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催生催二胎,你究竟烦的是什么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对于催婚催生的吐槽,层出不穷,可见有大量年轻人深受其苦。20多岁了还没有稳定对象,父母的话题就绕不开谈恋爱;恋爱了,又开始催结婚;结完婚,就问什么时候生娃;生一个娃还不够,还要把二胎提上日程……仿佛在长辈眼中,终身大事是一件一件“催”出来的。很多年轻人欢欢喜喜回家,却为这些和父母聊到不欢而散。
  成年人有选择的自由,想遵循自己的心意安排未来的人生,这是毋庸置疑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本没有那么复杂——年轻人不爱听长辈的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听。长辈有催婚催生的权利,你也有权利把催促的声音当耳旁风。
  但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不爱听就不听”只是一句正确而无用的空话。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总在提这个问题:“你自己怎么看?”别人说什么是别人的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很早就发现年轻人有这样的矛盾:既抵触那些声音,又控制不住地为那些声音牵肠挂肚。这让我忍不住猜想,他们心里也有矛盾。把问题的焦点放在“为什么长辈们老说这些不中听的话”,这不过是一种转移矛盾的渠道。
  没有人催,烦恼会小一点吗?未必。
  我有一个来访者叫小米,每到过年,都会因为生不生孩子的话题跟父母大吵,身心俱疲。过完年在咨询室里听小米抱怨父母,差不多是我们每年的惯例。直到2020年春节,事情发生变化。因为疫情,她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和父母通电话的主题只剩下对疫情的恐惧,再没有精力谈及生育。有趣的是,过完年之后,小米在咨询中主动提出,想要好好谈一谈关于生孩子的顾虑。
  “你确定想谈这个?”我有点意外。
  “对啊,怎么了?”
  我说:“你和父母年年都因此吵架,我以为你不想碰这个话题。”
  小米叹气:“但我也会老啊。”
  你看,她自己也会烦恼。他们夫妻不打算做丁克,是计划要孩子的,但是工作、收支、时间精力、户口、孩子未来的教育……没解决的问题太多了。这些烦恼跟父母一谈,得到的回复就是:“你们回老家!孩子交给我们带就好。”
  “就是忍不住冲他们发火。”小米苦笑,“他们的每句话都不现实。”
  小米和父母之间的分歧很有意思,双方制造出了本不该存在的冲突:小米明明有同样的烦恼,却在父母提出这个压力的时候,表现出激烈的对抗。
  这让我想起对小学生的观察。他们每天一大早被父母叫起床,都是一肚子怨气:“催催催!你们就知道催!”看上去只想让父母闭嘴,好让自己睡到日上三竿。但他不会真这么做。如果有一天父母忘了提醒他,起晚了,孩子会哇哇直哭:“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儿叫我!”
  他知道起床重要,但也会对叫醒他的人发火。
  成年人也是一样,那些催婚催生催买房催自立的声音,就等于在催他们早起。没人催,小米就不知道吗?她知道要面对现实,只是扛不起现实的压力。这种内在纠结常常外化为关系中的冲突:谁敢催促,那就是撞在了枪口上,怒火就会对他们倾泻而出,仿佛压力都因为对方的催促才产生。
  其实我们知道,压力一点都不会因为“没人催”而消失。如果小米真的下定决心,一辈子不结婚或者不要孩子,事情反倒简单了,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问题在于她还不知道,至少没有明确打算过。烦恼的源头不在别人,而在于时间,在于不确定性:我都没想好要做什么,时间却在一年年地流逝。
  在本质上,烦恼永远是个人的: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过好這一生。与他人无关,这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但问题又太大,自己解决不了。像小米一样,又想要孩子,又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这样的问题哪里存在万全的解决之道?没着没落的时候,家人走上前,念着催婚催生的魔咒,招人烦,同时也发出了一种邀请——你可以把个人的困惑转移给家庭关系的冲突。
  催的人树着一个靶子,被催的人盯着这个靶子,关注点就不再是“如何安排未来的人生”,而变成“如何应付家人对你的干涉”,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发火:“你们烦不烦啊!就知道催!”
