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石榴树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天,小区里、马路边的石榴花正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不由得使我又想起老家天井里的那棵石榴树。
  老家的石榴树是我父亲种下的。我的故乡是一个水乡小镇,因为小,当然也就没有专门的花木市场。但偶尔也会有花木贩子光顾小镇,那棵石榴树就是我父亲从花木贩子手里买下的。记得石榴树买回时最多一尺来高,先是被种在一个破旧的搪瓷脸盆里,盆底垫了好多鸡灰。小树倒也不辜负我父亲的殷殷期望,头一年就开了花,令我们全家人欣喜不已。
  大约到了第三年光景,破脸盆已经不适宜石榴树生长了,于是,父亲专门在天井的西北角,砌了一个一平方米左右的“花坛”,权作石榴树的新居。也许是报知遇之恩吧,这一年,石榴树不但花开得多,石榴也结得多。满树的石榴果就像一只只红红的小灯笼,煞是令人喜爱。当时我女儿还只有三岁,见到这些小灯笼就挪不动脚了,于是,我母亲给我女儿摘了满满的一口袋,喜得小家伙开心得好像得到了最最喜欢的玩具似的。
  屈指算起来,老家的石榴树已经有十五六年的树龄了。1992年,我母亲去世,办完母亲的后事,那一夜,我和父亲面对面坐在日光灯下,谈着谈着,不知怎么就说到了石榴树。父亲说,你也喜欢这棵石榴树,你那边的家里也有天井,干脆把它移栽到你们那儿吧。我一喜,确实,我那个院子里栽上一棵这样的石榴树一定会给院子增色不少。但当我抬头看到父亲那张苍老的脸庞时,我又于心不忍了。我知道父亲很爱这棵石榴树,所以我故作淡淡地说,这事以后再说吧。可叹的是,这“以后”两字并不遥远。三年后的五月,正当石榴树又一次开得红红火火时,我父亲也溘然长世了。
  在我有生以来在老家度过最后一夜的那个晚上,我想了很多,我想到了儿时和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我想到了与我家朝夕相处的邻里,我想到了家门前那条我在大伏天常常游泳的小河。当然,我也想到了老屋今后的去向、家具的处理,但最后我又想到了石榴树,我觉得是到了将它移栽的时候了。
  然而,第二天一早,当我站在已经有两米多高的石榴树前时,我又一次于心不忍了。我看到了满树的花朵,就像西边天上那团团火烧云。我的心微微颤抖起来,我想起“人挪活,树挪死”的老话,我想,在这样的花季里,将她连根拔起,岂不是夺她之命?于是,我决定将移栽一事到了冬天再说。
  可这“再说”一词从此变得遥遥无期。自父母去世后,老屋出租给了来小镇打工的外地人,石榴树不像父亲在世时那样受到关心和呵护了。不过虽然如此,我每次在石榴花开的季节,去收取一年的租金时,依然能看到石榴花开,只是花开得有点儿稀,花色有点儿淡,再也没有父母在世时那样,开得密密麻麻、红红火火了。而每每这时,我会情不自禁地生出一份感慨、一份惆怅、一份无奈。
  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想移栽的事了,我只是朦胧地觉得,就像我习惯了都市生活一样,老家的石榴树也许也早已习惯了老家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一年四季。既然如此,我何必要强“树”所难,让她背井离乡呢?
