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081—01
摘要: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在部队管理中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人格化管理在部队管理中的运用问题做以探讨。
关键词:人格化 部队管理
在新世纪、新阶段管理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人格化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人格化管理是依据人的个性特点,利用非权力因素实施的管理。在部队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格化管理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凝聚作用——心教
凝聚作用,是指干部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对士兵的人格产生的趋同和吸引作用。所谓浇花需浇根,教人要教心。实施心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愿不愿、听不听的问题,从而使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实现成功的引导,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管理工作是一个思想灌输和品德影响的过程。管理者的人格是影响士兵的信息源,管理者人格完善则力量强劲,士兵就愿意听他的话,喜欢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紧紧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士兵也会视其为良师益友,主动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畅开心扉,主动接受管理教育。这种非权力条件下的健康高能的凝聚力,能够激励精神,激发热情,触发和强化士兵自觉改造思想的意识,从而提高士兵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为管理工作排除障碍,提供动力,进而提高部队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
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凭借个人及班子的凝聚力,可以通过各种情境教育因素的灵活运用,对士兵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得到感化。管理者关爱士兵必然会有相应的反馈,表现出其对管理者爱的情感。这种爱的情感的交流有利于使管理者的要求转化为士兵的行动,起到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作用。管理者对士兵的关爱往往成为士兵行动的动机,他们因珍惜这份爱而努力上进,将管理者提出的各项要求和部队的各项规定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士兵还会把管理者对他们的关爱看成是对他们的理解、宽容与信任,因而感到温暖、鼓舞,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二、象征作用——理教
象征作用,是指部干部通过行为表现使其思想观念和道德理想形象化的作用。所谓无道不行、无理不通,上行下效,这里指的是道理。不唯权,不唯书,艺高者为人师,有道者令人服。管理者只有具备较高层次的人格品位,才能实施较高水准的组织指挥,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象征作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通道和入口。管理者通过人格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士兵理解、接受和运用,有利于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管理实践中,首先,士兵会以自己的认知能力分析管理者的管理是否严谨和科学,判断管理者是否值得尊敬与信赖。这就要求管理者加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依靠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对士兵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用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真理、坚信真理,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其次,真理因其彻底性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真理必然是对客观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这又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全面、准确、本质地理解和掌握真理。然而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士兵对真理的认同和信服是一个工作难点,因此,要使士兵对管理者的管理教育内容予以认同和信服,管理者的象征作用和证明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理论思维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积累和内化过程。对人们学习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易于接受和掌握具体事物,可见管理者的象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三、表率作用——身教
表率作用,是指部干部通过实践行动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管理者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是最现实、最直观的教育,是士兵从接受理论教育转变为接受实践教育的有效方法,便于带动士兵身体力行,达到管理目的。
管理者若具备良好的人格形象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则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一方坐标。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成为一种无声的号召,无言的激励,久而久之就会使士兵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形成成熟的思想、优良的品德和完整的人格。人格形象和人格力量是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其言其行,众目所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管理者追求真理、钻研业务、艰苦奋斗、勤俭朴素、敬业报国、无私奉献的修养过程和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示范的过程,影响的过程,牵引士兵人格发展的过程。
管理实践中,士兵对管理者总是察其言而观其行。“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是士兵所鄙弃的。因此干部在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做到导之以行。士兵接受教育形成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日常的养成,只有在实践中,士兵才能不断深化认识成果,才能为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军队更加注重人格化管理中的表率作用,先后宣扬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格特点在全军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对士兵也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目前,士兵的视野不断扩大,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明显增强,他们不仅把先进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而且还特别注意从身边的人,尤其是从管理者身上寻找做人的准则,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实现在实践中积极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
总之,人格化管理是以德治军的现实要求,是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实践运用。凝聚作用使管理者显得可亲,象征作用使管理者显得可信,表率作用使管理者显得可敬,一个具有良好的人格形象和强大人格力量的管理者,就是一个可亲、可信、可敬的人。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可见管理者自身清正廉洁,办事公道,处处以身作则,就能有效地抵制歪风邪气,就会营造出一方净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摘要: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在部队管理中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人格化管理在部队管理中的运用问题做以探讨。
