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之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啸”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追求,是一种心性的天然表达,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艺术性 “啸”文化 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076-02
  “啸”俗称吹口哨,是人们自我调剂的一种方式,当代中国人对于此法,多有低俗、玩弄之印象,认为是市井人之所长。其实不然。中国古有啸音、啸乐,“啸”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追求,是一种心性的天然表达,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内涵。中国当代的“啸”已陷入濒危境况,有民间组织自发成立中国口哨协会,意为表达个性,传承文化。
  一、“啸”之艺术形态
  何为“啸”,《说文》曰:“啸,吹声也”《诗笺》云:“啸蹙口出声也。”《啸旨》云:“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简而言之,即是吹口哨之态。但“啸”又与今之吹口哨不同。唐代孙广的《啸旨》记录了十二种啸法:外激、内激、含、藏、散、越、大沈、小沈、疋、叱、五太、五少。今之吹口哨与《啸旨》中“外激”一法相似,但《啸旨》中说外激要“大开两胥”,可看出啸与今之吹口哨又有不同。“啸”有十二种方式,其中五太、五少二法又强调音调,可见其吹奏方法绝非今之吹口哨这么简单。今人之吹口哨,多抱有玩乐心,而古人之“啸”,却是一件正经事。《啸旨》有一段对“啸”的描写,其云:“夫人精神内定,心目外息,我且不竞,物无害者,身常足,心常乐,常定然后可以议权舆之门。天气正,地气和,风云朗畅,日月调顺,然后丧其神,亡其身,玉液傍润,灵泉外洒,调畅其出入息,端正其唇齿之位,安其颊辅,和其舌端,考击于寂寞,之缶而后发,折撮五太之精华,高下自姿,无始无卒者,权舆之者。近而论之,犹众音之发调,令听者审其一音也。耳有所主,心有所系于情性,和于心神,当然后入之。”从文中可见,“啸”之前,要调整精神状态,又要顺应自然时机,进而将口舌端正,这体现出了古人对“啸”的端庄态度。古代“啸”有固定音乐形式,“啸”有十五章:一曰权舆,二曰流云,三曰深溪虎,四曰高柳蝉,五曰空林夜鬼,六曰巫峡猿,七曰下鸿鹄,八曰古木鸢,九曰龙吟,十曰动地,十一曰苏门,十二曰刘公命鬼,十三曰阮氏逸韵,十四曰正章,十五曰华章。此十五章风格各异。如《深溪虎》一章云:“深溪虎者,古之善啸者听溪中处声而写之也”。又如《流云》一章云:“流云,古之善啸者听韩娥之声而写之也。”其它各章也如此二章一般,风格相异,且有来历与典故。它们适用于在不同情境下吹奏,涵义深远。在魏晋时期,“啸”有明确的五音规定,《啸赋》中“协黄宫于角,东商羽于流徽”一句可以明显看出来。“啸”经过历代文化积累,已形成深远意境,与当今之口哨确实有所不同。而从上所述的啸法、啸音等中,又可以看出其明显的象征意义,是古代一种艺术。
  二、“啸”之文化内涵
  “啸”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与其不同时代的不同内涵相叠加有关。它上启先秦周楚,下达元明二代。其间宗教仪式、风度追求、音乐雅韵等主导过这一文化,使“啸”成为一个时代性格的体现。
  “啸”之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周代《诗经》有三首诗歌,记载了当时的“啸”,分别为《召南·江有汜》《王风·中谷有》和《小雅·白华》。《江有汜》云:“不我过,其啸也歌。”说的是一位妇人遭弃后的哀诉;《中谷有蓷》云:“有女仳离,条其啸已矣。”说的是作者对弃妇的同情;《白华》云:“啸歌伤怀,念彼硕人。”说的是一位女子对远去的爱人的怀念。三首诗都作于周代,可见“啸”在周代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三首诗都为妇女所作,用于表达妇人心中抑郁凄苦之情,可见“啸”可表达悲伤情绪。陈四海教授在《中国古代的口哨——啸》提出,当时啸的形成,与巫师的招魂、祭祀的巫术活动有关。
  春秋战国之际,在湘楚巫文化中,“啸”是一种巫术。《楚辭·招魂》有句云:“招具该备,永啸呼兮。”汉代多承楚文化,故“啸”的宗教内涵多沿续,“啸”成为一种方术。《啸旨》云:“啸之清可以灭鬼神,致不死。”西晋成公绥《啸赋》中说:“玄妙足以通神悟灵。”可见“啸”可以沟通鬼神。后来其宗教意义又融入道教。《封氏闻见记》有曰:“故太上老君授南极真人,南极真人授广成子,广成子授风后,风后授务光,务光授舜,舜演之为琴以授禹。”“晋太行仙人孙公能以啸得道。”“啸”成了道教的一种修炼方式。有学者认为,“啸”在东汉已渐渐进入文人圈子。《后汉书》言向栩“不好语言,而喜长啸”。《三国志·诸葛亮传》言其在隆中时“常抱膝长啸。”曹植《名都篇》:“鸣俦啸匹侣”。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名士对于“啸”的喜爱。到了汉魏之际,“啸”已逐渐有了音乐形式,曹植等人已用“啸”吹奏乐曲,如其《远游篇》中写到:“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汉未,社会动荡,以至后来玄道思想兴起,融入主流思潮,出现了魏晋名士这一历史上特殊的文人群体。魏晋名士追求自由,个性之解放,“啸”便成了他们自我表达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魏晋成了中国古代口哨音乐鼎盛时期。嵇康、阮籍、孙登、陶渊明等人,都有关于其“啸”的记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陶去来兮辞》)“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郭璞《游仙诗》)。阮籍是当时“啸”艺高手,南朝有“嵇琴阮啸”之说。《晋书·阮籍传》记载了一则故事: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这则故事生动反映了阮、孙二人的“啸”声交流,带有魏晋时代特有的风流气质。阮籍“遂归著《大人先生传》。”痛批当时社会所谓的“君子”,反映了其不一样的志趣与追求。今苏门山顶建有“啸台”,以纪念二人。西晋义成公绥有《啸赋》一文。有人说它“精性命之至机,言道德之玄奥,悯流之未悟,独超然而先觉。”《啸赋》描写了一位“逸群公子”的超然心志,髙超啸艺。表达了作者的处事性情,反映了当时“啸”的深刻人文内涵。
