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易视域与汉学主义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似乎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性,无论是立名的相似还是功用的选择,都不可否认有其内在的启迪和传承关系。但借用侨易学的观念,“物质位移导致精神质变”,萨义德固然是因了其在异文化区域之间的不同游移而导致了其理论观点的“妙手偶得”,顾明栋教授虽同样有此背景,但却似更具理论自觉,而略少灵思妙想。两者在观念层面上的发覆和提倡,则不仅显示了理论旅行的风景,而且也展现出观念侨易的大格局。更了不起的是,顾氏似多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学术伦理意识,他认真直面学术困境的执着,他的学习刺猬的努力建构体系的尝试,居然能将“汉学主义”这一概念从一简单的模拟形态而上升到一个理论事业,这是让我感佩不已的。
  虽然可以将汉学主义的概念追溯到更早,但在汉语语境中仍当首推周宁教授提出“汉学主义”的概念,而阿梅龙教授则在世界汉学大会上明确反驳,若能展开实质性学术论战,其成就当未可以道理计,可惜并未能如愿。顾明栋教授后来居上,他执着坚定地选择学理建构的路径,并且硕果频出。
  这里的一组文章聚焦于对此一概念在理论层面的发覆,值得细品。作为汉学主义理论建构者的顾明栋,提出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即“二十多年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何以不断生产有悖于中国文明现实的知识?”[1]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回味再三的重要命题,当一切都被视作资本驱动的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的过程,连作为人类思想支撑的知识积累都不能例外的话,那么,中国知识的存在与积淀也自然不能例外,被烙上了非常明显的烙印。或者,我们可以说,顾明栋教授的文章其实是对“汉学主义”讨论史的一个很好的综述,他自己就是一个亲历者、发起者和组织者,所以所论自见精彩。所谓《“汉学主义”与学术批评》,其实将问题带向一个更加广阔的学术场域。在他的叙述中,我们发现原来汉学主义近乎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学术现象,并非仅是华语圈中人的自说自话而已。
  陈晓明教授的文章则充分肯定了汉学主义的理论创新价值,一方面揭示一种基本事实,即“多数汉学研究者主观意图生产一种客观公正的中国知识,然而,却实际上生产出一种有问题的中国知识”,另一方面则直接将其与顾明栋最为核心的理论焦虑相关联,认为这“也是其汉学主义理论的原创点。顾明栋认为这里的关键环节即在于汉学主义的作祟,而汉学主义的本质在于一种文化无意识,这既导致汉学主义不易被察觉,也导致其后果更其恶劣”。但如何解决文化无意识、知识的异化和汉学主义的关系,仍是“革命尚未成功”的问题。
  我则更关心“汉学主义”的理论体系建构过程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而实现的,设问“汉学主义何以成为夏洛之网”,想讨论的其实是学术概念的提炼与理论型构过程。所以既揭示“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的家族树渊源及其“仿拟”意义,同时充分肯定其在学理上大有推进,认为学界必须严肃面对“汉学主义”理论提出者的学理建构工作;同时提出论述过程与理论结构中的若干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借鉴侨易学思维提出三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其一,在一个更为阔大的知识与历史语境中确立“汉学主义”的概念和意义。其二,必须引入国际汉学的视域以及学术史的路径,进行踏实细致的个案研究,但又不能仅仅就汉学论汉学,就个案论个案,而是能以此出发,前后牵引、左右勾连、上下延伸,连带出更为广阔的、完整的、立体的知识图景。其三,如何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可以连接到更为本质的、具有元思维意义的元问题,譬如二元三维结构的问题。“汉学主义”研究若能结合狐狸的智慧、蜘蛛的工作、刺猬的方向,更可貢献于远为开阔的知识共同体。
  大致说来,这三篇文章聚焦的都是汉学主义的学术层面的问题,所谓“对一个学者的最大尊重就是向其提出最尖锐的问题”[2],我想此处我们提出的问题都并非易与,对作者来说也是有直面的必要。因为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学者,正是在知识域的不断拓展和对话中,在与同行和学友的不断拷问和辩难中,将知识和学问推向深入,也许距离真知还是有很长很长的距离,但这毕竟是一个获取知识增量的过程,是一个学者应该执着的态度。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学术置境,国际汉学的发展越来越成为超越民族国家层面的普遍性事业,对这种共业的理论诉求也日益彰显,汉学主义是否有可能不仅仅成为一种简单的“挑战性(挑衅性)”概念,而真的成为一种建设性的理论,其实还是很让学界中人期待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组讨论也只能算是一个开端,希望精彩的篇章和建设性的成果还在后头。
  注释
  [1][美]顾明栋:《汉学主义: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替代理论》,张强等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页。
  [2]同[1],第ii页。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幼儿园教育也被列入关注范围。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带给孩子知识与快乐,有效地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本文将着重阐述幼儿户外活动的现状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户外活动。  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段基础性教育。为了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不少幼儿园开展了户外活动。而在这个阶段,幼儿的
面对农村一年级刚入学学生出现的某些不良心理健康行为,我经过调查了解,结合实际,通过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启迪心灵,收到了较好效果。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教学点,许多学生家长迫于生计而常年在外务工,学生由爷爷奶奶们监护。这些老一辈的农村人多数只能负责生活起居,很少能正确教育孩子,缺乏与孩子的良好沟通,以至于一年级剛入学的孩子就已形成许多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有打架骂人的
2017年2月,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相比较之前的课标,有了重大调整,如将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首次提出STEM概念等。笔者针对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将立体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合理使用的建议,并详细论述其应用价值。  一、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
节奏是音乐内在的灵魂,没有节奏,音乐就是混乱的符号,没有一点规律可循。在音乐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好的节奏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学习的动力多来源于好奇和兴趣,音乐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独特的优势,真正让学生学会音乐,需要从学生的节奏感开始练习,为音乐学习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发掘学生的潜在
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会把学生当作接受者、认知体,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生活体会的延伸,导致小学语文缺乏人情味、趣味和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疲惫甚至厌烦的感受,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探讨并寻求以人为本,打造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途径。  一、共鸣于情感  学习语文过程中,只有共鸣于情感,教学才能成为儿童主观所需。然而“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根在教材中,在生活中,
小学科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引起重视,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在小学阶段,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学设计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注重教学设计的规划化、学科化,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与科学教学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设计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要具有鲜明的规范化、学科化特征,确保教学设计符合
继往开来的"十大考古发现"2016年中国考古、文博的工作笔者好像关注得不多,涉猎也比较有限,只能罗列今年评选出的上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和文博著作,并略微做些点评,帮助各位读者了
我国社会教育当中,最基础的教育就是小学的教学,而数学学科是各个学科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科。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关键期,如果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就会出现困难。如何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有效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效率的提高,进而引导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前言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课堂有效性有很多方法,我们要不断结合生活实
2012年3月2日,在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12冠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草案。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且钙化病变越重,手
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增长,正处于重商主义兴盛的时代.随着大西洋移民,该思想的观点和实践经验也一起被传播到了北美殖民地.可以说,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增长在诸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