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三岁月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ng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全身心地投入高三,是从班主任老师在教室黑板一角写下距高考还有365天高考倒计时数字开始的。
  早在高一时,每每走过学校高三班级那个区域时,我总觉得那里有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无法名状的东西。那里的楼道似乎更空旷,教室更安静,连空气仿佛也弥漫着一种异样气息。总之,我心目中的高三,是一域神圣空间,一方让人敬畏的圣地。
  时光荏苒,铁打学校流水学生。现在,我高三了,轮着我站上风口浪尖。
  高三,不只是三年高中生涯中短短的一年时间,高中的第三年,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高三所意味和承载的东西以及对以后生活命运的影响,在步入高三之前,我和同学们每个人心里早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我所在的这所中学聚集了全省许多优秀学子,它以封闭的半军事化的严苛管理而著称, 号称“高考工厂”。与其他学友一样,我收起心爱的课外书,手机上交,把化妆品丢进垃圾箱,把心爱秀丽的长发剪短,在心灵优盘上格式化所有杂念,像虔诚得没有七情六欲的信徒,一门心思只读高考一本经。纤纤弱女子,在题海中拉纤,在考试丛林里跋涉,在直线、曲线、抛物线编织的方程中挣扎,我以一个女兵一个女战士的姿态,冲上高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每天清晨,我不情愿地睁开酸涩双眼,睡意朦胧地穿衣,简单洗漱,当太阳还躺在地平线下沉睡的时候,我已坐进教室里开始晨读。从宿舍到教室,从教室到宿舍,两点一线,一线两点,我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机器人,在不满千米轨道上紧张机械地运行着。高三,是一张没有回程的单程票,是一条不能掉头的单行线,每个高三人都神色凝重,步履匆匆……
  “ 用最响亮的口号迎接朝阳,用最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用最自信的微笑应对挑战,用无悔的汗水点亮青春。不负父母嘱托,不负恩师厚望。铭记肩负的责任,铭记心中的梦想。以饱满热情追逐青春光芒,以高昂斗志探索未来方向。让父母的微笑在家乡绽放,让飞翔的梦张开绚丽翅膀。让我们肩扛祖国复兴梦想。我们拼搏,让梦想在六月展翅翱翔;我们奋斗,让希望在六月扬帆起航。我们跨越龙门,我们注定辉煌!”这是我们班清晨宣誓词,每天上课前,每个高三教室,这神圣的一幕都会准时上演。
  两节课后的课间操。我跑步到操场,进入高三后,我们已习惯了在这所学校养成的小跑着干事的习惯,比如跑着去餐厅,跑着上厕所……我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本子,和其他学生一样,利用这短暂时间,记几个英语单词或常用公式。接着,由班主任和体育班长带领,在写有年级和班号的旗帜引导下开始跑操。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那气势、阵仗比部队出操也不逊色。很多前来观摩的外地老师和校长们说,就这一点,他们就很难模仿,有点太“恐怖”了。课间操,是我们靓丽校园里一道别样风景。
  午饭后有一段午休时间,但不是让你回到宿舍四平八稳地躺在床上休息,而是在教室里,在老师的监督下,趴在书桌上的那种压迫式的强行休息。这一刻对我们来说虽然睡觉的姿势有点不舒服,但这已是每日快节奏生活乐谱上一段难得的休止符了。
  月考、联考、模拟考;基础练、限时练、专项练……考试,高三生活乐章主旋律。一场接一场,一次接一次,没完没了,没了没完。我们曾调侃:如果把高三做过的全部试卷垒起来达不到自己身高高度,你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高三生。考试后,老师们高效地当天就判完了试卷。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师长,更是与我们并肩作战、同呼吸共命运的“战友”。他们找试卷,组题,给我们解压谈心,精心辅导,面对面批改作业。对我们家长般操心,保姆般照顾,班级里的六十多个师生凝结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学校每年都定有高考目标,并把指标层层分解,分配到每个班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头上。每次考试后,老师的教学成绩也评比排队,老师与我们一样的苦累。接着成绩上墙,细化到每个学生在班里和全年级的名次,有各单科成绩在全年级的位次,有这次和上次考试成绩的进退变化对比。