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照的前世今生

来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薄薄的小本子,只要拿着它,就可以在指定的国家间自由通行。没错,它就是护照。
   护照听起来很时髦,但其实它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如果从有相似功能的通行许可证出现算起,那更是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
  圭璋——我国最早的通关文牒
   在我国,护照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这种通行许可证曾经被称为“通关文牒”。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倒换通关文牒。其实在历史上,“通关文牒”这个名称的正式使用是在明代。不过在明代之前,跟通关文牒有类似功能的东西已经存在,还出现过很多种不同的称呼。
   在古代,国家之间互通使者,要有专门的东西来证明身份。比如夏商周三代,用来证明使者身份的东西叫“圭璋”。圭璋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玉器,只有君主才拥有,所以可作为信物。使者持有君主所赐的圭璋,可以顺利地在各诸侯国之间往来。圭璋是我国最早的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是通过关口时的一种身份证明,相当于今天的护照或身份证。文牒上的皇帝玉玺大印就相当于签发机关的印章。在通关文牒上,除了写明持有人的姓名,还要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出关的目的。
  封传、符节和过所
   秦汉时代的通关文牒叫“封传”, 是官府颁发的一种文书,一般用木头制成,拿着它可以出境、乘坐专门车辆或是投宿驿站。《史记》中就记载了齐国孟尝君偷偷变更封传,隐瞒自己的身份得以逃出关隘的故事。
   与封传功能类似的还有符节,出现在先秦时期,一直到唐代还在使用。不过,符节的功能和封传还是有区别的。符在我国古代是和军事有关的凭证,比如虎符。符既可以作為身份证明,也可以作为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凭证。它还是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信物。而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者所持的凭证,符节只有一部分功能和封传相同。
   唐代的通行证称为“过所”,通过检查过所,守城的士兵可以对携带货物通过关卡的商人进行清点盘查,收取税费,防止偷税漏税,还可以减少逃避赋役、拐卖人口等犯罪行为。
   如果有来自境外的破坏分子想进入境内活动,自然也没那么容易。领到过所的人相当于有了走遍全国甚至出国的通行证。可一旦过所丢失,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才能补发。
  护照与关照
   明代对护照的另外一个称呼是“关照”,这里的“关”最初特指嘉峪关,“照”指的是照会。这在明代也是一个专用词汇,指向平级、下级的政府部门发布文书,无强制意味,只是知会一声。所以“关照”最初全称是“通嘉峪关口照会”,后来逐渐泛用,约为格式,各地边境出入凭证都被称为“关照”。不过,它和“多多关照”这句俗语的起源并没有关系。
   我国关于“护照”一词的出现,比较著名的一个例证是康熙年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其中第五条的大概意思为:两国商人带有往来官方文件的,允许其边境贸易。由于中俄双方是先拟定拉丁文正本,再译回满文和汉文,所以中文版有好几种。实录版、徐元文版译做“有准令往来文票,许其贸易不禁”,西清从满文再译回汉文则是“如有路票,听其交易”。还有一版译做“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关”字仅仅只是特定关卡的通行证,不具备其他意义,而“护”则能给予持有者在中俄贸易路线上的特许权益以庇护。
  这样的护照笑死人
   从1540年开始,英国的通行证开始使用“护照”这个名字,如今在英国保存的年代最早的护照签发时间是1641年6月18日。
   世界上第一本现代版的护照是根据英国《1914年英国国籍和外国人身份法案》相关规定颁发的,只有一页纸, 可以折叠起来,外面用硬质封皮做保护。不过,这种护照只用了两年就被废止了,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护照设计得太不人性化了。
   原来,这种护照只有一页纸,却规定要附上个人照片和签名,还要填写许多详细的个人信息,比如脸型、肤色、身体特征等。如果按照要求将信息全部填写完毕,再来看这本护照,你肯定会大笑不止。姓名:查理;年龄:18;前额:宽的;鼻子:大;眼睛:小;皮肤:黑色……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样的信息,都会觉得当时英国的护照很可笑。
   后来,经过不断修改,护照上的个人信息终于变成了如今我们使用的这样。
其他文献
在我国古代,人们曾用人力,或者借助车、船、牲畜,用接力的方式来传送文书或物资。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正是当时邮驿文化的生动写照。邮驿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穿越千年,留给人们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  在电信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信函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每当看见邮政标志上那个骑马传书的驿使形象,我国的邮驿史便一下子鲜活起来。  驿使:中国最早的“快递小哥”  现存于甘肃省博物
