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在播音发声中的美学意义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字正腔圓”源于中国古代戏曲和民族声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的总结,不仅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原则,也逐步成为播音员、主持人吐字发声的衡量标准和听觉上的审美追求,并作为一项基本功加以强调和重视。在播音发声中,“字正腔圆”不是僵化、固定的模式,而是音美、韵美、意美的代名词,其中蕴含着中和之美、圆融之美、气韵之美和自由之美。本文将从字正腔圆的渊源及内涵和播音发声时字正腔圆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体现进行探讨,力求挖掘“字正腔圆”更深刻的美学含义。
  关键词:字正腔圆语音发声美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18115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字正腔圆在播音发声中的美学体现”(项目编号:CX2019SP197)资助,本文系此项目最终成果。
  一、字正腔圆的渊源及内涵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的戏曲理论代表作《方诸馆曲律》中,最早出现“字正腔圆”的说法;清乾嘉年间的昆曲艺人根据长期的舞台实践,编写了戏曲表演技术和技巧的著作一《明心鉴》(又名《梨园原》),在“曲白六要”当中,强调戏曲唱腔要以字行腔、腔是由字而生、字正才能腔圆。并且依据中国语言的发音特点,将字正腔圆的“技巧”总结为:四呼、五音、四声和十三辙。各技巧若运用不到位、不协调则会影响戏曲行腔的美感,违背“字正腔圆”的审美原则。“字正腔圆”作为传统戏曲和唱论长期艺术实践的总结,不但把“字正”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且也提出了“腔由字生,字正而腔圆”,说明字和腔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字正腔圆”既是戏曲、声乐艺术对吐字行腔的基本要求,也成为一项基本的美学原则。像俗语所说的“字足腔才甜”,传达的就是字腔结合的审美理念。
  在播音主持领域,张颂教授借“字正腔圆”,对播音发声和吐字归音进行了观照,后来徐恒说“字正腔圆是人们对播音员吐字的要求与衡量标准,可以概括为“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①这八个字是对字正腔圆美感呈现的诠释,作为具有美学意义的字正腔圆,也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规范吐字发声的衡量标准和听觉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和共性要求,并在实践中作为一项基本功加以重视和强调。
  实际上,播音发声中的“字正腔圆”包括了两个层次:规范和美感。字正是指字音的准确、规范;腔圆是指字音在准确的基础上,声音具有圆润流畅感,即美感;张颂教授曾提出语言传播有“对不对、准不准和美不美”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依次从“对”到“美”,说的就是字正和腔圆,它是对语言从通俗易懂到清晰晓畅再到生动优美逐层提升的概括。
  二、播音发声中字正腔圆的美学体现
  现代汉语语音元音居多,字腹响亮饱满,四声调值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起伏跌宕,音节整齐,节奏和谐……呈现出“规范、端庄、匀称、明晰、琅琅上口”的美感,这与字正腔圆有着密不可分的美学联系。
  1.字正腔圆是“中和”之美
  “和”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中和之美的“和”最早源自儒家最古老、最传统朴素的自然观。它的基本特征是:和谐、节制、适中、次序、安定等等,表现的是中正平和的审美态度和天地阴阳二气平衡的协调之美。字正腔圆的“中和”之美在播音发声中以具有美感的吐字、口腔控制技巧所体现。我们将口腔控制的四大技巧概括为:“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
  1.1、提起颧肌:是指发音时保持微笑状,将颧肌收缩上提,但并不是完全上提,松紧适中可以使发出的声音音色呈现“暖声”的色彩。
  1.2、打开牙关:是指打开两边的“后槽牙”,而不是把嘴巴张开到最大。这样,口腔反而会僵化,活动不自如;如果后槽牙打开过小,发声时不易让声音产生圆润的效果,何谈“腔圆”之美?只有做到取“中”求“和”,后槽牙开合自如、适度且不僵化,才能为“腔圆”之声打好基础。
  1.3、挺起软腭:即抬起“小舌头”,但不是让软腭时刻保持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是在整个口腔积极的状态下,因用声、气息的强弱不断调整软腭的松紧、升降状态;抬得过高容易使发声位置靠后,降的太低则没有起到增大口腔空间,改善口腔共鸣状态的作用。
  1.4、放松下巴:下巴的放松并不是完全的松懈,过度放松会咬字无力,使字音含混不清,正确的放松下巴是随情绪而变化,根据文稿内容在咬字时适度的放松。
  以上谈到的口腔控制四大要领,讲究的是各个发音部位之间整体配合的平衡关系,是“中和”的要求和体现。口腔控制力量过大或过小,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字音的效果。过分注重发音部位的“中”,而忽视整体配合的“和”,就不能产生字正腔圆的“中和”美感。例如,播音的吐字发声借鉴戏曲艺术的技巧,把咬字时,成阻和除阻力量要求不可过大或过小的“取中”的要求,恰当地比喻为“大老虎叼小老虎过山涧,既不能把小虎咬死,也不能让小虎掉下来”。这正是“中和”之境的形象描绘。②
  2.字正腔圆是“圆融”之美
  “圆融”作为佛教语,有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文辞周密畅达的意思。字正腔圆的“圆融”之美.是指在语音准确、清晰、规范的基础上,声音呈现出圆润、集中、流畅的美感。
