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 现代防护


  现代的科研机构,都有着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系统。实验室通过科学的设计布局、配套的防护设施,以及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与管理制度,尽最大可能地保证实验人员和外部环境不会受到来自实验生物样本的感染。
  目前国际通行的标准,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 BSL)从低到高分为BSL-1、BSL-2、BSL-3、BSL-4四个等级。简单概括来说,BSL-1主要用于开展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生物研究,中学生物课的实验室就是这种水平;BSL-2则负责容纳有中等潜在危险的微生物,已经需要一些基本的防护设施了;BSL-3则可以收纳、研究足以致死的传染性疾病,需要专门设计的科研设备和进入制度;至于最高级的BSL-4,则用于研究高度危险,甚至目前都缺少有效治疗手段的病原微生物,比如埃博拉病毒。
  实际上,在生物科学领域,绝大部分的基础研究都只需要BSL-1实验室就可以了。所以现实中的很多生物实验室,并没有电影里那么高大上,甚至可能乍一看有些“脏乱差”。
  不过,当研究对象是有致病潜力的东西时,安全级别就需要提升了。对于这些更高安全等级的实验室,装有双重密封门和气闸室的专用通道、严格的进出制度,以及全套防护设备就非常必要了。其中,生物安全柜和防护服就是科研人员最重要的两道防护屏障。
  所谓生物安全柜,就是能够保护操作者与外部环境的实验台。它们根据防护水平有三个级别。其中最基本的一级安全柜,通过控制内部气流,在台面上形成负压空间,保证安全柜内部的病原体无法以气溶胶的形式扩散到外界,吸入的空气最后也会经过专门过滤处理后才排放。
  而二级安全柜的内部气流循环则更加复杂,不但要形成负压空间,同时还要保证实验样本接触的空气也是清洁的,这样一来,可以防止其他物质污染实验样本,从而得到最精确的实验结果。
  至于应对最极端情况的三级安全柜,则有着完全不同的设计。三级安全柜完全放弃了开放式布局,反而做成了一个封闭的结构,只有换气道和传递通道可以对外。在三级安全柜的侧壁上,有着固定其上的密封操作手套。使用时,实验操作者只需要把手伸手套里,就能操作安全柜内的样本了。因此,三级安全柜也被俗称为“手套柜”。如此设计,就是为了能把实验样本和實验操作者完全隔离,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外部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而作为生物安全系统的最后一条防线,防护服也有不同的种类。最基本的布制隔离服基本就相当于全身版白大褂,主要是防止污物直接接触人体。最高级的正压防护服,则可以用于最危险的BSL-4环境。这种看着略显滑稽的“充气皮套”,有着独立的内部气流循环,可以保证穿戴者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离。而且,因为正压防护服的内部气压高于外部大气压,所以即便因为意外出现了小破口,向外吹出的气流也不会让致命的病菌立刻进入防护服内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也就是说,很多影片中出现的“一个小破口就送命”情节,在现实中反而不容易发生,因为这种显而易见的隐患早就被防护服的设计者想到了。   如此看来,现代研究机构对病菌的防护已经比较完备了,电影里那些“一个实验失误就毁灭世界”的情节并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但是,相比于无形的微生物,对于有形的大型生物,研究机构又是怎么管理的呢?
  国际上,对实验动物同样也有着严格的生物安全等级划分,大体来说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普通级、SPF级和无菌级。
  普通级的实验动物,就是经过检疫,确认没有人兽共患疾病和烈性动物传染病的实验动物。一般来说,这些动物只能用于面向学生的实验课。但有一些大型实验动物,例如比格犬、恒河猴等,因为养殖原因,实验中用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级。尤其是恒河猴等非人灵长类,容易会携带对人类足以致命的B病毒,但自身却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在实验时需要格外小心。
  而SPF级,就是指“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在这些实验动物体内,没有任何潜在的致病菌以及对科研有影响的微生物。换句话说,它们的体内基本上是“干净”的,即便还有一些“外来居留人员”,也都是没有任何“案底”的。对于这帮金贵的家伙,其居住的环境也十分讲究,被称为“屏障环境”。这种环境与外界之间有着严格的隔离措施,空气需要经过层层净化过滤才能进入其中。SPF级的小鼠和大鼠(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关系类似黑猩猩与大猩猩),住的是24小时恒温、恒湿的屋子,每个密封鼠笼都有独立的供气管道。舒舒服服住在其中的鼠大爷们,呼吸的是经过三级过滤的超净空气。反而是进入这里的科研人员,都要穿戴全套灭菌工作服、消毒手套和口罩。如此大费周章,为的就是保住这些SPF级动物的“金身”,唯恐它们沾染任何外界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大部分生物研究来说,SPF级的小鼠和大鼠都是绝对的主力,它们的“金身”也成了提供精确可信的科研数据的最好工具。