期刊
六点多钟,太阳已经露出了半个脸,我迈着轻快的步伐上了车。经过10多分钟的颠簸,车终于停了下来,我们来到了靳寺马场。   一进大门,远处便能看见几匹马儿,它们中间最为“耀眼”的是一匹白马。这让小伙伴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走进马厩,虽然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难闻的气味,但我们毫不在意。一位和蔼可亲的叔叔为我们介绍这儿的马。这些马年龄都在10岁以下,每匹马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擅长速度,有的擅长
期刊
牙齿对我们有多重要,相信我不说你們也明白。每年的9月20日是我国的爱牙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牙齿的力量吧!   我们可以轻松地咬下一块苹果,啃完一根玉米,咬碎一颗糖,还可以咀嚼各种肉类,尽享美食。当我们咬下一口西红柿时所用的力量并不大,但我们要啃骨头、咬碎坚果时可就要使点劲儿了。虽然与强大的鲨鱼和鳄鱼没法比,但我们臼齿(后面的大牙)最大的咬合力达到了133千克,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期刊
清晨的阳光洒下来,斑斑驳驳,如滚动着的银币,遍布在林荫道上。   鸟声嘹亮,花香幽幽。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我们走在新学期的上学路上。      风跟在身后,吹奏着假日渐行渐远的欢乐之声;山野跟在身后,告别着旖旎的田园风情;而我们,已然唱起了新学期的歌。      新的學期,新的油墨清香,新的奔跑着的文字。   ——我们将在这一片新天地里,以蓝天为书,探索浩渺宇宙的奥秘;以校园为画
期刊
兔子   我的牙齿可長了,用它们啃胡萝卜真方便。我的门牙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长长长。  河马   我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牙也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主要武器。  海象   我的牙齿又长又利,虽然不能用来咬东西,但是是挖蛤蜊的好工具。  海狸   我的大门牙可以咬断树木,还可以给我的小家筑水坝。  鲨鱼   我的嘴里有成排的利齿,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掉牙?我才不怕!我的牙
期刊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跟李婷姐姐学插花。我心想:我是个男孩子,还要学插花吗?   到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彩色的壁画,接着是排列整齐而又精致的桌子和椅子。这个房间,古朴中带着华丽,房间的主人一定是位雅致的人。这时,从屋子外面走进来一位小姐姐,只见她穿着一身淡灰色的西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头乌黑的短发透着干练。她笑眯眯地朝我们走来。老师为我们介绍说这是李婷姐姐。
期刊
这一讲开始前,萌叔想问下小伙伴:猜猜《彩虹色的花》要跟大家说什么?   咱们先保持点神秘感,先读绘本吧——   “好,今天我一定要把积雪全都融化掉。”太阳升起来把原野照得亮亮的。   他吃了一惊:昨天还是一片积雪的原野上,竟然开着一朵花!   “早安!你是谁?”太阳问。   花儿回答说:“早安!我是彩虹色的花。”   “冬天的时候,我一直待在泥土里,可我再也等不及了。”   “现在终
期刊
春回大地之时,乡村的田野上、田埂边、小溪旁都长出了毛茸茸的狗尾草。它们或是连片生长,一阵风吹过,就像麦浪一样翻滚着;或是星星點点散落着,像春姑娘随手撒在地上的绿宝石。随手摘上一枝,放在脸上软软的,痒痒的,真舒服;再摘上几枝,编一个花环,编一只蜻蜓,编一只蝴蝶,时光就在指间溜走了。   夏日骄阳似火,狗尾草不惧烈日,耐着炎热,耐着干渴。一场大雨袭来,它就咕嘟咕嘟地喝个饱,又准备迎接第二天的炙烤。一
期刊
我喜欢水彩画那绚丽的色彩和梦幻的画风。说起水彩画,第一次画画的情景不由得在我的眼前浮现。   一年級时一个周日早上,我拿出一张A4纸,构好图,然后学着上色,我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开始逐一上色。没画几下,画面就越来越脏,还起了毛,我心中一急,使劲一擦,画破了。过了一阵,我平复了急躁的情绪后,准备再试一次。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想到妈妈曾经给我买过一本关于水彩画技巧的书。我翻开书仔细读了读水彩画的技巧。接
期刊
在我的家乡临泽,有许多美丽的桥。有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有雄伟壮丽的五湖桥,有宽阔平坦的大沙河桥,还有造型优美的揽月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揽月桥。   揽月桥坐落在县城东北角,远远看去,它像一条巨龙横跨在流沙河上,又像一条彩虹飞舞在流沙河上空。大桥两端四座“n”字形的桥塔,用24根白色钢索将桥面牢牢拉住,整座桥看上去气派极了!   来到桥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桥头上鲜红醒目、苍劲有力的“揽月桥”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