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栖:精彩独创的华丽转身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将刘海栖归入儿童文学创作新秀,那可真是有点委屈了他,早在20年前,他就以《这群嘎子哥》《灰颜色白影子》《银色旋转》《笔·肚皮·一个故事》《明天会怎样》《男孩游戏》《逃跑者和他的狗》等若干部长篇小说华丽出道了,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那极具独创性的“刘氏创作法”。可是刚在儿童文坛上整出了一些动静的刘海栖,却一头扎进了少儿社日益繁重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将正在兴头上的儿童文学创作竟然一撂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后,海栖又一次华丽转身了。这次他给我们带来的是新作童话三部曲《扁镇的秘密》。这是一部带有鲜明男孩风格的童话,那种扑朔迷离大开大合的故事结构、大大咧咧幽默调侃的叙述语言、令人笑破肚皮的漫画式童话人物形象、动作性很强的叙述方式……无疑这是一部能让小读者开心展颜的作品。
  《扁镇的秘密》最打动我的是其独创性。虽然我并不认为这部童话已经完美无缺,但是我必须说,《扁镇的秘密》在某些方面是极具独创性的,比如技术含量与艺术含量都相当高的童话人物形象、无孔不入的幽默和别出心裁的叙述方式,等等。
  何谓童话人物形象的“技术含量”?童话人物形象的技术含量绝非体现于上天入地,而是体现于作者能否在童话形象本身做文章——外形、性格、行为、际遇水乳交融于特定的幻想逻辑之中,如此塑造出来的便是无法随意替代的角色,这才是将童话的幻想特性发挥到极致,而到了这个程度,技术含量也就转化为艺术含量了。
  扁镇中第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童话人物形象是剪刀姥姥,这是一个颇具艺术文化内涵的童话形象。一位老奶奶、剪纸、剪刀,这一连串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一连串打着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民族心理烙印的符号结合在一起,化作一个亲切的、民族化的、中国式的“玛丽波平斯阿姨”,不能不令人为作者的创意喝彩。剪刀姥姥喜欢小孩,她每天挥舞着剪刀在扁镇里跑来跑去,从这一家出来又进了那一家,给小孩子们剪各种奇特有趣的东西,逗他们开心,而那些奇特有趣的东西呢,“他们组合到一起就成了一个漂漂亮亮热闹无比的小镇!”在剪刀姥姥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就要算令人捧腹的“DM三人组”了,这是《扁镇的秘密》中一组技术含量与艺术含量均较为上乘的童话人物群像。这三个说不清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的童话形象,其实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普遍性,作者在嘻嘻哈哈的调侃中切中了我们广大平凡乃至平淡的小人物生存哲学的三个方面:既有海阔天空的梦想、又有脚踏实地的奋斗、还有对友谊的渴望和感悟。作者本人如是说:“我只是想讲一个温暖的故事,虽然里面有那么一点点惊险。”
  幽默风格也是这部童话最大的特色之一。《扁镇的秘密》中,铺天盖地到处是信手可拈的幽默,几乎占据了这部童话之魅力的半壁江山。刘海栖的幽默,是一种无孔不入、扑朔迷离的幽默,你简直无法预料会在什么地方与这些幽默不期而遇——有时是人物间的对话、有时是形象描写、有时是情景叙述、有时是一个细节、有时则是整个一大段情节。这就不能不说说刘海栖颇具独创性的叙述方式了。从某种角度来看,《扁镇的秘密》似乎是一部试图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取胜的作品,对于一向以故事情节或幻想意境取胜的童话来说,这倒是颇为新鲜乃至标新立异的。
  首先,作者十分强调“讲故事”之“讲”的语感,诸如拉家常、卖关子、抖包袱、脑筋急转弯……几乎所有“讲”的技巧都用上了。作者有意在叙述中强调与读者的互动,甚至把读者直接拉入故事情景,将读者变成了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在第一部第三章中,剪刀姥姥在迟到大王和克里桑丝美美菊花家里,读者“你”都趴在窗外偷看,并且与剪刀姥姥进行对话交流。谈到叙述方式,就不能不涉及到语言,刘海栖创作的很多特点都体现在他的语言特色中,比如他极擅长写人物对话,他的作品中常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除了幽默好笑之外,不少对话凸显了说话者的性格特征,而且经常是对话中夹杂着各种动作,甚至连一些情节发展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都能通过对话来表现,所以他的大多数对话有极强的情境性,对话双方的神态、动作都仿佛历历在目,读他的人物对话,有时候就像播放影视剧画面一样,在他笔下长篇的静态对话是不多见的。此外,刘海栖常常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叙述将当下发生的大量现实生活事件顺手牵羊地写出来,并且影射讽刺其中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虽然尚存一些瑕疵,但是我仍然为这部童话中鲜明的独创精神喝彩,在我看来,唯有独创精神,才是一个作家存在的理由。我相信,真正拥有独创精神的作家,同时也是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作家。二十年后华丽转身的刘海栖,一出手便站在了较高的起点上,我们虽然少了一位成就卓著的少儿出版社社长,但又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儿童文学作家,真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
