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重心高度和转动惯量对齿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铁道标准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齿轨车辆车体重心高度和转动惯量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齿轨车辆模型,观察并比较在不同工况下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运行安全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车体重心高度增加使横向平稳性指标及运行安全性指标增大,临界速度和垂向平稳性指标减小;转动惯量的波动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影响相对较小,但车辆运行平稳性有明显变化;其中,摇头惯量增加使横向平稳性指标减小、临界速度增大,侧滚惯量增加使垂向平稳性指标减小、横向平稳性指标和临界速度整体增大,点头转动惯量的波动对车辆运行平稳性几乎无影响。
其他文献
以最大补偿载荷4500 kN、补偿精度90%的钻柱升沉补偿装置为例,分析不同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钻柱升沉补偿装置的性能参数和优缺点,及其工程适应性。针对不同的作业需求,从作业效率、结构重心、钻台布局、作业成本、操作维护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在深水钻机设计中选择钻柱升沉偿方案提供指导。
目前对气井中防砂筛管的冲蚀研究较少,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经验法来选择筛管精度及气井的生产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气井中割缝筛管的单缝的内部流动规律进行分析,并引入Tulsa大学冲蚀与腐蚀联合研究中心(E/CRC)提出的冲蚀模型,分析不同生产压差下割缝筛管缝隙的冲蚀特征及最大冲蚀量。结果表明:①筛管梯形缝口窄边处的流速最大,且冲蚀速率最大。随着生产压差增大,穿过筛管缝隙进入筛管内环空的粒子数增多。在流速激增的作用下,增大了粒子对筛管缝隙的冲蚀破坏程度;②割缝筛管的冲蚀量随着生产压差增大而增加,
川南地区的页岩气水平井的套管变形严重,影响分簇射孔管串的泵送作业时效和安全,成为制约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卡脖子”因素。针对短期内无法完全消除套管变形的现状,分析套管变形后的主要形态与尺寸,介绍了利用CCL信号曲线与井口电缆张力变化快速判别套管变形井中泵送遇阻、遇卡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常规分簇射孔管串与小外径分簇射孔管串在不同井斜角的水平井段内的泵送参数匹配关系,当小外径分簇射孔管串的桥塞直径为Φ85~88 mm、泵送设计排量为3.0~3.2 m3/min、泵送设计速度为2500~3000
针对油气管道的应力集中问题,提出1种基于剩磁效应的管道应力检测方法。研究剩磁效应原理,得到剩磁感应强度随应力变化的趋势。研究剩磁检测原理,据此设计基于霍尔传感器的剩磁-应力检测试验系统,在实验室进行磁化板材应力集中状态的检测。利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该板材的应力值,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法分析,验证了基于霍尔传感器的剩磁-应力检测系统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霍尔传感器可以检测磁化板材表面的剩磁信号,在应力集中处,剩磁信号有明显的峰值且波动较大;响应面法分析验证了剩磁-应力检测系统的有效性;剩磁-应力检测技术可以
针对本工程存在的铁路营业线空间位置难以确定、施工安全风险大、要点施工效率要求高、零号块施工难度大等重难点,通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执行计划作为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应用无人机、三维扫描仪等设备采集营业线施工重点区域点云数据,校核工程空间位置关系;建立颗粒度高的营业线、零号块钢筋、新建特大桥、施工深化等BIM模型,基于BIM模型开展碰撞检查、施工方案可行性研究及深化;针对转体施工、中跨钢盒吊装等施工重难点进行BIM虚拟仿真,优化高风险工序,辅助天窗施工方案审查;转体施工过程中将BIM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时
银西高铁甘宁段属于寒冷地区,为防止路基填料的冻胀变形对轨道平顺性产生影响,按照甘宁段不同路基结构形式并结合地下水发育情况对路基进行长时间、全段落观测,通过人工及自动监测方式,掌握路基冻胀的具体变化情况,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银西线甘宁段路基总体冻胀有限,处于冻胀可控状态;路基冻胀主要发生在挖方和低填段落;路基冻胀残留值较小,路基本体经过冻融循环后基本恢复到冻结前的水平;对在建高铁项目水泥改良黄土的冻胀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水泥改良黄土填料冻胀值较小,未观测到明显冻胀;水泥改良黄土路基冻胀主要发
为给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极限平衡法原理为基础,通过引入水平地震力系数推导出一种能够考虑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围岩压力影响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水平地震作用力对围岩破裂角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先行洞与后行洞深浅埋侧围岩破裂角均随所处围岩级别增大而减小;随着水平地震力系数的增大,先行洞与后行洞浅埋侧破裂角逐渐增大,深埋侧则逐渐减小;水平地震作用力对先行洞深埋侧破裂角的影响大于浅埋侧,且破裂角随围岩级别增大而显著增大;水平地震作用力对后行洞深埋侧破裂角的影响
受全球极端气候影响,北方地区冬季风吹雪灾害频发,严重威胁铁路的安全运行。为减轻冬季风吹雪地区铁路雪阻现象带来的安全隐患,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的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对路堤周围的风雪流运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路堤断面设计参数对其雪阻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受路堤扰动后速度重新分布,分别在迎风坡和背风坡形成气流减速区和紊流区,在路堤顶面气流分成两层,贴近地表的下层气流速度大幅度降低,形成弱风区,上层气流速度得到加强,形成强风区;风速较低的坡脚是路堤积雪主要区域,与平坦地形相比,上坡风路堤周围风速较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对张力腿平台典型结构型式的模型进行应力监测试验研究,测量并分析施加不同载荷作用产生的结构应力。将光纤监测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光纤传感技术在海洋平台结构应力监测方面的适应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布设方便灵活,由光纤监测和有限元仿真得到的结构应力数据相对误差较小。在控制监测影响因素条件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可以可靠监测结构物的应力。
在压裂作业中,压力完整性测试阶段的高压环境将严重影响趾端滑套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压裂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创新设计了一种在压力完整性测试之后能延时开启的智能电控趾端滑套,并设计了能够控制滑套延时开启的锁定系统结构及其控制系统。根据工作环境的要求,设计了尺寸较小的PCB控制板。通过数据计算、Ansys仿真分析和模拟试验,证明设计的智能电控趾端滑套在压力完整性测试之后能够有效、精确地开启,为后续压裂作业创造了安全、高效的环境。该设计对压裂装置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