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错误的合理利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ui1981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哪个年级,也不论是哪些学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教师都认真探讨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积极思考对策以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同时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为教学服务,却很少见到。我想,既然学生的错误难以避免,一方面我们当然要力争让学生少犯错;而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通过它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来自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并非是胡乱编制的,因此,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及时把握学生的错误信息,及时反馈,不放过每一次有教育教学意义的错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减法”时,常见到学生有这样的错误:1/10-1/2=1/8或-1/8。针对这类常见错误,可能许多教师只是提示学生这题做错了,应该怎么改正,然后给出正确答案。但也有些教师可能会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当然这样的处理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它失去了一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教育时机。我在教学时做了另一种方式的处理——变换一个角度提问:本题答案错了,请问如果要想得到1/8,那么要如何改变原题条件呢?请同学们试一试。这一反常规的提问,就把原来错在一位学生身上的问题推广给全班学生思考,同时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平时学生较少见到的,因此它马上引起了所有学生的兴趣。他们展开积极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答错题的学生的错误所在,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有效的。
  2 利用学生的错误,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他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由一个未知到已知,再从另一个未知到已知,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发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发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带余除法”时,学生常出现以下错误:0.63÷0.31=2……1。为了加强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加深印象,我把这个问题改编成判断题:0.63÷0.31=2……1( ),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之后交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我提问:“你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个问题是错的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索,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①验证错误法:0.31×2+1=1.62≠0.63,所以是错的。这是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通常的验证方法。②余数与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除数0.31大,肯定是错的。按照常理,余数值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是余数的基本概念。③余数与被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被除数0.64还大,肯定是错的!虽然这只是少部分学生回答,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判断方法。
  以上例题虽只是个案,但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加强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上问题也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错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本质,在纠错的同时,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层次地把握问题的要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3 利用学生的错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贯穿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我们应当注意发现学生的“别出心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审视自己出现的错误,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进行有效的变题训练,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如,学生在完成如下一道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比0.5小而比0.4大的数( )。A、没有一个;B、有9个;C、10个;D、有无数个。
  对此题能够真正理解并正确做出解答的学生很少。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本题,完成符合题意的选择,我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原题进行了变化,把它分成2个问题:“要使答案A正确,应该怎样修改原题目呢?”“要使答案B正确,又该怎样修改原题呢?”引导学生分别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正错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没有简单就题论题,简单改正,而是另辟蹊径,让学生修改条件,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很大的。
其他文献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包括生物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怎样才能把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极大热情,这是广大生物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教师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浓厚的
期刊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然而不少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作业多半是没有效果的,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更甚至让学生厌恶和反感,从而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理的作业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非千篇一律的重复。科学地设计作业及
期刊
常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记得以前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高中后突然感觉语文基础很差?为什么其他学科学起来得心应手,可语文学习却变得无所适从?语文到底该怎么学?许多同学带着这样的疑问艰苦摸索,收效甚微,导致苦恼重重,哀叹连连:学好语文真难呀!  1 要客观地认识语文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的。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
期刊
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尽人皆知,大家都会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有这样的“东风”可借。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如何巧借这一“东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中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1 巧借情景,恰当处理突发事件,既能拓展课文深度,又能融洽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只要艺术地借助场景,借题发挥,处理
期刊
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多少会带着些许好奇。如果一味地纸上谈兵,只会把他们的好奇与兴趣抹煞掉。兴趣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让他们成为做题的机器。要想激发学生想学,爱学,好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已经有一些生活经验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运用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更富有实效性。  1 在物理课堂引入中运用生活实例  在一堂课
期刊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是指要转变教学思想。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就有了对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依据。语言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取舍和调整有着积极的意义。整合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做加法或减法,而是将教学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拓展。整合不一定非得有大动作,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笔者以新目标英语Go For It!教材为例,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首先,就新目标
期刊
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时的一点粗浅体会。  1 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熟发问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1 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抓预习,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地吸收知识转化为主动地探索知识,并有助于培养自学习惯。指导学生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期刊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诱导积极思维;创设实用情境,唤起学习兴趣;创设讨论情境,培养发散思维;创设辨误情境,培养分析能力;创设展示情境,展现个性才能。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状态,使学生心情欢畅、精神饱满地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的学习局面,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实用情境 讨论情境
期刊
所谓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确保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怎样设计合作活动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才能使合作活动达成有效?  1 开展有效小组合作活动的基本条件  为了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充满友爱与互助、思考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