  有时候我觉得,这样吵一吵、闹一闹,反倒是家庭存在的意义——全家人在一起用这种方式应对压力、消解压力,转移焦点,制造次要矛盾,搁置主要矛盾。虽然生气的滋味不好受,但也不失为一种应对策略。
  不过我也会劝那些父母,假如催得太多,会导致两代人频繁爆发争吵,他们何必扮演那个出力不讨好的角色?不如索性什么都不说。就像小米,父母一点儿也不催了,女儿反倒开始不安。
  对于年轻人来说,该交代的问题迟早要有一个交代,这一个事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催婚催生的声音可以屏蔽,但是回到自己心里,“我想过怎样的一生?”这个问题只能自己一个人思考。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答案,也就不必再在乎他人的声音。
  但是寻找答案的路途注定辛苦。相比于和父母吵闹,自己去面对问题无疑是更大的挑战,也更需要勇气。所以,要帮助那些受困于父母催婚催生、每年仍在争吵的“小米”们,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走一条更难的路,你就告诉父母:“请你们接下来不要再催我了,这是我的人生,我打算自己思考怎么办。你们一催,我反而把焦点转移到你们身上。你们让我专心思考一年,我会在年底告诉你们我的决定。”没人催,你就要担起更大的责任。
  但如果你还没有下定决心,或许再让父母催几年、吵几年,反倒是更轻松的一条路。
  (摘自《环球人物》)(责编 可乐)
其他文献
圆子:  我生活在西北二线城市,年薪20万。我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是家庭主妇,为了让她有安全感,我的工资都交给她管。她每个月几乎把钱花得精光,并且老是抱怨钱不够花,这样几年下来,家里没有一点存款买房买车。遇到这样的老婆,日子该怎么过?  张军  张军:  你的收入应该不算少,几年没有一点存款买房买车,这样时间长了,日子确实没法过。  我猜你应该抱怨过,但没有效果?你需要认真考虑怎么处理此事。经济是
白房子静悄悄的。  朋友们还不知道我到来。  田野边光秃秃的树上,  一只啄木鸟  啄了一下,  之后是很长时间的寂静。  我兀自站立,天已近傍晚。  这时我转过脸背对着太阳,  一匹馬在我长长的影子里吃草。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与其要别人看好,不如自己活到好看。  ◎不相信有地狱的人,也不会有自己的天堂。  ◎第一不如唯一,完美不如完善。  ◎生于激情者,都慢慢死于平淡。  ◎孤单,并非身边没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做伴。  ◎最远的旅行,是从一个人的心到另一个人的心。  ◎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便可以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  ◎活着需要一点耐心,活得久,才能站在山头,欣赏自己走
2021年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10名个人和10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其中10名个人中有5名女性。5名女性的脱贫攻坚事迹里,藏着中国脱贫攻坚的密码。一起来看看她们的故事吧!白晶莹“绣”出花样幸福生活  文/王永钦  2.6万名妇女,28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多元……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这股用针尖刺破贫困的攻坚力量,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1975年贺孝忠踏上了三尺讲台,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那一刻,“勤专业务、魅力育人”成了他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选择了就不后悔,决定了就不放弃。寒来暑往,30多年过去了,他饱尝过村小的辛酸,面对过初中的艰难,挑战过完中的岗位,接受过教师、主任、副校长、校长、教育局副局长等各个岗位的磨练。不同岗位的喜与忧、苦与乐,也让他摸索出了一条务实创新之路,总结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用他的话说,就是“奉献、关爱、细节、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享誉全球的奇书,书中记述了作者在日本二战前一所私立小学——巴学园中的学习生活,校长小林宗作以他伟大的爱心深深感动着全世界的读者,他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无穷的启迪——他可以长达四小时面带微笑地倾听一个一年级女孩杂乱无章的叙述,让她幸福地觉得“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他精心设计的“从地底下长出来的”校门、“电车教室”和每个孩子都有的“自己的树”,
一、一种异常的现象——当宣讲知识的神坛变成大众书场    相比风靡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单田芳、刘兰芳评书的火爆程度来说,在新的世纪,百家讲坛也深受大众的喜爱。拿《百家讲坛》和《大众书场》做比较,是因为它们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从选题上来说。大众书场取材都是一些充满悬念、有浓厚的趣味性、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如刘兰芳的《说岳全传》,说的是岳飞英勇抗金却终被陷害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出人意外的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下午三四点钟,你正专注地进行着紧张又严肃的学习或是工作,突然一股强烈的欲望袭来——想吃某种零食了。  这个时候,你在心底告诉自己要忍耐。于是,你试着让自己忙碌起来,不去想吃零食,但是根本没用。事实上,你越是不去想那种零食在口腔中咀嚼的情景,你就越想要吃它。  还有另外一個场景,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吃不下任何东西。你唯一想要喝的就是小时候奶奶在你生病时亲手做的鸡汤。可是现在
同學、同事、朋友聚会时照例“闲话三卡车、小菜两三筷”。一说添丁增口,称谓升级,当然皆大欢喜;二说谁又性情大变,闭门不出,只怕就此散了,引得一阵叹息;三说生老病死,虽然离开的还是少数,依然让人唏嘘。  虽然人均寿命已延至70岁,但大家依旧觉得人生苦短。只因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可能不过50年左右,其余岁月或懵懵懂懂或浑浑噩噩。于是“人生应该更精彩”成了每个人的期望。  生活可以玩味,但不能亵渎,更不可拒绝
圆子:  我是一名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今年32岁,至今未婚。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对我的婚姻大事很上心,“女孩子,结婚最重要;生孩子最重要;再迟生孩子都是问题……”这几年类似这种声音总是围绕着我。奈何,我自己一点都不着急。我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自己买了房子、车子,生活得很充实,很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渐渐地这种生活受到很多人的诟病,有些声音简直让我很反感,甚至影响到我的情绪。请圆子帮我分析下,我按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