这个时候是我最紧张的时刻,每次发布成绩,我的手心都会冒汗,总以为自己很努力了,但一看到成绩和排名,才知道比自己更努力更拼的人太多了。每当重要考试结束,总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学子披红戴花的大幅照片被张贴到外面光荣榜上,接受其他同学,甚至是高一高二学弟学妹们的敬仰和膜拜。当然,每次考试后,校园清冷的一角,也总少不了一些孤独的身影,总有一些人能更深刻地理解那句“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就没有资格谈论高三”这句话的含义。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后,我因为没有考出自己想要的成绩,也曾是“孤独瘦影”。高三学子们都知道:我们不是神童、天才,我们只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孩子,当下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最简洁、最直接的通道。面对高考,只能成功,我们没有退路,我们输不起。
  “ 读书,或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起点;但读书一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终点。”“生命因进取而辉煌,青春因高考而壮美。”“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通向清华北大的路都是用试卷铺成的。”“让高考成为命运的转折点, 靠拼搏到达理想彼岸。”……教室后面黑板上不断变化的励志口号;“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困倦的时候,想想父母的眼神;萎靡的时候,想想父母的白发。”“ 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在艰苦的求学路上,如果没有人为你鼓掌,那你就自己为自己拍巴掌。”……是挂满楼道和教学楼红色条幅上的主题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高三这段青春生命的辜负,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不经地狱的磨炼,就没有建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 不要等进入社会才明白,学校才是鸟语花香的世外桃园。”“不上大学的人生等于没有青春的人生。”……是我写进日记里的励志警句。
  我高三的日历上几乎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我和同学们拼得天昏地暗,不知道东西南北,但距高考还有多少天,这个数字,总是清晰而准确地显示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高考前百日誓师。
  庄严而神圣。据说,这是我们学校制定的“高三作战计划”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年都要举行。它是高三交响乐章里激昂的一章,是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刻。白发苍苍的老校长,面容憔悴的任课老师,所有当年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还有前来助威的部分家长及高一高二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像决战前出征的士兵,几千人神情肃穆,整齐列队在操场。升鲜艳的国旗,奏雄壮的义勇軍进行曲,有校长的鼓励,有同学代表的表决心,有班主任老师的发言。最后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冲刺百天,卓立巅峰。决战百天,我必成功……高考成功,我能!我能!!我能!!!”像打了鸡血,注射了超量荷尔蒙,我们俨然成了为高考宁愿玉碎的“敢死队”“角斗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被渲染的神情激动,热血贲张的我们,如果给个炸药包,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抱起来冲向高考碉堡。这之后的一百天是我们拼得最厉害、最疯狂、最卖命、最垂死挣扎的一百天。   有人说:高三生活是生命激流中最难闯的一段。多少人在其中挣扎, 多少人在其中抱怨,又有多少人在咬牙坚持? 有人说:高三是没有花的春,没有雪的冬。但我的高三有的是拼搏与奋斗,有的是努力与付出。无悔青春,不负韶华。我曾这样比喻:高三岁月是高挂在我青春天空的一弯西月,虽然残缺,但足够动人,足够美丽。