  唐代的“啸”是魏晋“啸”的沿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游泰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这些诗句表现了当时文人对“啸”的热衷。唐时又出现了“叶啸”。《唐书·音乐志》载:“衔叶而啸,其声清震。”唐代孙广有《啸旨》一书,是“啸”艺集大成之作,反映了当时“啸”文化之深厚。五代时出现了指啸,《资治通鉴》载:“以指夹吹之,然后有声谓之指啸。”
  唐宋之后,“啸”渐没于口舌,多见于文书。元代戏剧更以丑角配口哨,从此,“啸”渐渐变市井化了。“啸”之演变历程,多有曲折,生动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性格及精神内涵。商周时代乃中华文明幼年期,其文化多单纯,“啸”也只是一种简单吹声表达心绪。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国家机器日渐完善,儒家主导社会思潮,并融入了宗教色彩,“啸”作为思想表达方式,带有宗教色彩,甚至直接化为宗教形式。魏晋时代,时代多悲怆,个性自由思潮勃发,“啸”便成了一种表达个性的手法。在“病态”思想下,“啸”有了新的内涵,且发展至鼎峰。唐宋的“啸”是魏晋“啸”的延续;元明时,世俗文化发展,“啸”便难以再有高雅之称。
  三、“啸”之艺术价值
  “啸”在音乐史上有其重要价值,所谓音乐即人生,“啸”有其特有的境界。有言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钱穆在《略论中国文学中之音乐》中有一段话绝佳:“古人鼓琴,乃丝声。后世乃有箫笛管乐代之而起。琴则仅在双手拨弦,声音限在器物上火。箫笛由人吹,有人气在内,声自不同。弥近人,其弥易见人之哀乐矣,然箫笛仍赖一个竹管,仍为器物所限,故不如歌唱,全出人身。更易见哀乐之真,放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因其弥近自然,实则乃是弥近人生耳。”文中歌唱为“肉”,而“啸”何尝不是“肉”?故钱穆在下文又说:“方其人萧然以居,悠然以思,偶有哀乐在心,以啸为歌,斯诚人生中音乐之最高境界”。以“啸”为歌,无器物之拘束,纯出心性之自然,表达人生之逸趣。若有此韵,岂无快哉!当今之世人,功名繁琐,心中悲喜,若知“啸”之涵义,行“啸”之旨趣,奏“啸”之慨音,当一抒胸中真意。当今中国社会,乃千古未有之新局面,当今中国之“啸”,应有新的内涵,当今之中国人,对“啸”亦当有新的看待。且国外之“啸”,普及甚广,我中国之“啸”文化,底蕴并不亚于他国,若得以创新与传承,当成为中华又一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封演,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钱穆.略论中国文学中之音乐(选自《中国文学论丛》)[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2002.
其他文献
以纳米机器人等智能器件中的功能梯度纳米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研究了其弯曲和屈曲问题.推导了一般情况下的功能梯度纳米板运动方程,弯曲和屈曲作为其特
校园戏剧在中国的戏剧史上曾经担当着救国救民的民族大任,而校园戏剧发展到21世纪,在"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戏剧活动同样面临着如何走出大学校园、如何接轨市场、如何在戏
针对传统锁相环研究中电路结构复杂、鉴相精度不高、锁相范围窄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全数字锁相环。与传统锁相环相比,鉴相模块中的时间数字转换电路能将鉴相误差转换为高精度数
基于组合拍卖的动态分配机制使得云拍卖商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高效地配置云资源,为拍卖商带来更高的收益。现有方法是贪婪法分配虚拟机资源,优先为投标密度高的用户分配资源,然而这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结合21世纪学科发展新局面,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音乐人类学的学科性质、理论方法,以及论域与视角。本文拟记录笔者在研读此著述后的一些思考和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提到了新的高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组织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已不完全以学历为标
准格尔旗漫瀚调是在鄂尔多斯短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晋西北河曲二人台的民歌唱词和曲调而形成的一种兼具蒙汉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作为两个民族融合的见证和载体,准格尔旗漫瀚调有
基于一台当量比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采用三维燃烧分析与发动机一维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及点火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和发
摘要:在我国传统戏曲综合艺术中有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安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是华东地区江西的一个地方戏种,同时高安采茶戏具有独特的乡土特色与地域风情。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背景下,高安采茶戏在新兴文化的冲击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所以,从民俗文化视域下来探讨高安采茶戏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对促进高安采茶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安 采茶戏 审美价值 演唱方法  中图分类号
一、目前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分析1、少数领导重视不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约8亿。中国的农村不富裕,中国就不会富裕。而中国农村富裕的根本在农民,因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