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新题:农耕文化教育让素质教育更“接地气”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时下中小学生“五谷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认不清农作物、搞不清其生长规律。这些对孩子成长看似影响不大,但从长远看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
  读了上述材料,不知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请围绕其中一个角度,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农民丰收节,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时代青年,不识农耕、不懂农村,未来又如何了解国情、参与新农村建设?让青少年体验农事、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劳动品质,还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不断涵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审题立意时,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1.走近农耕,懂稼穑艰辛,知节约粮食
  错把麦苗当韭菜、以为南瓜长在树上等情况在城里孩子中并不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孩子们亲身体验农耕文化,才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通过农耕文化体验教育,让孩子们知晓农作物耕种的不易,涵养内置于心的悯农情结,更加懂得爱惜粮食。
  2.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农情怀
  在新的时期,劳动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不再局限于学校大扫除、家里洗碗之类的事情,而是挖掘农耕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实践观,让学生知道劳动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通过农民丰收节,参与农村活动,培养对劳动人民炙热的内心,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前行。
  3.立德树人,让优良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劳动者的勤奋,不仅是种植粮食和菜蔬,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创造了艺术和文化。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因着不同的劳动方式,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借助农民丰收节的推动,大力建设相应的教育基地,让青少年接触并了解新时代的智慧化农业,可以让他们在农耕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出新的时代内涵。
  【佳作示例一】
  唯有亲历,方能懂得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高三(6)班 何彩玉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农耕大国,我们用仅占全球9%的耕地和6.4%的淡水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自豪见证了中国对全球农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肆意浪费粮食。
  泱泱大国见证过饥肠辘辘的百姓流离失所,也见证过劳动人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作,更见证了当代足不出户,尝遍天下美食的盛况。沧海桑田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我们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贡献和数不清的普通但不平凡的人士的努力。“中国蔬菜之父”王乐义,研发了冬暖式蔬菜棚技术,结束了北方人冬天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开了杂交水稻的先河,以其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无数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还有许许多多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奉献和正在路上做贡献的人。如此的辛苦,我们怎能让他们的作品被随意丢弃呢?我们必须要尊重科学家的辛苦,尊重粮食来之不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大抵没有人不会背吧,但是付出实践确实是极其困难的。新闻媒体多年前曾发过一张“秃鹫和小孩”的照片,秃鹫凶狠的眼睛盯着瘦骨嶙峋的小女孩。看到粮食被浪费,心里总有一份愧疚之情,我们扔出去的不仅仅是剩菜,更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节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仅仅是口头宣传“节约粮食,人人有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学生和社会人士投入其中。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量就达到了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契机,让我们了解中华农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实践,培养节约的风尚,这更是一大进步。让学生不再是停留在课本,而是身临其境,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增强我们的节约意识。作为时代青年,了解农耕的过程,稼穑之辛苦,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意识到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唯有亲历劳作的艰辛,才能更好懂得生活的节俭,这于你、于我,于民、于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师点评
  文章选用具体的数据分析进入主题,引发对粮食浪费的思考。在论述过程中,选用王乐义、袁隆平的事例,说明粮食丰收的喜悦,提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然后选用古诗和照片,来分析思考,强调粮食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再用数据反映浪费的严重,点出学生参与农耕实践的重要性。
  【佳作示例二】
  落实农耕教育,培育爱农情怀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高三(6)班 洪思思   如果说书本教育是告诉我们食物是需要用钱买来的,那么農耕教育就是告诉我们粮食是农民耕耘出来的;如果说书本教育是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那么农耕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为实现农业大国现代化而奋斗;如果书本教育是告诉我们要尊重农民,那么农耕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积极参与农业事务。
  泱泱大国五千载,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不论是从农作物品种、农耕工具,还是从农业生产方式、农耕文化上看,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然而,当代青少年却出现“五谷不分”的现象,错把韭菜认成草,岂不惹人笑话?因此,农耕文化教育作为当代学生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积极落实,刻不容缓!
