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卫士益生菌,其实不是“万灵药”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料、奶制品、保健品……一位超市员工告诉记者,凡是包装上有“益生菌”元素的产品大多很畅销。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大量的益生菌产品充斥在线上、线下的各种销售渠道,令人眼花缭乱。
  近日,有媒体发布文章称,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益生菌市场仍存在虚假宣传等现象,急需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益生菌究竟如何发挥功效?市场上的各种益生菌产品真的像宣传语那样神乎其神吗?滥用益生菌会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维持体内菌种平衡 为身体筑起免疫屏障
  人体的大肠、小肠、胃等器官中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包括细菌、真菌甚至病毒,数量之多,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据报道,人体微生物的数量大约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人体内大约有2万个人类基因,但携带的微生物基因大约有200万到2000万,占人体基因的99%。
  可别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这些微生物,它们也有好坏之分。正常情况下它们会相安无事,使这些器官的微生态保持稳定,但如果这种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稳态被打破,身体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肠胃不适甚至引发疾病。
  早在公元前76年,古罗马的一位历史学家就发现发酵的奶制品可以治疗胃肠炎。近代以来,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不断有学者提出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通过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发挥治疗作用。随之,“益生菌”的概念被提出,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益生菌应是“活的微生物”“能改变宿主的微生态环境”“增进宿主的健康”。
  “益生菌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人体中原本就存在的菌种,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另一类是人体中不存在,但后续研究表明补充有益健康的特定菌种,如地衣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等。市面上销售的益生菌剂、粉等产品大多数是以上述菌种为主的产品,它们能通过外源性补充改变宿主肠胃的微环境,从而发挥有益健康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揆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调节稳态,这些益生菌本身也能够抑制某些有害菌的繁殖和生长,并分泌一些物质,起到致密肠胃黏膜等作用,从而为身体筑起一道免疫屏障。
  除胃肠道外,益生菌尚可在口腔、皮肤、阴道等部位发挥作用,但仍以胃肠道中的应用最为多见。
  注意菌种剂量活性 才能产生有益效果
  目前市场上打着益生菌“名号”的食品、保健品层出不穷。厂家在宣传时也重点推销益生菌产品的多种功能,大有“包治百病”的意思。那么,益生菌产品真的像宣传的那样,可以治疗消化道疾病、提升新生儿免疫力、促进女J性健康……甚至有助于治疗肿瘤?
  “首先明确,一些益生菌确有改善消化道功能、提升新生儿免疫力的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发现,益生菌能对心血管疾病、肥胖、结直肠癌、儿童发育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能够临床应用的药品极少。”刘揆亮强调,如果产品着重宣传促进女性健康,则需要格外注意。因为一般认为男性和女性的肠胃部菌群差异性不大,只有生殖道有所差异,然而口服的益生菌最终只能到达肠道,不会进入生殖道。
  更重要的是,益生菌能治病,益生菌产品却不一定能达到期望的效果。严格来讲,只有对于产品进行科学的检测、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后,才能证实该产品究竟能否起到其说明书或宣传中提及的效果,但是目前只有药品才会如此。
  “外源性补充益生菌,是为了让肠胃或其他部位的微生物更丰富,往往需要补充足够的剂量。然而,即便是在我国上市的专门补充益生菌的药剂,其剂量较一些发达国家的同类药品尚有一定差距,更不用说市面上售卖的其他益生菌产品了。”刘揆亮告诉记者,国内药品益生菌含量大约为每毫升108—109菌落形成单位,而国际上同类品种的药物最高可达每毫升1012菌落形成单位。即便剂量足够,也要考虑这些益生菌能否安全地到达靶向器官。
  此外,益生菌活菌的效果更佳。例如,酸奶一般为冷藏保存,目的就是为了让其中的乳酸菌“好好活着”,如果常温和冷冻保存,乳酸菌的含量也会大打折扣。
  危重人群有高风险 补充需遵医嘱
  当我们越来越重视抗生素滥用所带来的危害时,类似的疑问同样也摆在我们面前——益生菌滥用是否有危害?“以现有的研究数据来看,如果补充益生菌的方式和种类不对或剂量不足,很可能起不到预期的保健、治疗效果,对于健康人而言,一般不会存在严重的致病风险。但是,危重的病人补充益生菌,可能会存在较高风险。”刘揆亮坦言。
  如果人体本身的免疫屏障很弱或处于崩溃的边缘,如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病人、免疫功能严重缺失的病人等,益生菌就很可能成为“催命符”。过度补充益生菌可能出现未知的严重后果,如一些菌种突破病人的免疫屏障,进入到血液中,引发败血症等。
  记者还了解到,益生菌对于单独个体的特异性较强。也就是说,张三补充了一种菌剂,起到了改善肠道的效果,但李四以同样的方式和频率补充,则可能毫无用处。
  据相关报道,2019年1月,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组,不同细菌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是可变的,患者可能需要针对自身差异来服用益生菌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大多数益生菌补充剂仅包含单一或几种菌株,过分简化了微生物群的复杂性。
