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鱼病预防的误区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湖北与广大养鱼户交往中,发现他们都知道“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常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部分养鱼户对鱼病预防非常积极,用药成本高,但病害依然严重,甚至翻池,而另一部分养鱼户,看似不认真,很少用药,而鱼的发病率却不高,产量高。这是表象,对两部分养殖户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鱼病预防过程中“无病先防”的理解上有很大不同,在防病操作上也有很大差异。
  消灭病原体的做法不同
  部分养鱼户不论鱼的健康情况怎样,从清明节前后开始,对鱼体定期喂药,对鱼池定期杀虫杀菌,使用药物剂量也大,另一部分养殖户,对鱼情水情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后采取相应措施,合理使用药物的品类与剂量。
  前者盲目的杀虫杀菌,盲目使用药物,带来严重的后果,鱼不发病则已,一旦发病,虫体和细菌的耐药性强,治疗难度大,只有依靠更换药物品类,加大药物剂量,延长用药时间等措施来弥补,这样一来易产生药害,药物对鱼体的损害,药物对水质的破坏,造成恶性循环,最严重的后果是,鱼不是病死的,而是因药害而死;鱼池翻塘,不是耗氧量太大造成的,而是藻类被杀死,光合作用缺乏浮游植物,水体造氧能力不足造成的。
  后者常在投饵机前对鱼体的体表或鱼的吃食情况仔细观察,或撒网捕起活鱼进行肉眼或用显微镜观察,鱼不吃食,或鱼有少量死亡,鱼体表发红、掉鳞,是寄生虫造成的还是水质造成的,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怎样,有没有必要杀虫,仔细分析后,采取对症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好,用药成本低。
  “用药”认识有差异
  滥用药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只要是表面上能提高养殖效益的药物都用,除杀虫剂抗生素外,个别养殖户自己添加所谓促生长类药物;二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错误地认为,“郎中郎中,不狼不中”(湖北方言,意思是用药不狠,就没效果)。滥用药物危害很大,先不说对环境、对人体的间接危害,对鱼体会造成直接危害。一是药物的毒害作用,是药三分毒,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加重鱼的肝肾负担,毒害肾脏等;二是病原体的耐药性加强,治疗越来越难;三是引发一些新病难病,死亡率大,举例来说,有的养殖户,自己添加喹乙醇喂鱼,结果鱼体发红掉鳞不耐运输,鱼发病时肚子大,治愈率低。因此,养鱼不能过度依赖药物,养好水,进行综合防治才是上策。
  对“养鱼先养水”理解不同
  部分养殖户过分强调对水体本身的调节管理,而忽视了对池塘底质的改善。池塘底质直接影响着水质,底质的土壤种类,酸碱度,营养盐类,有毒有害物质,病毒细菌,淤泥厚度等,直接影响水体相应的各项指标。
  比方说淤泥少的沙土池,往往会出现水质瘦,肥效短,水质不稳定等情况;有的池塘常年施用粪肥,或多年没有清淤,底质淤泥厚,有毒有害物质多,鱼发病率高,水质怎么调都很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易发生翻塘现象,或是水肥藻相不好而致白鲢不长。
  而另一部分养殖户,则非常重视池塘底质的管理,在干塘冬季,用机械清除过多淤泥,保证池塘的水深,保持20~30厘米的淤泥厚度,对池塘进行曝晒、冷冻,或用生石灰等药物杀灭病原体,改善底质通气性,这样日常的水质管理较为容易,鱼的成活率也高。
  预防鱼病观念上有差异
  在喂养中,部分养殖户认为鱼吃饱生长快,鱼的抵抗力就强,特别是在鱼价上涨的年度或季节,养殖户感到有利可图,加大投饲量,促使鱼体快速增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鱼类过饱摄食,必然会出现以下几大不利之处:鱼体表面上生长速度快,但抗病力却下降,患肝胆综合症;部分饲料没能完全消化,饵料消化利用率低,饲料成本高;鱼排出的粪便对池塘污染大,水质过肥,易发生细菌性传染病。
  鮰鱼、草鱼、青鱼等鱼类在二龄鱼种阶段,一旦因投饲过量而发病,带来的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有的近乎灭顶之灾。另一部分养殖户,则坚持科学投饲,不论鱼价涨跌,鱼的投喂量控制在七八成饱,立秋之前,二龄草鱼等的投喂率控制在2%~3%之间。
  正确认识到养鱼中疾病防治的误区,重点是要综合防治,健康养殖。
  一是正确用药,包括对症下药,计算好用量,避免滥用药物。
  二是在“养水”方面,改良底质与调节水质并重。
  三是控制好投饲量,避免过量投喂。
  四是选择好的饲料品牌,很多用户反映,使用好饲料养鱼,鱼体鳞片紧密,发病率低,耐长途运输。
  另外,还可改变放养模式,如主养草鱼,改为主养鳊鱼;放一龄草鱼种改为放二龄鱼种等。对于水源不便,老化池塘,可改变生产方式,养鱼可改为种莲藕等。
  夏惠沐
其他文献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达成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补齐农业短板。透过今年两会,有哪些“三农”问题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又有哪些关涉“三农”的政策举措惠及
