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防治技术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
  1.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2.形态特征
  2.1成虫 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mm,体黄色( 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呈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呈暗褐色锯齿状。
  2.2卵 玉米螟卵块由20~60卵粒组成,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后渐变为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2.3幼虫 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mm,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30mm,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2.4 蛹 玉米螟蛹15~19mm,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3.生活史及习性
  3.1生活史 玉米螟在黑龙江一年发生一代,在辽宁一年发生2代,在吉林一年发生1~2代 。不论 一年发生几代,都是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根茬及杂草里越冬,其中75%以上幼虫在玉米秸秆内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化蛹期。 越冬代幼虫在5月末至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田间开始见到越冬成虫,越冬代蛹羽化盛期是6月末;产卵期。 越冬代蛹羽化盛期也是成虫的产卵盛期,成虫产卵盛期是6月末到7月上旬,卵期一般是5~7天;幼虫期。玉米螟卵孵化盛期为7月中、下旬,也就是第一代玉米螟幼虫开始为害田间玉米的时期,为害最严重时期是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份幼虫进入越冬状态。
  3.2生活习性 成虫习性: 玉米螟成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躲藏在杂草、茂密的作物间,夜晚飞出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玉米螟雌蛾羽化后不久开始分泌性外激素,有强烈的性引诱现象,当天即能交尾,1~2天内即能达产卵高峰;产卵习性: 玉米螟特别喜欢把卵产在生长旺盛、植株高大、叶色浓绿的玉米中部叶片的背面中脉两侧。50cm以下小苗和老熟植株上着卵很少,每头雌蛾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卵期一般5~7天;幼虫习性: 幼虫多在上午孵化,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壳上,有啃食卵壳的习性,经1个小时左右开始爬行分散、活泼迅速、行动敏捷,被触动或被风吹即吐丝下垂,随风飘移而扩散到临近植株上。幼虫有趋糖、趋触(幼虫要求整个体壁尽量保持与植物组织接触的一种特性)、趋湿、背光四种习性。所以4龄前表现潜藏,潜藏部位一般都在当时玉米植株上含糖量较高、潮湿而又隐蔽的心叶、叶腋、雄穗包、雌穗花丝、雌穗基部等,取食尚未展开的心叶叶肉,或将纵卷的心叶蛀穿,致使叶片展开后出现排列整齐的半透明斑点或孔洞,即俗称花叶。4龄后幼虫开始蛀茎,并多从穗下部蛀入,蛀孔处常有大量锯末状虫粪,是识别玉米螟的明显特征,也是寻找玉米螟幼虫的洞口。
  4.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1越冬基数 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 高。如果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较轻;在50~100头发生中等;在100头以上幼虫死亡率在10%以下发生较重。
  4.2气候条件 温度和湿度对玉米螟影响最大,适于玉米螟各个虫态发生的温度范围在15℃~30℃之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在玉米生长期间温度可以达到要求,这时各地玉米螟发生数量常与当地湿度和降水有密切关系。春季复苏的越冬幼虫必须咬嚼潮湿的秸秆和吸食雨水,取得足够的含水食物后才能化蛹。成虫羽化后,也必须饮水才能正常产卵。成虫产卵后,卵的孵化、初孵幼虫都要求较高的相对湿度。调查统计,相对湿度在25%以下,玉米螟成虫不产卵或极少产卵;相对湿度在40%以上时产卵量增加;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产卵达到高峰;相对湿度在90%时卵的孵化率达100%。因此5、6月份雨水充足,相对湿度高,气候温和,常有利于玉米螟的大发生;如果5、6月份干旱少雨,则不利于玉米螟发生。
  4.3天敌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的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都对虫口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4抗虫品种 不同品系的玉米对玉米螟抗性强弱不同,玉米螟发生强弱也不同。近年研究抗螟玉米品系在玉米心叶期的心叶中含有抗螟素,可以抑制初龄幼虫的发育,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心叶期抗虫新品种,对减轻心叶期螟害将起到重要作用。
  5.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防治玉米螟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玉米螟生长的各个时期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方法,在全省的各县(市)村屯进行联防,均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5.1消灭越冬幼虫 在玉米螟越冬后幼虫化蛹前期,对秸秆(烧柴)进行白僵菌封垛来压低虫源,减少化蛹羽化的数量。白僵菌封垛的方法是: 越冬幼虫化蛹前(4月中旬),按100g/m3两白僵菌粉的用量,每m3垛面喷一个点,喷到垛面飞出白烟(菌粉)即可。一般垛内杀虫效果可达80%左右。
  5.2消灭成虫 因为玉米螟成虫多在夜间活动,有很强的趋光性所以设置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诱杀,7月末结束,晚上太阳落下开灯,早晨太阳出来闭灯。这个方法不但诱杀玉米螟成虫,还能诱杀所有具有趋光性害虫。
  5.3灭虫卵 利用赤眼蜂卵寄生在玉米螟的卵内吸收其营养,致使玉米螟卵破坏死亡而孵化出赤眼蜂,以消灭玉米螟虫卵来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 方法是: 在玉米螟化蛹率达20%后的10天,就是第一次放蜂的最佳时期,约6月末到7月初,隔5天为第二次放蜂期,两次每亩放1.5万头,放2万头效果更好。
  5.4 消灭田间幼虫 可用自制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玉米螟幼虫。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菌粉0.5kg拌过筛的细砂5kg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白僵菌就寄生在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体内,来杀死田间幼虫;在心叶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kg,拌50~75kg过筛的细砂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幼虫,1.5~2kg/ha辛硫磷即可;用自制溴氰菊酯颗粒剂、杀灭菊酯颗粒剂投放在玉米心叶内,每株1~2g;在玉米心叶期, 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 ,将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可用药剂:40%氧化乐果加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氟氯氰菊酯);30%速克毙等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30~50倍液。
其他文献
本文统一地建立了一类指数型算子在多项式权空间的整体逼近正定理及逆定理。
新年伊始,伴随着北京晴朗而寒冷的“极客蓝”,极客公园GIF2016创新大会为互联网及科技圈带来了三天的前沿科技知识分享的盛宴:VR技术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利用商业化的契机展示更加
科技图书出版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识交叉融合使得学科体系的边界也渐趋模糊,
本文指出文献中关于拟Hamilton群构造的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并提出正确的结论。
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预习,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精妙绝伦”“瑰丽”“飞天”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品读课文语言,
上半年,松原市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省农委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措施得当,取得了一定成绩。  高标准完成春耕生产任务,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867.6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647.39万亩,(玉米1284.7万亩,水稻170.5万亩)。全市共投入春耕生产资金34亿元,投入底化肥100万标吨。从目前看,全市农作物总体长势良好,呈现苗全、苗齐、苗壮的喜人景象;政策扶持和组织推动
本文证明了(1)如果X具有有界完备有限维Schavder分解,则X具有RNP;(2)如果{x<sub>2</sub>)是X的单调基,X<sup>☆</sup>局部k-一致园(LKUR),那么{x<sub>2</sub>}是收缩基,从而X<sup>
本文在分析单个映射决定的动力体系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复合埸概念,从而给出一个广义动力体系和浑沌的新概念.最后从理论和实例上证明了后者的确是前者的推广。
本文对各向异性椭圆型方程(1)的一种特殊情形,允许非线性项关于u的增长达到临界指数,作出解的最大模的先验估计。不仅推广了已知的各向同性解的结果,而且在证明方法上有很大
文章通过分析雷电的形成及危害,指出建筑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简述了防雷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电气专业与结构专业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