  “不要過分期待益生菌保健品、食品在治疗疾病中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如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需补充益生菌,也要遵医嘱、有针对性地摄入。”刘揆亮说。(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7月20日,中俄茶文化节在俄罗斯卡累利阿共和國彼得罗扎沃茨克市举行。来自中俄两国的友人品尝了卡累利阿、圣彼得堡和中国的各类茶饮,活动期间,茶客还体验到了中俄两地茶俗的异同。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却鲜有人了解在俄罗斯,茶也是最受欢迎的饮料。在620大阪峰会晚宴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轻轻捧起一只保温杯抿上几口甜茶的形象意外走红网络,让人们不禁对俄罗斯的饮茶习惯产生了好奇心。  人们常说,西方人开放
期刊
站在朝天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目送滔滔江水东去夔门向大海;登上南山“一棵树”观景台,俯瞰灯火璀璨不夜城;置身洪崖洞街市,体验穿越感十足的“8D魔幻都市”……近年来,独具山城特色的重庆,伴随追求体验感的年轻一代游客和抖音新社交平台的兴起,迅速“蹿红”,成为闻名遐迩的“网红之城”。  重庆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让山环水绕的山水之城颜值更高,让有3000年历史底蕴的巴渝大地气质更佳?  今年3
期刊
回望历史,从内容到画风,走在时代之先的敦煌一直很“潮”。在中原连接西域的开放前沿,各种新事物首先在这里“着陆”。开放与创新,让这些新事物演化出“中国化”的新形态,并广为传播。  古老、遥远、神秘,这是敦煌最常示人的样子;现代、可触、有趣,敦煌正揭开面纱,缓缓露出另一半容颜。  ◎“C位”菩萨  “C位”的菩萨?在敦煌工作了13年,杜鹃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不是第285窟西魏的菩萨嘛”。  这是个
期刊
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里,火柴是生活中离不开的物件儿。凭本限量供应的年代,火柴涨价1分钱就能引发“抢购风”。而小小火柴盒上那些美丽的“火花”,不知令多少人梦寐以求……  北京昔日唯一的火柴厂  火柴是舶来品,上了岁数的人称其为“洋火”,在老北京话里叫作“取灯儿”。  史料记载,北京地区的火柴工业,创始于1904年的丹凤火柴公司。1918年,这家公司与天津华昌火柴公司合并,成为丹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总
期刊
日本与韩国这对“冤家”的经济摩擦近日不断升级,对已经长期处于不景氣状态的韩国经济造成不小的损害,年轻人就业困难现象严重,稳定的公务员岗位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理想工作。  从韩国统计厅的调查数据来看,10岁至30岁的人群中,最理想的职业是公务员。各种就业网站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在求职中“第一选择的职业”也是公务员。另外,韩国报纸对家长就“希望孩子做什么工作”进行了调查,“公务员”这一回答依然
期刊
唐代首都长安,曾是留学生的聚集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子前来留学。据资料显示,长安城里的留学生最多时达到上万人。留学生们在尽享大唐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教育成果的同时,潇洒是有限度的,更不许撒野。为此,唐朝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法律,从教育教学、社会交往和法制约束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保证了留学生的权益和社会秩序稳定。  免费入学,按需就读  到长安留学,并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来者不拒,而是要经
期刊
去摩洛哥旅行,在色彩斑斓的异国情调带给人的震撼之外,摩洛哥浓厚饱满的美食也强烈冲击着旅行者的味蕾和视觉。  摩洛哥最早的居民为柏柏尔人。数千年中,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西北非洲从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到撒哈拉大沙漠的广阔地带游牧种植。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来了,带来了伊斯兰教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摩洛哥先后被法国和西班牙殖民。  所谓的摩洛哥菜,也像那里的建筑风格和民风习俗一样,在阿拉
期刊
不少人都惧怕胃镜检查,因为那需要吞下一根长长的管子,异物感令许多人难以忍受。如今,胃镜和肠镜检查都有了高科技帮忙。病人只需服下一颗小小的“胶囊”,胃肠道内的病灶就能被医生看得一清二楚。  就在刚刚落幕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中,一款智能导航胶囊机器人引起关注。胶囊机器人在体外设备的智能控制下,像一艘无人驾驶的飞船穿梭在胃部模型的各个位置,执行检查任务。记者了解到,这种胶囊机器人已经在北京等多个大城
期刊
道听途说  ●高端口味虾:我出去看电影,我爸就问:“一个人看还是两个人看呢?”紧接着就说:“电影还是两个人看好一点。”  ●亭:我的老父亲热爱打油诗:“风风雨雨几多秋,含辛茹苦已到头。孩儿学成满腹才,大显身手分国忧。”你猜接下来是什么?“寒窗苦读二八九,如意郎君何时有?”  ●薇薇安:我妈对着猫喊“乖孙”,我诧异地看着她,她就故作姿态地把猫放下,叹口气:“唉,你要是我的乖孙就好了,我睡觉都会笑醒!
期刊
美好的暑假总是这么短暂,一眨眼,又到了开学季。“开学”是个很有仪式感的词,它代表了新的起点、新的开始。而在“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的古代,学子们“开学那些事儿”比如今可复杂多了,你都了解吗?  孩子们几岁入学?  古代的教育并不普及,所以对入学年龄的要求也没有现在这么严格,甚至二十岁入学都有先例。  东汉的《大戴礼记·保傅》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而《尚书大传·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