利用山坡隙地种植茶树,发展一定面积并经科学管理,会有相当经济效益。下面介绍茶树的繁育与建立密植速成茶园的技术。  一、茶树的繁育   茶树的繁育分为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目前应用较广,又分为短穗扦插和压条。  1.短穗扦插育苗。扦插苗圃宜选排灌方便的水田或旱田,要求土质肥沃,保水性能好。苗床东西向,宽1米,间距50~70厘米,平整后铺3~4厘米厚的过筛红黄壤心土,铺匀后压平。
茄果蔬菜对涝害敏感,只要积、浸水24小时以上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严重的落花、落果和大减产;若积、浸水2天以上,70%以上的植株会萎蔫或烂根枯死。我国雨季茄果蔬菜发生湿害普遍而严重,但多一时难以发现或不被重视。茄果蔬菜涝害在我国南北方每年都程度不同地发生着,是影响夏、秋菜价和蔬农收入的主因之一。综合措施是防控茄果蔬菜涝、湿害的最有效方法,单一措施效果有限或无效,菜农们应做到防重于治,尽量减少或降低
天气炎热,有的人仗着自己身体好,一味地贪凉,这就让一些小毛病钻了空子。天热更要防凉病,“以热制冷”。  1 拉肚子。吃肉串、喝冰啤、啃西瓜;睡觉不盖被子,一不留神,肚子抗议了。  西医支招:饮食不干净、睡觉露肚子、过量吃冷饮是夏季腹泻的主因。  冰箱里的西瓜、饮料要先拿出来放一会儿再吃,避免胃肠道受到强烈的刺激,或是吃完了喝点温水“温温胃”。  炎热天气里,人体大量出汗,拉肚子会加重水和微量元素的
沼气孵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孵化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极适合小规模(1000枚以内)养殖户采用。1立方米沼气可孵鸡蛋475牧,沼气孵化箱每小时耗气30~40升,受精卵孵化率90%以上。沼气孵化率比电、油孵化率提高5%~15%,每孵化100枚鸡蛋节电12.5千瓦时,或节省燃油3千克。  一、孵前准备  1.建好孵化房。孵化房应通风、向阳、保暖,宽窄适度,便于操作。要打扫干净,并用生石灰消毒。也可用
2015年,韦泽峰创办的“好鸡有”电商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微信下单方式,让优质生鲜鸡配送到家,并带动良心农户、农场良性发展。该项目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获得农村电商组冠军。  登录微信公众号“好鸡有”,在平台上下单买优质生鲜鸡,惠城区一个小时就可以新鲜送达。韦泽峰说:“‘好鸡有’是一个专门卖好鸡,让优质生鲜鸡配送到家,并带动良心农户、农场良性发展的电商服务平台。我们希望用不一样的
近期,为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发展,各部委动作连连,多项政策鼓励农业创新发展。  据了解,资本和互联网成为这次改革的焦点。其中,为了助推农业产业壮大发展,国家发改委计划除了设立基金外,还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涌入农业领域。此外,随着近两年互联网 农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也被发改委视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武器。  设立专门基金,  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发改委积极推动农业多产业融合发展,目前
春季气温逐步回升,小麦会进入返青期,在这个时期多种病虫害也会进入多发期,主要防治对象为红蜘蛛、麦蚜、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等,而应重点监控的是红蜘蛛、纹枯病和白粉病。  1.红蜘蛛。小麦进入返青期,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对红蜘蛛的发生有利。防治不力会使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小点,红蜘蛛吮吸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后,造成小麦生长不良,植株发育受阻,在大发生时会出现干枯死苗情况。因此,进入返青期如果天气干燥就
在山东省泰安市一家饭店,有人点了一道饭店的招牌菜,8条不足15厘米小鱼竟然卖到了1000元。来自青岛的一位顾客觉得这个东西超过海产品的鲜味,非常好。这种外表平凡但价格不菲的鱼是泰山独有的赤鳞鱼。相传每逢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禅时,赤鳞鱼便是御膳中的必备之菜。  近年来,一些人到山上滥捕野生赤鳞鱼,使其数量变得越来越少。2002年,一个叫李昌的农民看到这种鱼越来越稀缺,就在泰山脚下建起了一个养鱼场。他从山
魔芋多用块茎和根状茎(芋鞭)作种,通常一年一挖或多年一挖,其体积大,皮薄,水分多,组织柔嫩,易受创伤和感染病害,加之留种量大,贮藏比较困难。  一、贮前准备  1.适时收挖。首先确定魔芋收挖最佳时期,当地上部分叶片由黄绿色转为黄色,叶柄开始倒伏,地上部分枯萎后15-20天,可随机选挖几株预选种株观察,离球茎基部5厘米处叶柄上硬下软,易脱落,脱落处光滑,表明已成熟,可收挖。如收挖过早,则导致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