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免疫调节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ALT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周以及第24周时,治疗组ALT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周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BeAg恢复情况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12周,HBeAg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以及治疗结束时,HBeAg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临床起效较快,药物用作较明显,同时对于HBV的抑制效果较干扰素治疗更为明显和有效。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不断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tiviral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earch/DENG Li-hong, LIU Tian-huang, HE Zong-y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2):025-027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tiviral and extremely influence factors. Method: To select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300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contained 15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antiviral drug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immunomodulatory drugs, to compare different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4 weeks an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AL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tient number. Treatment for 12 weeks and 24 weeks, ALT overcast condition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24 weeks (P<0.01). HBeAg recovery compared with HBV-DNA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treatment of 4 weeks and 12 weeks, HBeAg recover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4 weeks, an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HBeAg overcast condition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 Antiviral drugs clinical work faster, as is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for HBV inhibition effect is more obvious and effective interferon treatm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maining to be solved, constantly explore, research.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Antiviral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Influence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Mei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 Meizhou 51403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2.009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乙肝),是一类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传染性疾病。有资料显示,我国约有3000万患者需要进行乙肝治疗[1]。目前临床对于乙肝病毒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治疗以及免疫调节药物治疗[2]。本次研究针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旨在确定优势治疗方案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170例女性,130例男性,年龄34~70岁,平均(54.8±8.4)岁,病程1~6年,平均(4.3±1.3)年。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遗传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0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3],血清ALT、HBeAg、HBVDNA检测均为阳性。(2)排除患有心脏、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3)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病例,所有选取病例均意识清楚,有自主能力[4]。(4)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对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自愿参与,同意坚持并完成治疗过程。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α-2a)(瑞士罗氏公司生产),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给药剂量(体重60 kg以上的患者给予500万IU,体重在30~60 kg的患者给予300 IU,体重在30 kg以下的患者给予10万IU),1~10 d内1次/d,皮下注射,以后1次/d,疗程为48周[5]。
  治疗组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口服给药,1次/d,100 mg/次;同时联合应用双环醇片(北京协和药厂生产),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给药计量,每次不超过25 mg,3次/d,疗程为48周[6]。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适用其他肝病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密切配合,积极用药,合理安排饮食[7]。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第4、12、24周以及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肝功能采用ALT转阴情况进行比较)、乙型病毒标志物及HBV-DNA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8]。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ALT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24周时,治疗组ALT转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HBeAg转阴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12周时,HBeAg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第24周以及治疗结束时,HBeAg转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结束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HBV-DNA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12周时,HBeAg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以及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eAg转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减小给药剂量后1周内症状逐渐消失。
  3 讨论
  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疗手段,如采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对HBV病毒抑制或者消除,降低其细胞炎症和坏死等的发生,使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减少,对疾病的恶化起到阻止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9-10]。本次研究针对临床常用方法与干扰素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2、3中所示,说明抗病毒药物临床起效较快,药物用作较明显,同时对于HBV的抑制效果较干扰素治疗更为明显和有效。
  由于拉米夫定具有适应证广泛、口服剂型服用方便、药物的安全性较生物制剂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1-12]。但是,抗病毒药物在长期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但这也会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会影响到后期的疗效,抗病毒药物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由安全、方便、疗效好等优点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耐药性的产生也对药物的应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对于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不断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恩成,唐琳,王健,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39-42.
  [2]官亮,邓欢,龚辉,等.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23):6791-6792.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
  [4]邓珍珍,王春江,李佐军,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其他抗乙肝病毒药物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5(12):1193-1207.
  [5]林宗梅,王蓓蓓,林秀芳,等.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8(2):99-100.
  [6]王运才,张丽,李豪,等.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13(6):487-489.
  [7]郑链跃,陶爱萍.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9(2):135-136.
  [8]殷鹏飞,王立新.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4,37(1):1-5.
  [9]黄睿,郝迎迎,张俊,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4,1(1):9-11,15.
  [10]蔺咏梅,杨雪亮,叶峰,等.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5):655-658,689.
  [11]欧阳仁杰,叶晓光.核苷(酸)类药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33.
  [12]黄明星,李新华,吴元凯,等.替诺福韦单独与联合其他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周疗效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4):520-524.
  (收稿日期:2015-04-29) (本文编辑:王宇)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情况,探讨影响患者及时就诊和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门诊1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门诊抑郁症患者就诊特点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及时就诊组(发病至患者到精神科就诊的时间≤3个月)与非及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梅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筛查问卷》《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梅州市10所幼儿园的92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5.9%。独生子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无心理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养行为总得分高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带蒂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  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58例(94眼)和对照组46例(78眼),治疗组应用带蒂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游离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对两组患者的拆线时间、痊愈时间(以结膜充血完全消退为准)、并发症发生率(包含移植片丢失、移位、坏死、缝线松脱、结膜裂开、睑球粘连
期刊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是我国及世界其他各国最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且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对该疾病的诊治方法及其疗效就非常重要。本文从中枢呼吸驱动层面来探讨总结一下呼吸兴奋剂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意义。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枢呼吸驱动; 急性发作期; 呼吸兴奋剂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对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9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镜下采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组在膝关节镜下采取自体胭绳肌腱重建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血清CK-MB、cTnT及P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进行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13例,进入本研究90例,选取45例重症患者为重症组,45例普通患者为普通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45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次日、治疗8 d后次日抽取静脉血,比较三组儿童CK-MB、cTnT及PA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次日CK-MB值、cTnT比较,差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盐酸戊乙奎醚在上颌骨多发性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适宜剂量。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行上颌骨多发性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于术前30 min时给予A组肌注阿托品0.01 mg/kg、B组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C组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015 mg/kg,均行表面麻醉及全身麻醉。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CT及MR在诊断胰头壶腹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4年3月经手术病理确诊胰头壶腹癌的患者40例,分别采用超声、CT及MR的影像学检查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方法比较得出最佳检查方法。结果:超声确定胰头癌人数18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末端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0例;CT确定胰头癌人数20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末端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MR
期刊
【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肢体痉挛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13年3月-2014年6月本科住院患者584例,分别在病程1、3及6个月时行痉挛MAS评定、NIHSS评定及ADL评定患者的肌张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病程1、3及6个月时,无痉挛与有痉挛患者、轻度痉挛与中重度痉挛患者NIHSS评分、Ba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与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观察组给予氧驱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湿化21 d后,观察组平均痰液量及黏液黏稠度(Ⅲ度)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院内感染率、死亡率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ICU转出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