希望就好了。中国人是很有韧性和耐心的,并不需要明天就改变一切,这也不实际。我会跟那些天真希望中国发生剧烈改变的人说,不要只看一年两年的时间,要看五年十年,看看中国各方面有没有在进步,如果能看到进步的话,就要相信中国既然有五千年的历史,他们只要看到进步,日子就很好,不要把美国的那种立即看到革命的思维灌输到中国上。
  南都周刊:最近关于朱令的事情在微博上很热闹,你觉得这算不算是中国人公民意识的提高呢?
  李开复:我觉得是几件事情的结合。一是对有关部门的不信任,还有回应速度太慢,而且回应比较无力。我们看了很多事情,无论是真是假是大是小,一般两天以后人们就忘了,而且微博的记忆力也是非常短暂的。但这件事情能够持续这么久,一定有它的原因。或许你并没有隐藏什么,但是别人就容易这样认为。有了社交媒体以后,凡事都应该坦诚、质疑,有所回答。在社交媒体时代,这样好的愿望变成了必要条件,做不到就会失信。所以无论这个事件是对是错是真是假,社交媒体的灭火方式基本只有两种:直面质疑并提出有力的事实回答,第二是冷却处理。
  南都周刊:之前还有一件事,关于《非你莫属》,当时你发起抵制后,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说李开复管闲事了。
  李开复:这个事情其实是很多留法学生经过各种渠道找到我,说这是对留学生的侮辱,不合适,希望有人能帮他们说说话。那个节目也确实有失误,包括晕倒事件,对学位的错误理解等。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其实现在回头看,应该不需要发那么多微博的。对方的策略是发动一批人来谩骂,我觉得那你要来PK那就来吧,结果就变成了一个大争论。最终结果还是OK的,节目做了整改,对留学生道歉了。我觉得这就可以了。
  南都周刊:像你这种大V,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找你希望能发声,你怎么甄别?
  李开复:我不是一个申冤的渠道。很多事件我都无法甄别真伪,但是一个电视节目,一句发文,一个证书的事情是很快可以甄别的。我也有朋友,可以会专门去咨询。如果我要为某一个事件发声比较多的话,可能也要考虑会不会有一个对社会正面影响过程。我觉得这件事情散播的是,老板和员工都是人,都是应该平等对待的。这样一个理念是我觉得要传播的。
  (记者王宏宇,实习记者刘梦、赵旸旸、李爽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Shiho Fukada自由摄影师。生于日本,目前常驻东京、纽约。2004年成为新闻摄影记者,为《纽约时报》等媒体供图。曾获EP年度图片奖、普利策奖提名等。2008年她也到过北京长住。成为新闻摄影记者之前她在纽约从事时尚、广告工作。  夜幕降臨。在日本的酒吧、俱乐部、夜总会、歌厅里,流转着一群年轻的女性,顾客花大价钱换得她们相伴,可以调情但并不能有性行为,她们被叫做“女公关”。  日本女摄影师Sh
伴随着国内各大上市运动品牌公司相继发布2013年的半年报,对于运动品牌的担忧、唱衰之声再次占据了各大媒体的版面。  这一次是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安踏、匹克、中国动向、361度、特步六大品牌关闭门店数量合计高达2249家,也就是说,6家公司平均每天关店12家。  其实,在简单冷漠的数字之外,经过这几年的调整与摸索,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哪些公司还在裸泳,而哪些公司已经接近上岸了。或许很多人现在
中储粮数据显示,80%以上的市售大豆油是转基因大豆压榨而成;一项大型调查中89%的国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  61名院士上书高层,要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技术产业化;云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顾秀林则语出惊人,称转基因是灭绝人类的邪恶技术。  农业部说,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安全;甘肃某市政府却发文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美国食品药监局的数据显示,美国人已经吃了多年的转基因食品;央视知名主持人崔永元却
州历来是个富裕的地方。唐德宗时,有一家富户,老财主死了,留下儿子和老财主的继室。富裕人家子弟多骄横,老财主在的时候,其子即小财主还能有所忌惮,老财主死了,骄横就无人管束。老财主的遗孀,就是小财主的继母,对小财主一点都没办法。  一日,继母生日,小财主跟他媳妇在花园大树下摆了酒席,给继母祝寿。俗话说受宠若惊,老太太这回是“受惊若宠”了,心想这孩子这回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小财主恭敬地端过一杯酒敬
他是容器,只盛放一种液体—酒。“我从头到脚都是酒。”他是这么描述自己的,口吻很像“资本家每个毛孔都滴着工人的血。”  他长得精致,本来可以成为香水瓶的。我还告诉过他香水的简易制作方法:以1:10的比例将香精滴入高纯度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置于干燥阴凉处,10天后倒入精巧的香水瓶,即可随心享用。也许他错买了酒精,最终成了酒瓶。享用起来却不随心,因为他找了个滴酒不沾的女朋友,每天跟他吵架都为了酒。 
如果要用一个最简练的词来概括我们身处的这个大时代,也许最合适的词就是“转型期”。按照官方的说法,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转型”是多方面的: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体的平等竞争;从“人治”转向“法治”,以及从管治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在我看来,当今世界“转型”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两大要点,一是民主化(“化”的过程
清明时节照例雨纷纷,我却为网上的各路段子笑断了魂。据说一老妪每年都习惯去自己预先备好的墓地打扫一下,估计心里在得意地盘算这地又升值了多少,今年她迷路了,见人就问:“我咋找不到我的墓地了?”扫墓者一声惨叫,夺路而逃。你看看,如今世风沦丧到了什么地步,居然没一个人学雷锋扶老太太去找墓地。  还有个段子说,清明节,俺和家人到楼底烧纸钱祭祖,留妹妹看家,俺回家时妹妹说:哥,刚才好几人在QQ上和你说话,我都
米歇尔·奥巴马为那些她选择在重要公众场合穿着的品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哈佛商业评论》采访了纽约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David Yermack来解读这一现象。  每一次奥巴马夫人的时尚选择在股市中都能起到很大的影响,这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米歇尔在公众场合露面所穿着的29个服装品牌都在股价上有所涨幅,我们称之为累计超常收益率,这些不是普通市场波动所能产生的影响。  这种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只
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根本没有社会这个东西。”不过,就在上个星期,美国的明星学者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来到我所在的大学做了一次演讲,用他那招牌式的互动方式,桑德尔技巧娴熟地将坐满一个大礼堂的听众引导向他的基础论点: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意即经济应该市场化,但社会不能市场化)。  可见,怎样看待“社会”,一直是政治争论的主题之一,也是学术争论的主题之一。当年撒切尔的政治目标,
我孤陋寡闻,翻阅旧书,遍寻所览史籍、笔记、小说、戏曲、轶闻,找不到与小学校长带六名学生外出开房的类似故事,因而感叹今人不断绽放开天辟地以来的空前创举。说两个事儿—  第一个故事:清代琼州(今海南)有张李两家富户,定儿女亲家,就等成年后给两个孩子办喜事。张父身体不好,每天用人参汤补身子,而负责给张父煮参汤的就是他女儿。这个女儿见每天剩下的人参渣屑丢了怪可惜,就自己吃了。不料这个胃口极好的女孩把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