  而无菌级动物,顾名思义,其体内没有任何现有技术可检出的微生物——当然现有技术检测不出来的家伙也不能打包票说一定没有。一般而言,无菌级动物都是特指11号染色体隐性裸基因发生突变、T淋巴细胞缺损、无法对外来异物做出免疫应答的小鼠突变系——“裸鼠”。
  这种娇贵得不能再娇贵的小东西,终其一生,都只能居住在类似三级生物安全柜的隔离环境里。实验人员也只能通过操作窗口上固定的密封手套,来对它们进行操作。不过隔离环境与三级安全柜不同之处在于,安全柜是为了防止里面的东西污染外面,隔离环境则是防止外面的任何风吹草动影响了里面几乎完全不设防的裸鼠。
  自然,维持这样的环境是很麻烦的。但“裸鼠”因为缺少免疫应答能力,所以对移植到体内的几乎所有组织都不会产生排异反应,是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的重要实验工具,此外也是测试疫苗安全性的最好模型。
  因此,不管是对于看不见的病菌还是瞅得着的实验动物,现代的科研机构都有着严格的管理方法和设施划分,只要设备运转正常、操作规程被严格执行,就不太可能出现什么人命官司。
  那么,如果电影里的科学家们能有现实中的同行们这样的防护意识,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三 作死手册


  在现代的防护系统面前,大部分科幻电影都要提前至少一个小时结束了。
  比如说《生化危机》中的各种病毒,作为主要靠接触传染来扩散的病原体,几乎完全没有侥幸溜出实验室的机会。如果这样严密的防范还能出现“大新闻”,就几乎只能认定是有“内鬼”在主动放虎归山了。这一点上,游戏设定得还是比较严谨的,故事中的绝大部分灾难,都是某些反派恶棍的阴谋所导致的。
  至于各种在外星发现的不明生物样本,在现实中,会被第一时间丢进BSL-4级实验室的三级生物安全柜。之后任它再怎么能耐,也不太可能出去兴风作浪了。实在碰上些强悍凶猛的刺儿头,也不过是给安全柜多加几层装甲板,再学习核物理实验室用机械手进行操作而已。科研设施的工作人员,在忙完工作以后也能安心休息下班,而不用担心身边的同事,更不必担心自己体内突然冒出一条外星触手……
  由此观之,几乎所有涉及生物安全问题的科幻电影,都在科技发达的未来,犯下了在当下都无法容忍的低级错误。
  比如说堪称科幻影史经典的《异形1》,在一名船员直接接触到外星抱脸虫后,其他人竟然在没有任何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就把他直接拉到船上的医务室里。虽说救人心切乃人之常情,但也真是心太大了。
  如果说《异形1》的船员毕竟是一帮在星际间跑运输的“太空卡车司机”,缺少足夠的安全知识也能理解。那么在《普罗米修斯》中,那支由各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的星际科考队,就完全是无限作死的典范了。甚至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几乎所有剧情转折,都或多或少与这些专家完全没有安全常识有关,无怪乎有人吐槽说这部片子应该改名叫《一群脑残上太空》。
  而在最近上映的后传作品《异形:契约》中,新一代的考察队继续“发扬”了前辈们屡屡作死的“光荣传统”,干出了深入外星环境却连防护面罩都不戴的“豪放壮举”,也难怪后来被逐一“点名领便当”了。有人甚至调侃道,这部影片里几乎所有的角色死亡,都是某种程度的“自杀”。
  可以说,这些科幻电影想要表现的主题(之一),是科研探索应当谨慎小心,但演绎的形式却有点儿过分夸张了。现实中的科学研究,往往比科幻电影想象得还要谨慎、还要严格。因为每一条严苛制度的背后,都是无数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都是一代一代先驱的生命。
  现实中,面对未知而胆大妄为的家伙,往往并不是科幻作品里最常见的科学家,而是那些“无知无畏”的“作死能手”。
  到现在都几乎无药可医的艾滋病,最早是由虽然熟悉当地环境但缺少现代科学知识的土著猎人患上的。之后,也是另一些同样对生物安全一无所知的游客,将这种恐怖的疾病传遍了全世界。当科学家把HIV样本锁进实验室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至于更加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同样是由当地人接触野生动物感染上的,而非科研团队手滑放出来的。
  在中国,清末鼠疫大流行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进入疫区的“西医”师生们很少出现感染,而传统中医则因为缺少基本的病原生物学概念及防护知识,不少人都在拯救患者的时候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面对未知的深渊,逃避的结果,就是历史上无数惨绝人寰的大瘟疫;冒进的结果,就是现实中的各种“作死能手”;只有靠着严谨的思维、及时的总结和科学的分析,我们才能在黑暗中用理性之光照出一条向前的道路,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延伸人类知识的边界,把未知的黑暗,变成属于全人类的知识新大陆。
  【责任编辑:刘维佳】
其他文献
现代文阅读经常会考查标题有哪些含义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解答这类试题。  ■ 理解标题内涵  标题好比作品的航标灯,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风格特点,都有可能凝聚其中,想要真正从形式到内容“驾驭”作品,就必须认真读懂标题。  读懂标题,首先要理解标题的内涵。比如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现代文阅读《一种美味》(见本刊2017年10月刊第44—45页)文后考查的:“‘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
