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认同:现代性文化的演进

来源 :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073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是社会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一种属性。现代性的矛盾就是文化现代性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抵牾冲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始终是一个必要的层面。现代性与文化之间的互动使现代性文化的构建成为可能。技术、社会和政治的支配性逻辑驱动了现代性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最后,文章从边陲及中心二元范式出发,阐述了现代性文化认同中的困境与矛盾,剖析了全球视野内现代性文化认同过程的模式及其内在支配动力。
其他文献
本文考察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在苏联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回顾了中国人为了认清个人崇拜的危害所走过的艰辛旅程,分析了个人崇拜在苏联泛滥成灾的深刻原因。本文认为,沙俄时代的封建专制传统、落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对好皇帝的感恩戴德是滋生个人崇拜的温床,为应付十月革命后险恶的环境所采取的高度集权的形式在环境变更以后仍长期因袭不改而导致的个人专权是个人崇拜产生的客观条件,加之斯大林个人品质方面的严重缺陷——粗暴专横和权力欲,于是水到渠成,斯大林由人变成了“神”,国家的人民的以及斯大林个人的悲剧便不可避免
【摘要】针对目前新升本科院校在工程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所进行的探索,即以加强数学软件培养为手段,将数学知识、数学应用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有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数学;数学教改;数学软件  一、前 言  当今,新升本科院校中许多课程,根据新形势和新需要,推出富有特色的教学改革措施,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很多数学工作者对作为基础
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而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吸引性、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场景. 这样的问题场景应以问题为载体,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预习
在简易逻辑一节中,集合的影子总是若隐若现,它们之间有一种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关系.事实上,集合在简易逻辑中确实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简易逻辑中的有关问题若用相关
近代日本是亚洲唯一步入独立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国家。除去1868年明治维新的推动及当时的国际环境等因素之外,更深层的历史动因则蕴于其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构造之中。十二世纪出现的以庄园制经济为主体的日本封建已脱离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范畴,这一类似西欧社会的封建形态从总体上制约了日本封建制的发展趋向,如土地归属的相对稳定、地方分权的传统、自耕农和市民阶层的出现以及市场的早期发育等都属于这一发展环节上的产物。本文的目的的在于从宏观上理清这一历史演进的线索,从而明确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发性的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体观和现代教育的学生主体观不同,后现代主义的高等教育观是生态化的交往实践观,强调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是主体间的共在。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教育通过多元
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通过对汤因比文化形态史观中最具特殊意义的史学力法论——文明社会的可比性、直觉分析法、协调多元文明发展的宗教调节器、文明发展与人类心理“原始意象”的平行等四个方面的探索、归纳与评述,揭示其精华与糟粕,并抛出作为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现时代发展应值得思考与借鉴的问题。
传统数学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尤其是数学表达,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做题,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与当前要提高全體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相符。
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实现“减负增效”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某些教师摆脱了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却形式地追求“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 那么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总结.   1. 淡化教学形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新课标颁布之后,很多教师由于过分追求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教学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人们常说的"乐此不疲",就是兴趣使然.目前,数学教材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