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强势用语例谈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u_hech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师都非常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心推敲、筛选、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用语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形势下,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反映出对新课程和课堂教学的理解。这里选录了几句课堂用语,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强势和对新课程理解的偏颇。
  
  “感谢同学们的配合!”
  
  “配合”一词道出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原来,教学的一切行为,只是为了教师教学预案的实施,学生是“配合”教师来完成预先设定好的教学“剧本”,学生是“演员”,那些发言踊跃的学生便是“主角”,其余学生是“配角”,甚至于是“群众演员”。如此滞后的教学理念,又怎能带来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呢?怎能呈现生成的精彩呢?太多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乖巧的“配合”,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而我们的教师也津津乐道于这种“配合”,“感谢”之语脱口而出。看来,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一
  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要转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还来日方长。
  
  “讨论一下,一分钟,赶快!”
  
  如此精打细算、急功近利,又怎么能产生“讨论”的实效呢?真正有意义的课堂讨论,首先是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值得思考,值得深究;其次是应该留足学生自主思考和充分讨论的时间。匆匆而过蜻蜒点水式的讨论,只能是“水过地皮湿”,形式主义而已,根本不能达到“讨论”的目的。不仅如此,长此以往,倒是滋长了学生浅尝辄止、思维肤浅的陋习。追求有效,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快节奏、高密度、大容量,但是,教学的有效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单位时间的学习容量,教学有效常常需要品味、深思、涵咏,需要“慢”一点,需要“留白”。
  
  “刚刚讲了……现在开始讲……”
  
  似乎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没有“讲”是老师的失职,只要教师“讲”了,学生“会不会”、“懂不懂”,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有不少教师陷入了这种思维的怪圈,以致难以自拔。需要我们深思的是,课改推进已经多年,课堂教学“讲风过盛”的问题虽口诛笔伐、人人喊打,但这一课堂教学的“顽疾”远未根治,颇有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少报刊在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能否“限时讲授”的话题,看来,面对“顽疾”,我们还是务实一点好,先通过“限时”改变行为,再改变理念,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刚才讲了第一部分,你们听懂了吗?”
  
  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简单理解为“听”,如果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教师就满意地继续“讲授”;如果学生还有疑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再“讲”一遍。这种看似征求学生意见,表面上体现教学民主的课堂教学行为,实质上是教学“霸权”。这一“霸权”,说白了就是课堂上教师是主体,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有听的权利,接受的权利,关键的是要能听懂。学生完全处于被动位置,又怎么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至多只能培养知识的奴隶、书本的奴才,什么个性发展、创新实践全都被这样的一种教学意识屏蔽了。
  
  “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作为常规的教学环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未尝不可,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用“检查”一词,便一下子拉远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检查者”,可以决定课堂“检查”的方式、内容,可以对学生评点、评价;学生是课堂上的“被检查者”,只有被动地接受“检查”的义务,没有任何可以说“不”的权利。能否换一种说法,如“老师了解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同学们交流一下预习的情况”,虽然只是个别词语的调换,但折射的是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亲疏。
  
  “我讲过多少遍,你们怎么还是不会!”
  
  这句话有三个层面的“画外音”。其一,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授,要有耐心,必须讲到学生会了为止:其二,学生会了,就意味着懂了,至于是不是真正掌握,能不能灵活运用,那是另外一回事;其三,这些学生真是一群笨蛋,“讲过多少遍”“还是不会”,不是笨蛋又是什么呢?我们老师在这样一种埋怨、责怪、厌烦的心理下组织教学,又怎么会出现课堂生命的活力呢?教师必须把学生当成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平等的心态,尊重、包容、引领学生的学习,课堂才会呈现民主和谐、对话交流的内在生命力。
  
  “这个问题,你给我说说。”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值得分析。一是“给”字,折射出教师隐形的教学霸权,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可以随意决定教学的行为,学生是被动的,只有服从,只有听话;二是“给我说说”,似乎教学的对话只是该学生对教师一人讲,难道不可以向同学们说说吗?因为有这种给教师说的潜在理念作怪,所以不少教师提问时,常常只顾一对一的谈话,而忽略了班级内绝大部分学生。这种一对一的对话又常常发生在教师与班级几名学习基础相对较好、思维相对活跃的学生之间,这样的教学,就只能制造两极分化了,教师不管,自己不想,学习困难生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测定益肾乌发口服液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对主药何首乌的主要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
某位小学语文课程论专家在一次评课活动中谈了以下三个观点:  第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逐句“串讲”的方式,导致学生的记忆点增多,因此建议将教学内容聚焦在一两个点,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学习。笔者认为,这样的构想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便于课堂内容的逻辑建构。但是需要设置多少个点,究竟是一两个点,还是四五个点恰当,不是专家说了算的,更何况学生的兴趣点是随着课堂变化和衍生的。想到这里笔者有些遗憾,如果现场有一
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能动性的提高和创造力发掘的过程;也是学生为今后走进社会有所作为,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高校教育为适应社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我国高校兼职辅导员成为活跃在高校体系中的一股新生力量。本文针对兼职辅导员存在的优劣势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各高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开设教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者所在高校(简称德宏师专)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
美国高校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英国高校课程设置兼顾基础知识与职业能力。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日本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基础化、综合化和
聚集“六年级现象”    镜头一:星期一早上,校门口聚集了许多穿着时髦怪异的学生。我还未走到跟前,六年级级长就迫不及待地跑过来向我汇报:六年级学生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穿着、行为越来越趋向成人化,学校要求学生星期一穿校服举行升旗仪式。但六年级学生总有人以各种借口不穿校服。  镜头二:课间探时,六年级(6)班班主任拉着一位寄宿生气冲冲地走进我的办公室。原来,这位寄宿生在一个月内两次偷拿家长的现金,购买了
文章主要从英语广告语言的功能分类,亦即是标语、品牌与招牌,说明文这三大部分进行详细的探讨,重点探讨分析了广告英语语言的一些主要特点,希望能够对英语广告语言的创造设计有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生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凭借新教材所呈现的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
歧义分化的深入与析句方法的探索是相辅相成的。各种析句法的广泛运用,深化了歧义的分化;同时,歧义的分化研究,也推动了析句方法的更新与发展。针对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