  我最欣赏这句话,它是我历经高三每每读来眼睛都会发酸的座右铭:“地上没有一条笔直的河流,瀑布和湖泊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是被逼无奈的水在大地上开出的绝望的花。”
  和我一样,每一个高三人,每一个想考入理想大学并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高三人,肯定曾无数次感悟和无数遍体会过:高三是一种坚韧,坚韧地把苦难自己咀嚼;高三是一种残忍,残忍地把痛苦自己承受;高三是一种温暖,温暖得让我心里装满感激;高三是一种感动,感动得让我两眼泪水盈盈。高三,一段难忘的青春,一圈闪光的年轮,一段无悔的芳华,一块验证自己心理和体力承受力极限的试金石,向那些曾经在高三和正在高三以及将要在高三苦苦挣扎奋力拼杀的勇士们敬礼!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高三犹如一本仓促的书,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味阅读,便就要匆匆翻过。像蜘蛛织网,像春燕衔泥,心血伴着汗水甚至泪水,我勤奋艰辛,小心翼翼地编织着心中那个梦寐的大学梦。我自喻自己犹如一个严苛自律,在高原磕着长头去朝拜的信徒,虽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虽历经磨难坎坷,但信仰坚定,目光坚毅,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接近心中的圣城。
  从三位数,到两位数,再到个位数。教室黑板上每天更换的高考倒计时的数字越来越小,它提醒着每个人,我们离决战的时间又少了,它给我们带来的既是激励,更是一种让人窒息的压迫感,我已清晰地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高考硝烟味,我上好刺刀,就等冲锋号角。我像压到底的弹簧,期待着那让人惊艳的一跃……
  高考终于来了。
  知识储备,心理调整,精神状态都已最佳。在那个万众瞩目的日子,没有父母陪伴,没有刻意祈祷祝福,我迈着自信的步伐,笑盈盈地,以平淡的心情,走进高考考场。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大考小考后,我已修炼成刀枪不入油盐不进的“圣斗士”。因为,在高三这一年里,我就像一个狙击手,天天准星瞄着高考,时刻准备扣动扳机。此刻,高考在我面前不再是狰狞怪兽,它是只经不起一戳的纸老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如今,高考的硝烟散尽。再见了,我的高三。收拾好磨得残旧的课本,轻叠好洗得发白的校服,我留恋地再看看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宁静安详的图书馆,温馨温暖的女生宿舍,幽雅芬芳的小花园——我再一次轻轻走进教室,看看那熟悉的座位,那熟悉的讲台、黑板……
  和班里的几十个同学一样,我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那所大学。不再吟唱“我的天空很低,且又多雨;我的道路很窄,且又充满荆棘……”这些灰色诗句,取而代之的是“我是一只吃了忘忧果,在伊甸园上空飞翔的天堂鸟……”这些阳光的节律。今秋,在菊花怒放绿树成荫的未名湖边会有我略显单薄的身影。
  在高三笔记最后一页,我这样写道,算是對高三这一年蹉跎岁月的点评与小结:“当我在岸上伫望时,远逝的帆影最美;当我在海上漂泊时,港湾的灯火最美;当我回首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时,我最苦最累的高三最美。”
  我再回首,凝望校园,忆想高三,泪眼朦胧……
其他文献
陈晨  1919年10月。浙江金华叶村。  四面都是山,叶村就在山的怀抱里。山中的日月守着恒常的节奏,平缓,安静。五个月前,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并且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散。不管外界如何风起云涌,山村依然平静如常,山里的人们甚至根本不知道五四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更不会想到,石破天惊的“非孝”呐喊,即将在这个山谷里回响,而发出呐喊的叶村青年施存统,会因撰写《非孝》一文掀起轩然大波,并因此离开浙江北上,又辗
期刊
天色是鸭蛋青,四面湖水白漫漫的,毛毛雨淅淅沥沥,有一下没一下地舔舐着这个世界。  我撑着伞漫步在湖边,雨滴落进湖水里,久无回响。我仿佛能看见那滴雨悬于湖面上,好似飘舞在天空中的白色羽毛。湖面似乎波澜不惊,少有涟漪泛起。  还记得小时候长辈们多次告诫,这片湖深不见底,千万不能靠近。  我驻留在岸边,对岸有一个女孩走过来。她牵着爸爸的手,好奇地向湖水张望,问道:“爸爸,湖面好亮啊,湖里面是什么?”女孩
期刊