什么是人类?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可笑。虽说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于人类这个物种“究竟为何物”这样的问题,人们多少还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人类,具有高度智慧的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动物。强壮的下肢与弯曲的脊椎支撑着躯体直立行走,被解放的上肢与灵巧的拇指能够制造工具。与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猿猴相比,人类拥有着绝对的颅脑容量优势,也装备着动物界最大比例的生殖器。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拥有着庞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是忙忙碌碌了一年的家人们团聚的节日。但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的春节比较特殊,政府要求大家就地过年,以减少人员的流动和大规模聚集。  你家肯定也有身处外地的家人或亲戚响应号召,未能回家团聚。春节已过,请你选择亲友中的一位,给他(她)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思。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得少于80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中圣地亞哥这种明知可能不会赢却依旧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是人性的光辉所在。纵知前路迢迢、千山万水,真的猛士亦必存“好胜”之意,不改战胜自己之心。  不辞辛苦、远赴法国训练的中国球童是如此,明知难赢却依旧想赢,他们在乎的是能否“先赢自己”。以十一连胜卫冕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一路走来也是充满坎坷,很多次知
蔡润田·故地重游(组诗)  乙未秋杪,得便重访几处我青少时期生活、学习过的地方,诌诗数首。  圆梦新庄  长忆滦南梦渺迷,驰辕千里赐佳期。  兴高惟怨庄名改,意切不嫌转毂疾。  相觑白头不相识,互说小字顿唏嘘。  霎时翁媪相呼至,感动阿张泪淋漓。  附记:我在滦南县小新庄待时间较长(大约六到十二岁)。小新庄在"四清"时易名富新庄,故寻访颇费周章。与乡亲相见时之惊喜、热络令唐山文联张蕊女士感而落泪。
五月快结束的时候,梅雨提前落下来了,一连好几天,整个灵犀城笼罩在冥冥细雨中,空气中飘着泥土深沉的腥味儿,咖啡馆的桌椅上时时凝上细密的水滴。  我在人迹寥落的“树”咖啡馆中终日巡视,发现代号273最近变得怪怪的。  共有三条证据可以证明他的反常。首先,在当班时间,他每个小时都要跑进花园去;其次,下午五点之后,他就一直待到花园里,除了偶尔跑出来敷衍一下需要服务的客人,根本不挪地方;最后,花园里的园丁小
1894年前后,赫伯特·威尔斯发表了《时间机器》,自那以后,“时间”一直是科幻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1912年,阿瑟·柯南道尔发表了《失落的世界》,在科幻小说中大规模引入史前生物。他们两人实际上代表了“时间”这一母题的两个创作方向:面向未来,以及回顾过去。  未来无法预料,因此科幻作家们尽可以挥洒自己的想象力。但谈到“过去”,就应该指出:人类历史意义的过去、地质历史意义的过去和天文历史意义的过去,三
我曾在去年第8期《科幻世界》上写过一篇介绍物理学家中的科幻作家的文章,这次我想介绍几位数学家出身的科幻作家,因为自己就勉强算是数学家,而且还写科幻,所以对科幻作家里的数学家特别关注。可惜跟物理学家相比,数学家写科幻有先天的劣势。物理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修改修改也许就是一篇不错的科幻,而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比较难写成科幻了。即使如此,数学家出身的科幻作家还是有一些的,有的还相当有名。  弗诺·文
某一扇门你已经永远关上  也有一面镜子徒劳把你等待  十字路口向你敞开了远方  ——博尔赫斯《边界》  三年前,在一阵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刷下,我再次下了岗。说实话,这年头,像我这般毫无一技之长,只不过读过几本书,肚子里多了些故事的人,真是什么也干不好。不得不承认,有些人脑子天生就学不好理工科,而我正属于其中,因此高大上的职业今生与我无缘。技术进步就像旋风在刮,所谓的人工智能,压得我们这些人简直透不过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无论是感人的故事,还是逼真的特效,均获得赞誉满满。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句平凡的“我想回家”。  中国人历来重情重义,对中国人来说,“家”远非一个物理空间那么简单,这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情感。所以,当灾难来临,在中国人的电影中,选择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  “家”亦分为“小家”和“大家”。“小家”之爱人皆有之,影片中,当地球几乎被木星捕获时,所有人首要且唯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