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多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重视精神赡养,与物质生活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老年人需要的精神赡养,决不只是需要儿女回家看看、吃顿饭就走,或打个电话简单问候一下,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关爱,他们企盼多方面的心灵慰藉。因此,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1.尊重人格 满足老人自尊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老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老人顺心,对老人的爱好和生活、饮食习惯,不要过多干涉。即使是对老人身体健康不利的不良习惯,也应慢慢好言相劝,不要动不动就与老人争吵,说老人是老糊涂、老顽固,让老人生气。总之,不要好心办成“坏事”。
2.精神慰藉 重视情感关怀
老年人希望享受天伦之乐,得到家庭温暖。所以,有空常带着孙辈回家看看,平时多与老人通电话、写书信报平安。小辈们的虚心求教与玩笑,也会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老人对子女的牵挂却是不变的,作为儿女等晚辈各方面平安健康,不让老人牵挂,都是在尽自己的孝心。
3.语言沟通 排遣孤独寂寞
儿孙们多与老人在一起唠唠家常,会使老人感到精神愉快,有利于排遣孤独。若老人因故没与儿孙们生活在一起,最好走出家门,或与好友聊天,或去老年大学上课,或去社区参加文体活动,精神面貌会因此大大改观。聊天不但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排遣寂寞和忧愁,还可增长知识,获得信息。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调节精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都大有益处。
4.关心生活 满足生活需求
晚辈要主动关心老人的生活需求,小至穿针引线,大至一些重体力活。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给老人请个保姆,是非常必要的。
每个老人的性格、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不同,其精神与生活需求也不相同。如长期患病的老人,由健康人转变为“病人角色”,一时很难适应,情绪上容易焦虑、烦躁,这时他们最需要精神安慰和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子女和亲友的体贴、关心和细心照顾,尽可能使老人在患病期间精神愉快、安心养病,有利于老人尽快康复。
5.环境幽雅 保证生活舒适
老年人需要一个美观、整洁、舒适、安静、向阳、空气流通的居住环境。在给老人购买住房时,不但要考虑住房本身的结构,也要注意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优良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6.孤寡居丧 需要特别关爱
对孤寡空巢老人,特别是近期丧偶的居丧老人,更需要特别关爱。研究表明,孤寡老人死亡率比一般人明显要高。尤其在丧偶的前三个月,他们面临的死亡危险最大,其中最多见死于心脏病、传染病、意外事故和自杀。老年人丧偶后,消极情绪和随之而来的失眠,不注意卫生、营养和保健,以及借酒浇愁而增加烟酒摄入量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体质下降,抵抗能力降低。所以,对新丧偶者,要特别关爱。居丧老人的心理变化,一般可分为七个阶段:震惊、心情纷乱、强烈情绪波动、有罪感、孤独、宽慰自己、重建新的心理模式。子女们应理解老人的心理活动,体贴关心他们,并多帮助解决一些(生活、医疗等)实际问题,支持老人的各项正当活动,鼓励老人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增加人际接触,多交一些新朋友,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包括再婚),以尽可能缩短中间阶段,恢复其正常生活。只要居丧老人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避免与世隔绝,再加上子女亲友的积极配合,他们的生活新秩序以及心理适应就会很快建立起来。
老年人需要的精神赡养,决不只是需要儿女回家看看、吃顿饭就走,或打个电话简单问候一下,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关爱,他们企盼多方面的心灵慰藉。因此,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1.尊重人格 满足老人自尊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老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老人顺心,对老人的爱好和生活、饮食习惯,不要过多干涉。即使是对老人身体健康不利的不良习惯,也应慢慢好言相劝,不要动不动就与老人争吵,说老人是老糊涂、老顽固,让老人生气。总之,不要好心办成“坏事”。
2.精神慰藉 重视情感关怀
老年人希望享受天伦之乐,得到家庭温暖。所以,有空常带着孙辈回家看看,平时多与老人通电话、写书信报平安。小辈们的虚心求教与玩笑,也会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老人对子女的牵挂却是不变的,作为儿女等晚辈各方面平安健康,不让老人牵挂,都是在尽自己的孝心。
3.语言沟通 排遣孤独寂寞
儿孙们多与老人在一起唠唠家常,会使老人感到精神愉快,有利于排遣孤独。若老人因故没与儿孙们生活在一起,最好走出家门,或与好友聊天,或去老年大学上课,或去社区参加文体活动,精神面貌会因此大大改观。聊天不但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排遣寂寞和忧愁,还可增长知识,获得信息。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调节精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都大有益处。
4.关心生活 满足生活需求
晚辈要主动关心老人的生活需求,小至穿针引线,大至一些重体力活。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给老人请个保姆,是非常必要的。
每个老人的性格、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不同,其精神与生活需求也不相同。如长期患病的老人,由健康人转变为“病人角色”,一时很难适应,情绪上容易焦虑、烦躁,这时他们最需要精神安慰和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子女和亲友的体贴、关心和细心照顾,尽可能使老人在患病期间精神愉快、安心养病,有利于老人尽快康复。
5.环境幽雅 保证生活舒适
老年人需要一个美观、整洁、舒适、安静、向阳、空气流通的居住环境。在给老人购买住房时,不但要考虑住房本身的结构,也要注意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优良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6.孤寡居丧 需要特别关爱
对孤寡空巢老人,特别是近期丧偶的居丧老人,更需要特别关爱。研究表明,孤寡老人死亡率比一般人明显要高。尤其在丧偶的前三个月,他们面临的死亡危险最大,其中最多见死于心脏病、传染病、意外事故和自杀。老年人丧偶后,消极情绪和随之而来的失眠,不注意卫生、营养和保健,以及借酒浇愁而增加烟酒摄入量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体质下降,抵抗能力降低。所以,对新丧偶者,要特别关爱。居丧老人的心理变化,一般可分为七个阶段:震惊、心情纷乱、强烈情绪波动、有罪感、孤独、宽慰自己、重建新的心理模式。子女们应理解老人的心理活动,体贴关心他们,并多帮助解决一些(生活、医疗等)实际问题,支持老人的各项正当活动,鼓励老人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增加人际接触,多交一些新朋友,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包括再婚),以尽可能缩短中间阶段,恢复其正常生活。只要居丧老人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避免与世隔绝,再加上子女亲友的积极配合,他们的生活新秩序以及心理适应就会很快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