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何妨进考场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寓言故事做考场作文,相较高考考生而言,有两个好处:有过童年阅读经验的考生,大抵对《伊索寓言》不陌生,而已经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考生,对于《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先秦诸子散文中出现的成语类寓言故事也会耳熟能详,它们一并构成了考生写作寓言故事的素养基础;而寓言故事要用假托或拟人化手法编造故事,并以此寄托道理或教训的文体特征,又恰恰呼应了考场作文既要思想深刻,又要表达个性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考场中写成一篇拔得头筹的寓言故事呢?
  先让我们看两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是怎样写就的。
  狐狸和为王的猴子
  有一次,猴子在野兽的集会上跳舞,赢得了大家的好感,被选立为王。狐狸十分嫉妒,当它发现一个捕兽夹子里放着肉,便把猴子领到那里去,说它发现一个宝物,自己没敢动用,留给王室作贡品,并劝猴子亲自去取。猴子轻率地跑了上去,结果被夹子夹住了。它斥责狐狸陷害它,狐狸却说:“猴子,凭你这点小小的本事,你这笨蛋还想做兽中之王吗?”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不要轻率。不然,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并被世人嘲笑。
  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狐狸和为王的猴子》选自《伊索寓言》,故事的寓意在结尾明示了:一个人没有智慧而又做事轻率,“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并被世人嘲笑”。而出自《庄子·秋水》的成语类寓言故事《邯郸学步》,则含蓄地讽刺了那些一味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忘掉自己原有本事的人。比较上述两篇中外古典寓言故事,单从文本所寄寓的道理角度看,它们应该属于“反思式劝谕”。所谓“反思式劝谕”,就是通过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洞察,然后反思出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并认为有传播它们的必要,以便让后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就采取了寓言说理的方式为文。换句话说,以寓言故事假托说理的作者,一般都会采用反思的思维方式来劝勉晓喻。
  我们由此清楚了,寓言故事应该是“主题先行”。也就是说,写作者只有心中先有了某种道理的领悟,他才能启动寓言故事的编造。那么,上述两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又是如何编造的呢?
  首先从寓言的角色看。《伊索寓言》的角色大多采用的是动物,诸如狐狸、狼、蛇、山羊、母鸡、寒鸦、猎狗、蚂蚁、小鹿、山鹰、马、驴子、老鼠、青蛙、公牛、狮子、海鸥、乌龟、骡子、蝉、母蟹、骆驼、熊、兔子、金枪鱼、海豚、鹳、鼹鼠、燕子、猴子、鹅、鹤、蚊子、刺猬、蝙蝠……可以说,伊索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已有的动物,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基本上都可以从《伊索寓言》里找寻到它们的身影;而包括庄子在内的诸子的寓言角色大多采用的是人物,像《守株待兔》中被宋国人讥笑的希图不经过努力就得到成功而心存侥幸心理的宋国农民,《刻舟求剑》中那个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楚国人,《画蛇添足》中那个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的楚国人,《邯郸学步》中那个爬着回去的燕国寿陵人,等等。而有些动物或是人物一旦被作者选用,一般都会成为类型化了的角色,像《农夫和蛇》里的“蛇”,就是恩将仇报的恶人的代名词了。
  其次从情节的安排看。寓言一般会采用情节的突转来表现寓意。也就是说,情节里的角色行为先是朝着他开始的方向发展,而在后来就突然转向他的相反方向,从而造成巨大的反差,以此激起强烈的艺术效果。《狐狸和为王的猴子》中的猴子凭借着自己的跳舞高超而被选立为王,这原本是自己的实力使然,无可厚非,可狡猾的狐狸因为嫉妒要陷害猴子,就用花言巧语哄骗猴子,以致猴子无法抵御美言和美食的诱惑,结果被夹子夹住了。这就是典型的情节突转。因跳舞高超而被选立为王是猴子开始的行为方向,其潜在的行为反向的动因是,猴子被选立为王后,沾沾自喜,不能对自己的处境、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喜欢听吹捧自己的话,忘乎所以,就有可能上狡猾的狐狸的当。伊索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情节张力以突转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原本可以顺顺当当做国王的猴子偏偏落得被耍被夹的下场,这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寓言的寓意而安排设计的。