残冬萧瑟的风兀自吹着街,残存的叶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  叶悄悄地落,行色匆匆的人们经过冷清的街道,脸上的口罩掩去了他们莫测的神情,似乎都罩了层雾霾,随风起的叶,记录他们来去匆匆的行踪。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去,今年的春节格外冷清。天气渐暖,街虽没有过往的红火灯笼,但那静夜之中的万家灯火闪烁着、跳动着,点缀着这清冷无人的街。你也许看不到灯火下的人,却能感受到丝丝暖意。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家中,关注
期刊
[埃及]美花  在《莫言與象征主义》一文中,我将莫言归为“寻根”派著名作家,将他的作品归为“寻根文学”,主要因为莫言的创作明显受到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而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根植于拉美本土的现代派,与拉美“寻找民族特性”的运动相随。与此同时,莫言作品在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不仅映射了中国社会的伟大变迁,还历经了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流变,既继承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写作手法,又把中国
期刊
“一亭二阁三牌坊,四门五所六庵堂……”踏上这条生我养我的小街,远处三五孩童唱着熟悉的歌谣,在两根橡皮绳间上下翻飞着,笑语中稚嫩而亲切的乡音竟让我有片刻的失神。  是有多久没好好走过这条街了呢?熟悉却又陌生的街景,街角小卖铺里坐着的不再是那个笑得满脸慈祥的阿婆,也不见路口阿公推着关东煮小车的身影。我轻叹口气,来来往往的行人与车扬起的尘土夹着雨后泥土的青草气息,重回那年的夏。  小街夏天的味道最是說不
期刊
我回头,才发现,自己原来已走了很远。  父亲很忙,很少回来陪我。一年,两年……好多年,我似是与他渐渐疏远,与他走向了不同的路。  这天,由于疫情,父亲有了难得的时间休息。他轻轻推开房门,依附在门边:“走,陪我出去跑跑。”我有些诧异,却还是答应。  戴上口罩出了门,来到马路上。春风摩挲,不知为何,父亲竟与我赌起了赛跑。我看看父亲的身材,不自觉地笑了笑:“好,你先跑。”父亲也不客气,转身就向远方跑去。
期刊
于伟  美国耶鲁大学英裔青年汉学家司马懿(Chloe Starr)曾为其熟悉的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传,在写到世界汉学大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教授的章节时,她用了“意义的追寻者”这样一个题目。  世界汉学大会是由原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开创的高水平、高规格的世界性汉学大会,旨在通过“汉学”搭建国际交往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理解与合作,以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自2
期刊
我的父亲是一个有趣又聪明的人,他的肩膀就如他的心胸一样开阔。他说今天傍晚要陪我一起出来骑行。刚学会骑车的我正对骑车着迷。我更爱和我的父亲一起骑车,因为他高大的身材与宽阔的肩膀总能在无形中给予我安全感。  刚上路,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我的手总是不听话地左右摆动,控制不住车把,与这台向往自由的车子一起不听我使唤。在我父亲的指点下,慢慢地那个向往自由的心情妥协了,平和了下来,与我一起欣赏不远处河边的美景
期刊
“你见过夜晚九点半的扬州吗?”  “满天星星,寥寥灯光。”  我拥有一米七的个子,实心球却扔不过五米五的白线。  体育课上,热心的同学在我身旁,指导我扔实心球的动作。  “手臂再往后打开一点,唉,对了,再往后。”扔过男生线的一位女生如是说。其实,我的膀子已经拉伸到了极致。  “腰往下弯一点,这样反弓大,扔得才远。”这次是“黑马”女生,她从和我相似的水平,进阶到“稳过”小组成员。  “腿蹬地,蹬起来
期刊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  曾就职于国学堂、书院等教育机构,负责国学教学与研发工作。  现于豆神教育负责写作阅读项目工作,并教授相关课程,着重解决孩子写不长、  写不好、没内容以及没兴趣等写作问题,深得家长信赖和喜爱。  茂名滨海新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天窗》《云蒙山游记》等见于中国作家网。  我从小就是极热爱写作的人,有敏感细腻的感官,品尝人间百态,无人诉说,我就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