关键词:人格化 部队管理
在新世纪、新阶段管理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人格化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人格化管理是依据人的个性特点,利用非权力因素实施的管理。在部队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格化管理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凝聚作用——心教
凝聚作用,是指干部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对士兵的人格产生的趋同和吸引作用。所谓浇花需浇根,教人要教心。实施心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愿不愿、听不听的问题,从而使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实现成功的引导,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管理工作是一个思想灌输和品德影响的过程。管理者的人格是影响士兵的信息源,管理者人格完善则力量强劲,士兵就愿意听他的话,喜欢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紧紧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士兵也会视其为良师益友,主动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畅开心扉,主动接受管理教育。这种非权力条件下的健康高能的凝聚力,能够激励精神,激发热情,触发和强化士兵自觉改造思想的意识,从而提高士兵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为管理工作排除障碍,提供动力,进而提高部队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
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凭借个人及班子的凝聚力,可以通过各种情境教育因素的灵活运用,对士兵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得到感化。管理者关爱士兵必然会有相应的反馈,表现出其对管理者爱的情感。这种爱的情感的交流有利于使管理者的要求转化为士兵的行动,起到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作用。管理者对士兵的关爱往往成为士兵行动的动机,他们因珍惜这份爱而努力上进,将管理者提出的各项要求和部队的各项规定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士兵还会把管理者对他们的关爱看成是对他们的理解、宽容与信任,因而感到温暖、鼓舞,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二、象征作用——理教
象征作用,是指部干部通过行为表现使其思想观念和道德理想形象化的作用。所谓无道不行、无理不通,上行下效,这里指的是道理。不唯权,不唯书,艺高者为人师,有道者令人服。管理者只有具备较高层次的人格品位,才能实施较高水准的组织指挥,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象征作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通道和入口。管理者通过人格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士兵理解、接受和运用,有利于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管理实践中,首先,士兵会以自己的认知能力分析管理者的管理是否严谨和科学,判断管理者是否值得尊敬与信赖。这就要求管理者加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依靠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对士兵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用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真理、坚信真理,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其次,真理因其彻底性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真理必然是对客观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这又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全面、准确、本质地理解和掌握真理。然而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士兵对真理的认同和信服是一个工作难点,因此,要使士兵对管理者的管理教育内容予以认同和信服,管理者的象征作用和证明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理论思维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积累和内化过程。对人们学习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易于接受和掌握具体事物,可见管理者的象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三、表率作用——身教
表率作用,是指部干部通过实践行动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管理者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是最现实、最直观的教育,是士兵从接受理论教育转变为接受实践教育的有效方法,便于带动士兵身体力行,达到管理目的。
管理者若具备良好的人格形象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则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一方坐标。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成为一种无声的号召,无言的激励,久而久之就会使士兵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形成成熟的思想、优良的品德和完整的人格。人格形象和人格力量是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其言其行,众目所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管理者追求真理、钻研业务、艰苦奋斗、勤俭朴素、敬业报国、无私奉献的修养过程和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示范的过程,影响的过程,牵引士兵人格发展的过程。
管理实践中,士兵对管理者总是察其言而观其行。“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是士兵所鄙弃的。因此干部在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做到导之以行。士兵接受教育形成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日常的养成,只有在实践中,士兵才能不断深化认识成果,才能为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军队更加注重人格化管理中的表率作用,先后宣扬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格特点在全军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对士兵也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目前,士兵的视野不断扩大,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明显增强,他们不仅把先进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而且还特别注意从身边的人,尤其是从管理者身上寻找做人的准则,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实现在实践中积极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
总之,人格化管理是以德治军的现实要求,是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实践运用。凝聚作用使管理者显得可亲,象征作用使管理者显得可信,表率作用使管理者显得可敬,一个具有良好的人格形象和强大人格力量的管理者,就是一个可亲、可信、可敬的人。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可见管理者自身清正廉洁,办事公道,处处以身作则,就能有效地抵制歪风邪气,就会营造出一方净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