其他文献
借第十八届北京图书贸易博览会召开之机,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协办的首届“中英出版论坛”也在北京大学拉开帷幕。  来自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的Angus Phillips主任、Adrian Bullock副教授,以及著名的英国版权代理人Toby Eddy先生来到北大,与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学者及业界精英共聚一堂,
期刊
《这些人,那些事》自9月出版上市以来,销售势头迅猛,不仅荣登“新浪中国9月好书榜”总榜第八名,还一直稳稳占据卓越亚马逊网每日畅销榜前三十名(榜单里包括很多国考和考研用书),无疑成为近期新书架上颇为抢眼的一本。  20多年来,译林出版社一直是以专业翻译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立足,累积形成了“名著译林”“传记译林”“人文与社会译丛”等特色板块。作为多元尝试的探路之作,《这些人,那些事》自买下版权的那
期刊
蓑笠翁/著 定价29.00元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年12月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设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
期刊
7月6日—8日,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博览会以“传统与现代融合,内容与技术共生”为主题,举办了2011年全国数字出版成果展览、2011中国数字出版高峰论坛等多项活动。博览会上,参展产品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技术之先进让人始料未及;主论坛、分论坛、圆桌会处处“火暴”,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就数字出版的问题、现状、趋势等展开了陈述与讨论。夺人眼球的展品展示、精彩的对话、坦诚的交流显示
期刊
2009年,辞职未遂的我只身来到北京。2010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启动北京图书中心,我是负责人,之后的日子,我在忙着联系畅销书作家,忙着编书,忙着“建功立业”尽早作出一点小成绩,甚至忙着做梦,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北京城买个房子安个家。  可当这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时候,别说北京四环内的房价已经破3万了,就连沈阳的房价都快破万了。我的梦慢慢地成为了不靠谱的白日梦,就在我一边关注房价一边忙工作的一个下午,
期刊
版权输出既是北语社图书产品对外推广、占领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北语社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北语社将继续坚持以版权输出为特色的对外推广策略,根据海外市场布局,有针对性地开展版权输出,增加数量,提高效益,保持在全国出版单位中的领跑地位。在输出形式上,在加大图书版权输出的同时,注重数字版权与电视播放权的输出;在输出地域上,在保持韩国、日本、东南亚等传统地区优势的同时,向欧洲、南美、
期刊
价格下滑,电子阅读器风光不再?  近日来,伴随着各大品牌电子阅读器的降价风潮,引发了业内的种种猜测和疑问,各种争议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担忧:电子阅读器的生命周期是否已经面临终结。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担心似乎有些为时过早。或许电子阅读器市场目前的确处于“盘整期”,但并不意味着就此走下坡路。而其价格以及其市场热情度下降,或是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其所谓的高潮与低谷阶段,
期刊
长相普通,个性不强,成绩中上游的初中女生,没有酷酷的青春宣言,没有复杂叛逆的性格,做不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以自己的敏感和善良面对着学习、友谊、家庭,感悟着那一丝丝遗憾和不完美,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这就是“庞婕蕾风信子悦读坊”系列小说中的主角。她可能叫“莫莉”,可能叫“娜娜”,可能叫“小同”,或者别的,但正因为她深植于普通生活中,不乖张、不叛逆、不偏激,她贴近了当今中国大多数
期刊
从木刻经院清一色的经书到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事业,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新闻出版人的不懈努力,西藏的新闻出版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发展成一个从图书、音像、报刊、印刷、发行等为一体的完整的新闻出版模式,由此,预示着一个遍布全区的百花齐放的新闻出版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回顾过往,西藏的新闻出版业与全国一道在
期刊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然而,在图书对外版权输出的领域,渠道建设对于大多数出版社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虽然我们的版权贸易并不像图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