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功能恢复、情绪健康的影响

来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功能恢复、情绪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NIHSS、FMA、BDAE、SSA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QLI、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护理可促进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各项功能康复,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快速准确的在海量网络数据中发现热点主题对于网络舆情监控具有重要作用.针对K-means算法对初始中心点选择敏感和全局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adoop的改进灰狼优化K-means的IGWO-KM算法.首先,该算法将灰狼优化算法和K-means算法相结合,利用灰狼优化算法收敛速度快和可全局寻优的优势为K-means搜索最佳聚类中心,减小随机选取初始中心点而导致的聚类结果不稳定性,以获取更好
当归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但目前对其发挥“活血”功效的现代科学原理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其现代化开发。该研究采用基于结构相似性的靶点反向预测、复杂网络分析、分子对接、结合自由能计算、聚类分析、ADMET计算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结合体外酶活性测定实验系统探讨了当归发挥活血作用的成分及作用机制。靶点反向预测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当归抗凝血的潜在作用靶点有40个。GO(Gene Ontology)和K
Web 3.0是互联网的一种新形态。与以往的互联网形态不同,Web 3.0强调去中心化的理念,希望将对互联网的控制权重新交还给用户。这种去中心化的理念催生出了大量新的软件应用、组织结构、行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但也同时提出了很多挑战。本文对Web 3.0的概念演变进行了回顾,对其可能引发的变革和挑战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当前,车联网系统中存在频谱资源有限、系统干扰较大、D2D(device to device)用户通信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狼优化和匈牙利算法的D2D资源分配策略。在保证蜂窝用户以及D2D用户通信质量的前提下,该模型首先利用灰狼优化获得每个D2D用户的最佳发射功率,然后利用匈牙利算法实现D2D用户与蜂窝用户的最佳信道匹配,最大化D2D用户的总容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和声搜索
目的:探究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落实病案质量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平均将100例病案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管理问题发生情况、病案管理质量评分及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管理问题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病案管理质量评分及服务满意度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重视病案质量管理,对于减少病案管理问题,避免医患纠纷,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有重要作用,以此
云制造系统中有各种不同的分布式制造服务,而以往对制造服务调度的研究忽略了服务提供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为考虑云制造服务社会属性对服务协同的影响,从合作与竞争的角度建立了云服务间协同效应的测度模型。进而,以最大化平均用户满意度及最大化云服务协同效应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双目标云服务选择与调度模型。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设计了一种混合算法GWO-SA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使用算例进行测试并与其他多目标优化算法
本文从孙了红1940年代的居住空间入手,揭示作者当时物质生存条件的艰难,并分析作品畅销与作者穷困这一现实情况背后的悖谬之所在。突如其来的咯血症加深了孙了红的生存危机。而这生活上的种种困境,最终都以一种曲折的、以趣味外壳包含反抗内核的形式呈现于“侠盗鲁平奇案”系列小说。
针对目前固装类定制家具竞争激烈、产品与服务创新力不足的现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固装类定制家具开放式创新设计模式。在分析固装类定制家具的传统设计模式的基础上,融入开放式创新理念,分别从服务驱动、设计师驱动、用户驱动三个角度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的智能化创新设计模式、基于供应链的协同创新设计模式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协同创新设计模式。在开放式创新的模式下,固装类定制家具企业完成了从聚焦工艺风格到聚焦用户体验与服务
煤矿采空区勘察是制约上方场地能否进行工程建设及长期安全运营的重大技术难题。以我国煤矿采空区勘察技术规范制定为时间脉络,回顾了近30年来在采空区勘察方法、变形预测、稳定性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目前勘察实际工作中遇到勘察大纲编制指导性不强、钻探技术要求与勘察工作结合不紧密、工程物探难以满足勘察需求、勘察成果综合分析不够、采空区场地特殊岩土问题研究不深入等代表性问题。从高精度变形监测、精细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