  首先,“圆融之美”体现在“吐字归音”上。我国古代戏曲、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中讲究的“吐字归音”,经过长期的实践,也被播音发声借鉴。一般认为,沈宠馁最为完备地提出了“头、腹、尾”之说。他在《度曲须知》中称赞唱者:“发调高华,出口雅丽,吐字归音,个个绝顶。”又说:“凡敷演一字,各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王德晖、徐沅征所著《顾误录》“度曲八法”中有“出字”一节,专讲字头的处理,每字到口,须用力从其字母发音,然后收到本韵,字面自无不准。”③根据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把一个字的字音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三部分,并提出了要在出字,立字和归音的过程中分别控制的发音要求。尤其强调立字,即字腹的处理,主要元音的发音要清晰完整、共鸣充分,在听感上有较为饱满的感觉,即字腹饱满。主要元音开度足够大时值够长,仿佛整个字音在口腔当中“立”起来了,才能使其响亮、圆润,即拉开立起的要求。吐字归音要求的字音饱满,圆润集中正是对“圆融”之美的直观阐述。其实,对咬字腔圆的要求还隐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力度美,迅速脱离与“萎靡、绵软、粘滞、干瘪、扁平、消极”心理状态相对应的声音状态、口腔状态、气息状态,它是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患”精神下的审美观照,是一种渗透儒家“比德”人格道德的美育精神以及道家“畅神”个体生命的自由伸张。④   其次,“圓融”之美还体现在播音发声的共鸣腔体调节上。作为改善声音的技巧,自如的调节共鸣腔体会使发出的声音更加浑厚,圆润动听。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基础,适量的鼻咽腔共鸣是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单一的使用一种共鸣腔体会使声音单薄,我们主张在进行共鸣调节训练时,合理分配和调节各部分共鸣腔体在声音中所占有的比例,即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力求在字音饱满的基础上,美化声音,使其圆润集中,以达到“圆融”的美感。
  3.字正腔圆是“气韵”之美
  老子最早提出了“气”,他认为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道”,即是“气”。先秦哲学中的“气”的范畴,经过了汉代王充的《淮南子》和元气自然论的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气韵生动”的美学命题。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绘画的“六法论”,将“气韵生动”居于首位,说明绘画创作的总原则,是以追求“神”和“妙”的境界。作为美学范畴的“气”,主要是指艺术作品中生生不息的艺术力量,它是宇宙自然的生命力和艺术家主体精神力量的统一。“韵”本来指音韵,声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后来的“气韵”的“韵”,是指人的风神、风韵,是从人物品藻中引来的概念。不论是“韵”的本义还是延伸义都给我们今天讲的“腔圆”赋予了美学意义。
  在上文,笔者谈及对于字腹饱满,应当拉开立起,方可产生圆润饱满效果。字音的字腹饱满多体现在韵母的发音,而韵母发音时的舌位高低,唇形圆展,口腔开合度的大小,舌位动程都会影响其“韵”是否美。而“韵”是由“气”决定的,“气”是“韵”的生命本体,有“气”才有“韵”。在播音发声中,我们强调气息的重要性,认为气乃声之本, 《管子》四篇明确肯定了“道”就是“气”,“气”是万物的根源和本体。气息和咬字也有密切的关系,吐字清晰需要气息力度的支持,特别是对“字头”的处理,成阻,持阻,除阻都需要依靠气息的力量支持。咬字松散会浪费气息,破坏“声韵”的美感。反之,在“气”的作用下,注意字头的力度,字腹的开度,字尾的归音,使整个字音成“枣核形”,再加之声调到位,会使咬字工整饱满,以字传神,以体现字正腔圆的“气韵”之美。
  4.字正腔圆是“自由”之美
  先秦时期,庄子对“自由”的讨论,成为其美学核心内容。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人们在劳动的实践中所达到的自由境界就是审美境界。字正腔圆的美感离不开发声者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美感实质是一种创造的喜悦,由于发声者的自由得到显现,实践到创造的力量得到了肯定,而获得的一种精神愉悦和满足。
  字正腔圆不是僵化、固定的发音模式,而是音美、韵美、意美的代名词。发声者在遵循语音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由”的创造,将字正腔圆融入具体的节目和语言样态中,以个性化,多层次的形式呈现其美感。张颂教授曾在《关于规范意识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普通话处处表现出她简洁、准确、深刻、优美的品格,常常显示出她那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乐感,达到审美层面的民族化、风格化、意境美、韵律美,更是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黄钟大吕。”⑤
  三.结语
  中和之美、圆融之美、气韵之美、自由之美共同构成了播音发声时“字正腔圆”的艺术美感,有声语言传播不仅是要传播有效的信息,还要让受众在接受信息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享受。规范的语言有区别于狭隘的地域方言、平庸的市井俚语、浅白的日常语言,使语言表达真正的进入了审美的层次。诚如张颂教授所言:“它气盛言宜,字正腔圆,珠圆玉润,余音绕梁;它准确鲜明,情真意挚,清晰畅达,人耳动心;它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声画和谐,赏心悦目;它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落落大方……”⑥
  参考文献:
  ①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5
  ②刘楠,《通向“中和”与“圆融”一播音语言艺术的美感特征诌议》[J].《中国广播》,2005
  ③中国传媒学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171
  ④赵琳,《论新闻播报“字正腔圆”的文化传承价值》[J].《现代传播>.2012
  ⑤张颂.关于规范意识的思考[c]//语言传播文论:续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⑥张颂.《播音语言规范化三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 (8)
  作者简介:徐子康(1992. 11-),男,汉,新疆,助教,在读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新闻传播与播音主持系,研究方向:播音发声与创作、艺术美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在接受新闻方面,因为移动客户端的兴起,传统的新闻博播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的方式已经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平台转变为更加智能化、视频化、个性化的新闻客户端平台。且在现代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只有少数受众会选择观看传统纸媒。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传统纸媒要向发展,就需要尝试新领域、拓展多元化服务,努力缩小
期刊