  落实农耕教育,切勿纸上谈兵。
  有人认为农耕教育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2019年全国卷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高考作文,彰显了中国教育对劳动的重视;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进行土地考察,激起了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自豪;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有关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将积极把学生的农耕文化素养落到实处。
  我们需知道,“劳动”不局限于家庭中的刷碗拖地,更在于在大自然的生产,播一颗种子、锄一片草、摘一筐茶叶,是一种更加贴近自然的方式。我们要积极学习农耕知识,积极去响应,投身于农业建设当中,让自己的身体化作大有可为的热土,覆盖在西北那贫瘠的沙漠上。
  培育爱农情怀,务必身体力行。
  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代青年学生想要培养积极的爱农热情,就务必要身体力行。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感受自然的美,领略大地的重要性。树立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了解农耕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为以后的生活工作练就本领。


  现在的一些幼儿园里,都会有一块菜地,老师会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种蔬菜、葱蒜,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浇灌这些植物的成长;成熟了,便分发给大家,让孩子领略丰收的喜悦,这便是从小培养了学生的爱农意识。现在某些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在奖励优秀学生时,发的奖品不是书、本子,更不是钱,而是一棵白菜、一块猪肉……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同学们获得了努力学习的奖励,也让同学们认识到了粮食的价值。
  《道德经》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进入大自然的怀抱,积极加深对它的了解,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长此以往,我们的农耕文化教育才能在基础教育中站稳脚跟,我们的农业大国才能尽快向现代化农业国家前进。
  名师点评
  结构匀称,中心突出,是本文的主要特点。首段围绕书本教育和农耕教育,以排比句的形式层层深入,强调农耕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深化“农耕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以国家对劳动、土地的重视入文,提出农耕教育对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作用。再以艾青的诗句为例,提出“土地”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文末呼应标题,升华全文。
  【佳作示例三】
  感农耕之美,寻文化之根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高三(6)班 吕必辰
  巍巍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闪耀星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引以为傲。数千年的历史,奔流不息,从未中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守住了文化之根,没有忽略农耕文明的美,同时与时俱进,在新时代高科技智慧化农业中不断丰富农耕文化,展示出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
  农耕文明是美好绚丽的,值得我们慢慢感受。农耕时代的人们,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安享劳动的付出和生活的平静;农耕时代的家庭,是“你挑水来,我浇苗”“你耕田来,我织布”,透出家的脉脉温情。那份悠然平静的农耕生活,在如今喧嚣的尘世,成为当今很多人向往的精神田园。
  春种秋收,夏耕冬藏,劳动创造了生活,也丰富了生活。劳动推动了时代的发展,百姓们感恩自然的赐予,在农闲之余,人们庆祝丰收的喜悦,因着不同地域,不同的丰收节庆,透出浓郁的当地乡土气息的“饱熟节”“庆丰节”。景颇族文化里的“新米节”就是在稻谷成熟的这天,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久而久之变成了节日。我们熟知的中秋节,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祭月,但不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帝王春分祭月是统治者的专利,百姓选在八月半庆祝丰收,二者相辅相成日久成俗。农耕时代,庄稼熟则百姓福,那份庆典来自内心的欢呼。
  农耕文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意,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是农耕,让我们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有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美好期待;有了“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的惬意满足。
  不同于西方游牧文化的冒险精神,农耕文明培育了和谐踏实的民族性格。从荒田山林到可耕作的熟地,需要披荆斩棘、开荒烧地,庄稼的成长,需要时间。这培养了农民的耐心和恒心,需要农民心态平和、尊重生命。安土重迁的家园情怀,也就随之而来,勤劳踏实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以山东寿光等为标杆的数字化农业,颠覆了社会对于农业、农民和农耕的想象,在这里,土豆是长在天上的,辣椒是漂在水里的,种菜不用土,摘菜不用人……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劳作,变成了闲庭信步、胸有成竹的智能机器人操作,菜青笼脆果红艳,农业的现代化让传承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焕发新的光彩。2018年,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民丰收节”,2020年,袁隆平、李子柒等成为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更是对农村发展的重视,是对农耕之美的传承。