  但愿老家的石榴树还能常绿常红,但愿她每年在花开之后还能结出好多红红的石榴果子。
  (责任编辑 王瑞鋒)
其他文献
踏着新春脚步,华瑞参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一年。2016年,华瑞公司已进入规模化、商业化上市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华瑞公司以“强管理、保安全、促发展”为工作思路,在全体员工中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吹响新春奋进的号角,谱写新春前进的乐章。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环境,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华瑞公司新建的人参深加工车间进入紧张的装修与施工阶段。2016年1月4日,华瑞参业董事长金立华先生在常务
期刊
家乡端午的习俗有好多,比如制香囊、吃五黄、炸麦花、煮茶叶蛋,还有门楣上挂菖蒲艾叶等等,不过,我觉得只有端午粽才是端午节当仁不让的主角。当年在村子里,端午那天家家户户都以粽子当主餐,满村子弥漫着淡淡的粽香,很有所谓的节日仪式感。  儿时,平常日子罕见粽子,难得吃到粽子的孩子们,吃过“立夏蛋”后,就掰着手指,一天天等候“端午粽”了。端午前一天,母亲就把头几日从山上采撷回来的箬叶,用温水细细地清洗,她轻
期刊
我最爱的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春天。  只轻轻一瞥,已足够雀跃。瞧,不久前还清瘦得脉络分明的褐色的树,不知何时,已被油油的绿光缓缓取代。隐隐约约中,一些浅浅的嫩芽,淡淡地,缠在枝头。那些鼓鼓的花苞啊,早就急不可耐地想要钻出枝头,笑迎春风了。  小时候,我总喜欢在这样的春光里读书,眼睛虽是眯着的,心却明亮得很。每每读到欢喜之处,便会忍不住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没想
期刊
进入腊月,年味儿也渐渐浓了起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红红火火。这时,每当看到那些拎着大包小包,匆匆回家过年的人,就勾起了我记忆中的回家过年。  家乡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海岛渔村。踏进村子,一艘艘渔船静静地泊在岸边,海鸥在空中迎风亮翅,悠闲地飞来飞去。沙滩上,几汪海水点缀其上,晶莹闪亮。乡亲们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正在忙着煎鱼坨子、炸带鱼、焖大虾哩。出锅的美食焦黄滑嫩,那诱人的鲜味儿弥漫在小渔村的空气中,挑
期刊
古砖,早在唐宋时期就被国人用来做砚。明清时期,古砖磨砚现象已非常流行。现已知年代最久的古砖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秦砖汉瓦诠释了古人制陶工艺的上乘水平。  古砖一般分文字砖、画像砖和字像结合砖;文字砖又分纪年砖、记事砖、吉语砖和箴言砖。画像砖上有的雕有狰狞如鬼脸、饕餮的纹饰,有的雕有龙、凤、鱼、鹿等瑞兽形象,还有的雕有几何图形、花草、日月等装饰。  古砖是继陶器、竹简、纸张之外的人类第四文明载体。唐宋时
期刊
昨天晚上梦见父亲了,早上起来我跟老婆说起这件事,老婆说她也梦到了。我忽然记起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一日,是父亲的诞辰。  父亲去世已有五个年头了,但我很少梦到他老人家,在路上偶尔看到年纪相仿的老人我便会想起他来。  我对父亲一直是敬畏的。他向来十分严肃,不苟言笑,性格耿直,宁折不弯。我跟父亲之间是很少交流的,什么事都先跟母亲去说。记忆中父亲唯一跟我做过一次时间最长、最正式的谈话,是在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
期刊
四季更迭,天空海阔,作为一名书痴,最享受的事情便是闲暇时烹茶读书,捧一手阳光,是如此的温暖自在。“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便是如此意境,其中我尤爱“书卷多情似故人”。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对方块汉字的喜爱,虽然那时候还不认得几个字。但是每当我凝视这神奇的一笔一画时,我的内心就涌动着海水般澎湃的情感。母亲很高兴,每次都会给我买几本图画书,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这是大小的‘大’字
期刊
如墨的四周悄无声息,猛地,脚心被什么利物戳了一下,赞布疼得几乎蹲在了地上。要是有一线光亮,哪怕是一星点荧光也好啊!否则,照这样的速度,十二点以前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卫生站的!略有些焦灼,赞布拨开又一片挡在眼前的干树叶……忽然间,周围的一切豁然开朗了:自己正踏在一条砾道上,不远处,矗立着几间低仄的平房,其中一间的窗格里透出柔和的灯光,照亮了这段静寞的小路。赞布兴奋得小跑起来,转眼间,那束灯光已到了近旁
期刊
母亲是温暖和煦的春风,是那么轻柔那么慈祥;母亲是潺潺流动的溪水,是那么清澈那么透明;母亲是清香淡雅的小花,是那么朴素那么自然。从呱呱落地的那天起,我便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从咿咿呀呀说话的那天起,我便开始蹒跚学步叫妈妈;从背上书包上学起,我开始在母亲的目光里长大。  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乡村妇女,不会打扮,没有文化,可总是闲不住。虽然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可在母亲的精心收拾下,屋里总显得格外干净整
期刊
北戴河避暑胜地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那天,我来到此处,欣赏异地风土人情。  我选了个看日出的最佳地点——鸽子窝公园。毛泽东主席1954年曾经来过秦皇岛视察工作,在经过这里时抒发豪情壮志,挥笔写下:“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主席观沧海抒发豪情,把心中的思想情怀浓缩成壮丽的词篇,被后人镌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