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无差别优异”的课程意识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轮课程改革有十多年了,这一轮课改的初衷是要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地涌现了许多新鲜的教学模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多数争议来自考试的评价制度,这种制度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全体学生,而目前我们又无法摆脱这种考试评价的方式。所以,这十多年里教师们的注意力多集中于教学样式的改造中,多数是技术层面的,忽视了课程意识。
  这里说的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思是“跑道”(Race-course)。由此,课程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现代的课程体系。
  教师应当持有的课程意识是对课程的敏感程度,这种敏感体现了针对不同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作出选择,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不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全体学生,是一个“无优异”的评价,这样就给学生未来的发展留出更多的上升空间。
  第二轮课程改革期间搞了文理分科,理由是减少学生负担,现在又要走回头路,是因为发现了文理分科造成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缺少必要的通识教育,而文理分科反过来却造成高考选拔重文轻理,“阴盛阳衰”。
  解放后,关于全面发展有过多次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把个性发展和个人主义混为一谈。张扬个性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特征,当时有课程论学者反对个性发展,理由是防止出现文理分科。因为那个时候就有人错误地把文理分科看作是个性发展的途径;在课程的设置以及学制长短上也反复争论多次,其出发点就是要通过教育尽快培养出一流的开拓性人才,结果却正好相反。虽然国际上都公认我国基础教育有领先的一面,即便是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这样的机构的评价方式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评价还是通过考试得到的,只能作为参考。人的发展绝不能只用分数来衡量,分数尽管可以表示一种等级,从长远的发展上看,分数的价值只是暂时的。
  国家设置课程标准,这是必须的,然而这些标准仅仅是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因此也就没有要求的上限,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与能力,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实施课程标准应该有差别,有不同层次,结果也不是一样的。就课程标准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必要的知识的基准,这是生存所必需的,这是义务教育的基准;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基准,这是从事社会生产、就业所必需的,也是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不同层次人才所提出的不同基准;让学生在不同学科方面得到高层次的发展,从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也是研究生的教育基准。所有的这些基准中把培养良好习惯、遵守法律的教育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中首先要让教育者学会如何尊重自己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尊重社会。这三个层次本身不是整齐划一的,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年的争议中属北大数学教授姜伯驹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批评最为尖锐。他说:“‘新课标’全面否定过去的教学体系,每个学段(3年为一学段)均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四大板块,知识的讲授跳跃、杂乱。”关于这个争议就不过多赘述了。重新审视国家课程标准是必要的,现在的课程并不深,但涉及面太广,许多原来的大学课程也都下放到基础教育,形成的课程标准如同压缩饼干,教学如同速成,应试成为方法。这些都在无形之中违背课程意识,让学生不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有用的知识。
  教师缺少课程意识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于是,就很难在整个教学过程实行因材施教,只能是用一个标准要求一以贯之。要真正解决课程意识中的问题,除了课程标准的改造,更多的问题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近年来,对于教师培训国家投入不少,从师范教育到教师培训却都很难深刻地去接触到课程教学论中本质的内涵。这并不奇怪,因为目前的师范教育中课程教学论已经沦为“鸡肋”。师范教育专业也热衷科研,课程教学论一直受到冷落,于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程意识也就不太现实。因此,还是要从师范教育培养师范生如何当老师,从课程教学论科研与教学开始,彻底改造教师们的课程意识。
  我的观点是并不期望每一所学校都能像北京十一学校那样实行分层教学。而是希望教师们能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生,既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又能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更好的发展。而不再用一个简单的成绩去评价学生的优异,从而倡导“无差别优异”的课程意识。
其他文献
伦理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对于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前,在会计工作领域中,不讲伦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制作假凭
期刊
旋喷搅拌加劲桩高压旋喷的施工过程对周围土体有一个触动的过程,土体的C、Φ值将有一定的提高,相比一般锚杆与土钉,软弱土体的加固效果更加明显,桩体中加入的筋体和锚锭板,使加筋
期刊
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文学系,后赴美国杜克大学游学一年,现旅居旧金山地区,自由文字工作者。  喜欢读书、电影,相信爱。    懒懒的闲适    《木已成舟》和《漫卷西风》,喜欢陈丹燕笔下的欧洲,细密温絮但不矫情的文字,营造出善感而不造作的小布尔乔亚情调,让人流连回味。《木已成舟》写的几乎都是欧洲的博物馆,艺术的,历史的,其中卢浮宫一篇,勾起很多自己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感受。发胀的脑袋,在满坑满谷的艺
期刊
拥有112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与几十年前的威尼斯双年展相比,今年盛夏的双年展更加贴近时代,不仅将视野扩大到备受世界瞩目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中东,更是大规模展示了现代高科技。    当代艺术的外延不断拓展,囊括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影像和环境作品。“在以视觉为生活感受中心的“读图时代”,当代艺术以空前新颖和丰富的表达手段,不断扩大和充实着人类感官的边界,在全世界都饱受瞩目,并成为创
期刊
Chinese teachers share expertise and technical knowhow to give a leg-up to aspiring Ethiopian farmersThe sight of the mass of nile tilapia fingerlings swimming
期刊
透明瓶子,出售北京的蓝天  当我们为了寻找一些常见的塑料袋奔走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无意中被这样一个牌子吸引:“心灵容器——心灵环保概念店”。门里面是一家玩具店,向前直走,看到一个通向地下的楼梯,楼梯的上方挂着一个牌子一下来看看。大厅是暗的,黑色的墙,点着昏黄的灯,周围的货架上摆着些白色的骨瓷容器。音乐细细的飘着,店主坐在屋角的沙发中。示意我们左边的帘子后面有另一个空间。打开帘子,一个纯白的世界涌出来
期刊
Africa’s nascent oil producers are both hopeful and cautious after plunging prices KENYA’S arid region of Turkana County was once known primarily for near-st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