  再次从表现的手法看。一般作者会采用对话、拟人化、细节刻画等方法来呈现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对话往往起揭示情节突转的原因的作用,像《狐狸和为王的猴子》中狐狸的话“猴子,凭你这点小小的本事,你这笨蛋还想做兽中之王吗?”就是既交代了狐狸陷害猴子的原因(狐狸觉得猴子不如自己聪明,就通过陷害来验证猴子智商如何),又揭示了猴子上当的原因(果然猴子只有跳舞这一点点小本事)。拟人化的手法会用在以动物为寓言主角的故事里。为了使动物人格化,作者借助想象,赋予动物以人的动作、心理、情感等,从而达到生动、形象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像《狐狸和为王的猴子》中的猴子在野兽的集会上跳舞,这个动作就是兼顾了猴子好跳跃攀爬的猴性,而被作者拟人化为人的舞蹈动作,这便有了人格化的形象感了。而细节刻画既承担着使虚构假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让人信服的责任,也承担着人物形象要具体可感的创作责任。像《邯郸学步》中的燕国寿陵人,庄子只用一句“直匍匐而归耳”,就以其中“匍匐”这一细节,生动可感地刻画出燕国寿陵人没有学会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又忘掉自己的步伐,只能以腹贴地,像乌龟一样缓慢地爬着回去的尴尬之态,使得这一寓言故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行文至此,有的同学会问,即使学会了上述方法,写作寓言故事也不能应对高考作文,毕竟高考作文一般都要求不少于800字,而寓言故事字数太少。那么,要想用寓言故事做考场作文,怎样才能既合乎字数要求,又符合寓言故事的文体要求呢?下面我们就在上文基础上,结合高考试题来探讨一下寓言故事的写作。
  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 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我们知道,应试作文的根本在于“应试”二字。是先有高考作文试题对作文命意的限定,后有考生对作文试题的应答。因此,应试作文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文章的立意问题,而这一特点恰好契合了寓言故事“主题先行”的构思特点。那么,我们就采用寓言常用的“反思式劝谕”的思维方式,来确立一个符合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试题的寓意。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试题是一则半命题作文材料,而材料里的引导语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一个有自身“心得和体验”的道理,实际上是启发考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切身体验来思考作文的立意。那么,我们就从教与学的角度来反思:一个学生是不是只有学习好才值得骄傲?情商高、动手能力强值不值得骄傲?这样,我们就把寓言的寓意确立为“骄傲的资本不一定只是聪明”。
  有了寓意之后,我们要考虑寓言角色的安排。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考虑采用动物加人物的方式来安排角色。我们先是安排一个学生的角色——小明,他在上小学,然后安排两个动物角色,一个是他的宠物狗笨笨,一个是他的宠物猫玲玲,这样在角色上就构成了主(小明)和次(宠物狗和宠物猫)的关系,他们可以分别比附长者、教师与不同特质的受教育者(儿童或是学生),这就为情节安排做好角色上的准备。
  下面来具体设置情节结构。一般而言,情节突转式的结构安排都会是两个场景设置,这两个场景的内容可以是并置的,也可以是对照的,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该让它们构成对比冲突,这样才可以导致突转的出现。据此,我们设置一个室内客厅里小明检测笨笨与玲玲做算术题的场景,用笨笨反面衬托玲玲,然后再设置一个到小区外花园游玩突然遇到草蛇的场景,用玲玲来反面衬托笨笨,最后点出寓意。
  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对话、场景描写、细节刻画、拟人化摹状等方法。
  下面就是依照上述方法写就的一篇寓言故事类应试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教而知之
  上小学的小明在课堂上挨了老师的批评,他回到家里,沮丧极了:我怎么就这么笨呢,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吗?