摘要:故宫做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传承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基因。故宫在遭遇形象和管理危机后,走向“网红”转型之路,迎来一个创新的、活力的“春天”。但故宫的“网红”养成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遭受到诸多质疑。故宫创新的发展道路符合E.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理论,本研究将结合该理论,分析故宫“网红”的养成具体方式,揭秘创新的过程。  关键词:创新的扩散;故宫;“网红”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现今,司法与科技的对接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作为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备受青睐。“法律+人工智能”的新模式带来了诸多变化,在提高了司法效率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司法公信力。然而,当用辩证的态度来审视法律人工智能应用司法时,依然会发现存在其背后的种种隐患。人工智能技术在为司法界提供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此,我们应该审慎对待科技这把双刃剑,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结合司法实践,对“法
期刊
摘要:将舞蹈元素融入到戏剧这种古典艺术表演中,表演者可以借助舞蹈动作更好地表达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让整个戏剧的剧情更为饱满,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在戏剧表演中融入舞蹈元素是戏剧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戏剧表演中融入舞蹈元素的积极作用,最后探究了如何实现更好地融入策略。  关键词:舞蹈元素;戏剧表演;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28836  一、前言  戏
期刊
摘要:本研究首先从个性层面出发,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123》的选题叙事风格、拍摄剪辑技巧、文学解说文案对《舌尖上的中国123》进行比较,意在得出美食纪录片存在的特殊性问题;继而分析中国美食纪录片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针对美食纪录片的发展困境,对症下药,给出未来出路建议。  关键词:中国美食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19828  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规模上的扩大,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问题备受关注,虽然这些城市无论是从市区面积、城市地位还是出行人数都无法与大城市相比,但却也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其中的公共交通问题尤其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本文以W为例,提出了我国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次干道设置不合理,公交专用道设置较少,公共交通方式相对单一。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媒体视角下时政新闻报道需要引入介质,可以进行全时化写作,图文结合来促进时事新闻的快速传播, 有趣的人物事件可以增强时事新闻的关注度等时政新闻报道的转型与突破的策略。关键词:新媒体;时政新闻报道;转型;突破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18835一、前言近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从中央媒体到各级党派报纸,传 统媒体已开始探索新的媒体平台并探索整
期刊
摘要:小龙女与林黛玉是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人物形象,即便没有读过《神雕侠侣》与《红楼梦》原著,但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幕早已让她们家喻户晓。谈到小龙女,第一标签便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相反,一提林黛玉,便是一个多愁善感,伤春悲秋的病西施。乍一看,性格相差甚远,仔细想,其实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性格、天赋、爱情观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小龙女;林黛玉;相似  中图分类号:G210.7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具备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妥善编排和报道,以保证民众能够通过更多渠道了解新闻事件,如微博、微信等,从而促使电视新闻报道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中,电视记者怎样才能做好新闻采访工作呢?笔者通过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特征,总结了现代广播电视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并具体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期刊
摘要:要提升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我们要注重支架教学理论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开展策略,包括借助支架,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突破学习难点等。教师在开展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时,要从幼儿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提升。  关键词:支架理论:幼儿:语言活动: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18104  一、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