  作为时代青年,必须懂得农耕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要懂得去关注和保护农耕文明和文化之根,也要与时俱进,懂得创新和丰富中华文化文明的内涵,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才能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才会更加成熟。


  名师点评
  文段清晰,多处照应,是本文的显著特色。文章的标题和首段,围绕“农耕”和“文化”展开,紧扣主题。在论述过程中,引用熟知的诗句和事件,对农业耕作和农耕文明,进行阐述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借以强调重视农耕教育的重要性。文末呼应标题,更好地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 未成年人保护;校园欺凌;法律责任;法治  时事引读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
期刊
其他适用话题 犯罪;规范;标准和尺度;法治社会  时事引读  “记录仪你不装,遇到碰瓷你就慌!”“碰瓷碰到车库来了?”近年来,现实生活中的花式碰瓷,让人防不胜防,因为这种行为性质恶劣、手法隐蔽,既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也扰乱社会秩序,令人深恶痛绝。然而,“碰瓷”作为约定俗成的用语,以往由于没有明确定义,造成法律界限不明确。同时“碰瓷”手法多样,涉及刑法中的多个罪名,在一些案件的定性处理上,各
期刊
适用话题 担当与勇气;竞技精神;偶像  人物时事速递  2020年9月17日,在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决赛中,谢震业以20秒72的成绩夺冠。作为这个项目的亚洲纪录保持者,谢震业曾在该项目中获得19秒88的成绩,是首位突破20秒大关的黄种人。网友:“飞人”谢震业,中国体育的下一个优质偶像。  人物素描 双料冠军和人气偶像  在2020年8月的中国田协训练基地特许赛第4站中,謝震业公开表示,希望自
期刊
适用话题 视力保护;中考改革;全面发展  2019年6月,山西省长治市宣布将把裸眼视力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从2022年开始,长治市中考将裸眼视力分为三档,大于等于4.9为正常视力,得5分;4.6到4.8之间为中度近视,得4分;小于等于4.5为重度近视,得3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两分。对于先天性近视或因意外事故导致裸眼视力受损的学生,提供相关证明,学校审核公示無异议后,可直接得5分。但网友意见不
期刊
适用话题 热爱与坚守;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文化自信  人物時事速递  2020年国庆期间,四川成都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五岁的杨哲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无意中听外公说起老家背后的山石上有不少“鸡脚印”。从小喜欢恐龙的睿睿觉得很好奇,便和家人去现场查看,睿睿当场断定这是恐龙足迹,指出恐龙类别为兽脚类。杨哲睿让妈妈给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发送照片,邢立达等古生物学家来到通江,在一块面积约20平方米的石
期刊
其他适用话题 珍惜时间;读书;爱;润物细无声  人物时事速递  “天哪!这么难的考试,我们的阿姨竟然一次性通过了,学霸阿姨就在身边啊!”2020年10月,浙江万里學院钱湖校区组合公寓楼的值班室里,学生欢呼不断。原来,会计资格考试的成绩刚刚公布,宿管阿姨裘益君竟然通过了!  2019年的一天,裘阿姨注意到一位同学因为会计相关考试没通过,接连几天都情绪低落,裘阿姨当即表示,“不要灰心,阿姨陪你一起考!
期刊
我望向窗外湿润的地面,如以往般突如其来却又在意料之中,伴随着北风拂过,我们又见面了。  我已数不清这是今年的第几场秋雨,每次来时她总是朦朦胧胧的,不敌骤雨疾风的猛烈,也不比春风化雨的温润。她只是悄悄地、轻轻地,搭乘着北风的便车而来,将一切不知不觉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这场雨实在是轻柔,坐在教室里的我,透过窗户都看不见雨幕,听不见雨声,只是在下课时走出门外,才能偶尔感受到她的存在。我伸出手,想去触碰
期刊
“砰!”鸣枪声传入耳中,选手们箭般飞出,尖叫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声势之浩大,好似将士们战场的怒吼——不,这就是一场战斗,一场象征着荣耀的战斗。  坐于椅上,满不自在,十指相扣,目光飘忽不定,心跳加速,双腿不自觉地抖动着……不知过了多久,我立身站起。“七年级,男子组跳高……”我沉默不语,踏步朝前走去,战斗还在继续,我将要奔往前线。  竹竿立于身前,居然高至我的头顶,手指不自然地在大腿两侧搅动,脚底冷
期刊
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  在当下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言论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形中影响甚至操纵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就连文学作品也不能逃脱!有人说作家写作时心中要装着读者,聆听读者的呼声;也有人说作家写作时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受外界纷杂的呼声所干扰。其实我们每个个体也都是生活的创作者,我们该听谁的呢?我想说,外界呼声纵不可弃,可若执笔,却
期刊
伟大的小说各有各的伟大,糟糕的小说糟糕得如此雷同。让我们看看“未出版小说之城”的居民都有哪些。  许多最重要的居民毫无任何特点。他们的故事中没有做着无聊活计拿着最低薪水的员工。主人公的形象浅薄到像是用荧光笔画了脸的一只袜子。如果情节不需要涉及工作场合,就没一个角色需要去上班。如果主题不是爱情故事,角色们的世界中便满是独身者。角色的年龄需要你去猜,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族群信息一片空白……  角色要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