  看着他哭丧着脸呆坐在沙发上,宠物狗笨笨跑过来趴在他的腿上,冲他微笑,宠物猫玲玲也悄悄地走过来,依偎在小明的怀里,看着小明,温柔地笑着。小明看着懂事的笨笨和玲玲,心里舒畅多了。突然,他生出一个念头:对,我也考考笨笨和玲玲,看看它们两个到底谁笨,谁聪明。
  说干就干。小明立刻把一块平时演算用的白板支在沙发前,然后让笨笨和玲玲都端正地坐在沙发上,他手里拿着白板笔,努力模仿着老师平时上课的样子,煞有介事地摇晃着脑袋,说要用算术题来检测一下它们的智力水平。笨笨和玲玲一听,霎时严肃起来,静等着小明出题。
  “一加一等于几?”小明刚问完,玲玲率先抢答:二。然后得意地看着笨笨,笨笨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这次玲玲获胜。再问,一个苹果加一个香蕉等于几个水果?”“一个苹果!”笨笨抢答道。玲玲这时不慌不忙地说:“是两个水果。”笨笨不服地说道:“苹果明明是一个嘛!”小明这时搭腔了:“笨笨同学,不是问你几个苹果,是问你几个水果,你连水果和苹果都分不清,真笨!”然后,小明又冲着玲玲说道:“玲玲同学,头脑清楚,思维敏捷,算数准确,真聪明啊!”受到表扬的玲玲高傲地扬着头,笨笨只能屈辱地低下头,谁让他不会算数哪。
  第二天,心情大好的小明决定带着笨笨和玲玲去小区外的一个河边游玩。这条曾经蜿蜒在城市道路旁散发着浊臭的河流,经过多年整治,两边的堤岸都修好了绿化带,各种花草树木把小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好多老人都喜欢到这里来遛弯、锻炼,小明也喜欢带着笨笨和玲玲到这里来放松放松。
  一路上,笨笨似乎到了自由王国,一会儿跑前,一会儿奔后,那个欢快劲儿,好像早把昨天的不快抛到了脑后。玲玲还是那样矜持,它不慌不忙地行走在小明的左右,努力地与小明保持着同样的步伐。小明吹着口哨,一脸的轻松,步伐也格外轻捷。突然,一条草蛇从草丛中爬了出来,玲玲见状,大叫一声,一下就窜到了小明的肩上,小明见状,脸色瞬间苍白,头皮发炸,扑通一下跌坐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说时迟,那时快,笨笨一个箭步扑将上来,只一下,就用它的前爪把草蛇一抓,顺势一扬,草蛇就在空中画了条弧线,“吧唧”一声摔在地上,一命呜呼了。
  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的小明,看着笨笨,脸上露出了感激、赞许的微笑,这下笨笨开始抬着高傲的头,围着小明跳跃欢呼了。还紧紧抓着小明肩膀衣服的玲玲,则羞愧地低下头。小明看着眼前骄傲的笨笨,又想起昨天屈辱的笨笨那可怜的样子,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
  看来,骄傲的资本不一定只是聪明啊。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少年月刊杂志社每一个人的心,大家忘我的工作,与灾区人民守望相助,用精神力量的支撑,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为及时掌握我县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并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2009年在双彩乡新市场村开展了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工作。对象与方法1对象采用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工作在紧扣课程标准下,围绕大纲展开教学,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一堂历史课变
本文主要阐述了亚当·斯密同情思想的内涵;斯密以“同情”为核心和主线,构建了完整的道德哲学体系。抛弃其历史局性,他的思想对当前道德建设有很深的启示意义。斯密的同情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IBBY,即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于1953年在瑞士苏黎士创立,目前已经有69个国家成立了分会,中国分会(CBBY)于1986年成立。IBBY的使命是:通过儿童图书促进国际间了解,使全世界各地儿
据乌克兰《基辅邮报》报道,依托俄罗斯提供的数百架苏-27、苏-30系战斗机,中国空军正成长为一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战略力量。鲜为人知的是,武装中国苏-27、苏-30战机的
伟大祖国改革开放的前夜,三秦大地孕育出一个新生儿——《少年月刊》。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党和人民的精心呵护下,在共青团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少刊人艰苦奋斗, On th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