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9年《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农民工作为中国新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养老该如何保障?以新农保推行为契机,我们应该重新考虑针对农民工养老提出制度上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保险;新农保; 农民工养老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4-0258-01
在中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近56%,在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发展、完善的新社会中,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险渐渐被提上日程。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审核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农保试点,这一举动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
1 新农保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1.1 新农保出台的背景
(1)老农保叫停数年,而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由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及家庭双方共同筹资的老农保体现出不合理性与不可持续性。于是,1998年国务院下发指示暂停施行“老农保”。另一方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农村的老龄化程度(7.13%)已经大于城市(6.69%),在5—10年之间,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将会达到30%— 40%。正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与农村社会保障缺口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出台。
(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2003年起,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之后几年相继出台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政府又将通过“新农保”的实施改善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
(3)中国正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海啸。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影响甚广。中国在应对这场金融风暴的时候,要努力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平稳增长。而农村市场的相对不完善,农民消费观念的相对保守,使得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新农保出台的意义
(1)充分体现了国家责任。农民对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在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形成的价格“剪刀差”中提供了巨额的工业化资金,以低廉的工资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建立之初走的就是一条城乡分割的道路,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险的项目、覆盖率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均大大高于农村。因此,国家有责任通过一系列惠农政策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保障农民的利益。
(2)未来意义。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必将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新农保的实施不仅促使农村从“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转变,也将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这将对城乡二元的消弭、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2 新农保制度下农民工的养老选择
农民工群体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农民工群体目前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是:①参保率低,无法覆盖大多数农民工;②替代率低,养老保障无法落实到实处;③合理转移存在障碍;④农民工未来归属的制度接口不明确。
那么,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情况下,农民工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养老选择呢?
2.1 如果农民工选择参加新农保。
根据《指导意见》中相关规定,农民工是有资格参加新农保的。农民工将建立终身个人账户,其中的养老保险基金将由三方筹集,即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在养老金待遇方面将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由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的优势在于:
①缴费比率较低。
农民工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进城后只能从事体力或手工劳动,比如建筑、搬运、卫生、家政、装配、装卸等工种,而这些工种技术含量低、替代性强、人员流动大,导致农民工收入普遍偏低,大致在每月800至1000元左右。在日常生活几近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新农保较低的缴费比率能够刺激农民工参保积极性,提高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
②保障稳定,不涉及异地转移制度。
农民工迁移一般具有非持久性,农民工在一个城市逗留的时间在半年以下的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农保对于农民工来说,养老保障较为稳定,而且不用涉及到目前尚未完善的异地转移体制。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农民工参加新农保也有很多缺陷,主要体现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工大半生都在城镇参加劳动,为城镇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退休后要回到农村领取低水平的基本养老金,这对农民工来讲是极为不公平的。
2.2 如果农民工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根据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社会统筹部分由企业缴纳。在待遇方面,累计缴费达到15年,在退休之后可以按月按一定比例领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
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待遇水平高。抛开农民工的流动性不谈,如果农民工可以符合规定按照城镇职工的水平领取养老金的话,其养老金水平将会上升一个档次。
但是,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有很大的障碍:
①缴费比例高。
前面提到,农民工工资普遍偏低,日常生活尚且存在问题,如何拿出一部分“闲钱”来参加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险呢?即使在2006年国家拟定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之后,将单位缴费从20%降至12%,农民工个人缴费从8%降至4%之后,大多数农民工仍无法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②用人单位鲜少为农民工缴纳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基金。
用人单位往往认为为农民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再加上农民工劳动力供大于求,并且流动性大,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状况不尽如人意。
2.3 农民工养老对策分析
农民工养老问题复杂多变,任何制度都可能会有缺陷,我们只能尽可能完善制度来确保农民工群体的基本利益。通过以上农民工参加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比分析,我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新农保为依托,单独有针对性的设计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农民工来讲,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稳定性和保障水平。既然新农保可以保障农民工养老金的稳定性,那么可以针对农民工制定弹性较大的缴费制度。①更改缴费基数。农民工在城镇工作,可以以该地市农民工上年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②更改缴费比例。可以取消统一规定的缴费比例,按农民工的承受能力分档次缴费。
(2)国家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基金补贴农民工养老保险。
新农保的一大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三方筹资”,那么,以新农保为基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体制也应采用相同的筹资方式,将农民工基础账户的经费列入国家、市、区(县)的财政预算。
参考文献:
[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朱国龙 2009.4
[2]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3] 《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关键词】保险;新农保; 农民工养老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4-0258-01
在中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近56%,在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发展、完善的新社会中,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险渐渐被提上日程。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审核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农保试点,这一举动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
1 新农保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1.1 新农保出台的背景
(1)老农保叫停数年,而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由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及家庭双方共同筹资的老农保体现出不合理性与不可持续性。于是,1998年国务院下发指示暂停施行“老农保”。另一方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农村的老龄化程度(7.13%)已经大于城市(6.69%),在5—10年之间,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将会达到30%— 40%。正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与农村社会保障缺口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出台。
(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2003年起,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之后几年相继出台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政府又将通过“新农保”的实施改善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
(3)中国正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海啸。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影响甚广。中国在应对这场金融风暴的时候,要努力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平稳增长。而农村市场的相对不完善,农民消费观念的相对保守,使得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新农保出台的意义
(1)充分体现了国家责任。农民对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在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形成的价格“剪刀差”中提供了巨额的工业化资金,以低廉的工资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建立之初走的就是一条城乡分割的道路,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险的项目、覆盖率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均大大高于农村。因此,国家有责任通过一系列惠农政策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保障农民的利益。
(2)未来意义。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必将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新农保的实施不仅促使农村从“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转变,也将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这将对城乡二元的消弭、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2 新农保制度下农民工的养老选择
农民工群体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农民工群体目前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是:①参保率低,无法覆盖大多数农民工;②替代率低,养老保障无法落实到实处;③合理转移存在障碍;④农民工未来归属的制度接口不明确。
那么,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情况下,农民工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养老选择呢?
2.1 如果农民工选择参加新农保。
根据《指导意见》中相关规定,农民工是有资格参加新农保的。农民工将建立终身个人账户,其中的养老保险基金将由三方筹集,即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在养老金待遇方面将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由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的优势在于:
①缴费比率较低。
农民工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进城后只能从事体力或手工劳动,比如建筑、搬运、卫生、家政、装配、装卸等工种,而这些工种技术含量低、替代性强、人员流动大,导致农民工收入普遍偏低,大致在每月800至1000元左右。在日常生活几近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新农保较低的缴费比率能够刺激农民工参保积极性,提高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
②保障稳定,不涉及异地转移制度。
农民工迁移一般具有非持久性,农民工在一个城市逗留的时间在半年以下的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农保对于农民工来说,养老保障较为稳定,而且不用涉及到目前尚未完善的异地转移体制。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农民工参加新农保也有很多缺陷,主要体现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工大半生都在城镇参加劳动,为城镇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退休后要回到农村领取低水平的基本养老金,这对农民工来讲是极为不公平的。
2.2 如果农民工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根据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社会统筹部分由企业缴纳。在待遇方面,累计缴费达到15年,在退休之后可以按月按一定比例领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
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待遇水平高。抛开农民工的流动性不谈,如果农民工可以符合规定按照城镇职工的水平领取养老金的话,其养老金水平将会上升一个档次。
但是,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有很大的障碍:
①缴费比例高。
前面提到,农民工工资普遍偏低,日常生活尚且存在问题,如何拿出一部分“闲钱”来参加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险呢?即使在2006年国家拟定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之后,将单位缴费从20%降至12%,农民工个人缴费从8%降至4%之后,大多数农民工仍无法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②用人单位鲜少为农民工缴纳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基金。
用人单位往往认为为农民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再加上农民工劳动力供大于求,并且流动性大,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状况不尽如人意。
2.3 农民工养老对策分析
农民工养老问题复杂多变,任何制度都可能会有缺陷,我们只能尽可能完善制度来确保农民工群体的基本利益。通过以上农民工参加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比分析,我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新农保为依托,单独有针对性的设计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农民工来讲,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稳定性和保障水平。既然新农保可以保障农民工养老金的稳定性,那么可以针对农民工制定弹性较大的缴费制度。①更改缴费基数。农民工在城镇工作,可以以该地市农民工上年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②更改缴费比例。可以取消统一规定的缴费比例,按农民工的承受能力分档次缴费。
(2)国家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基金补贴农民工养老保险。
新农保的一大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三方筹资”,那么,以新农保为基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体制也应采用相同的筹资方式,将农民工基础账户的经费列入国家、市、区(县)的财政预算。
参考文献:
[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朱国龙 2009.4
[2]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3] 《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