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边的曼彻斯特》看如何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美国著名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执导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创伤心理主题电影。该影片讲述了李·钱德勒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三个亲生儿女葬身火海,和妻子离婚,从此一蹶不振的故事。围绕李,该影片描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具体表现及走出该障碍的希望。那么,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它又有哪些表现呢?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表现


  影片伊始,就用大量的镜头,为我们刻画了李怪异的行为举止:在波士顿无休止地做着各种杂活,却面无表情、精神恍惚;待人极其冷漠,甚至面对女雇主的性诱惑,也能够做到无动于衷;暴躁易怒,一言不合就飙脏话甚至大打出手;回到家,又瘫软在沙发上……总之,李给人以很“丧”的感觉。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波士顿,李就像一只野狗,丢了魂,四处游荡。其实,李所经历的正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何谓“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或目睹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重大灾难,如死亡、性侵犯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等,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包括:创伤性再体验、回避和麻木、警觉性增高、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其中,回避和麻木,也即“隔离”,指患者长期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情境,逃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地点或人或事,拒绝参加相关活动,更有甚者,会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创伤相关的事件细节。
  李的行为表现正是隔离。为什么他会出现隔离呢?因为他自己的疏忽,导致三个子女葬身火海,他感到非常悲伤,甚至在警察局被询问后,悲伤得要夺过警官的手枪想自杀。而隔离是用来防御悲伤的,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它会把所有的情绪隔离,既体会不到悲伤,也体会不到快乐和希望,而向外呈现出的是一副冷漠的面孔,摒弃一切与他人的联结,让人感到非常“丧”和颓废。那么,李是如何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呢?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可分为直接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直接因素主要指个体所经历或目睹的创伤性事件,如战争、地震、严重灾害、性侵犯、抢劫等。家庭因素是指与性格有一定缺陷(如自卑、敏感等)的患者有关的成长环境因素,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等。社会因素是指社会地位、制度公平性等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形成有关的因素。生理因素是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的生物学方面的因素,如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其中,创伤性事件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是PTSD发病的基本条件,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期性和不可控性。
  那么,李是如何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呢?原来,李也曾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彼时,李和妻子以及三个可爱的孩子住在美国海边的曼彻斯特,过着惬意的日子,温馨而美好。可是,一场意外终结了这段美好的时光。那天晚上,由于李的无心过失,房间失火,导致三个孩子在火海中丧生。站在废墟前,看着三个孩子的尸体被抱出来,李被彻底击溃了,他一言不发、表情呆滞,无法接受这不幸的事实。最终,愤怒伤心的妻子选择离开,而万念俱灭的李,獨自去了波士顿,也就出现了影片开头的情境。
  因此,李的种种怪异、不可理喻的行为,实际上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而他之所以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其过失导致经历创伤性事件有关。那么,李能否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呢?

如何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


  李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颓废,表现得很“丧”,其实是在用隔离来防御内心的悲伤、痛苦。隔离对个体而言,固然有好处,否则,李很可能会再次出现在警局的一幕:趁着警察不注意,夺过警官的手枪要自杀。但是,隔离也有坏处,那就是个体体验不到快乐、希望和意义感,导致难以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那么,李能走出这一障碍吗?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影片中看到了希望。
  李的哥哥因为突发心脏病而去世,把儿子帕特里克交给李,让李成为帕特里克的监护人,抚养其长大成人。哥哥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其实,哥哥知道李萎靡不振、消极颓废地生活。因此,哥哥希望李成为其侄子的监护人,让李肩负着责任,这是哥哥给弟弟一个好好活下去的理由。当得知哥哥把帕特里克托付给他时,李明显流露出很惊讶的表情,在李千疮百孔的世界里,对侄子的那份爱,或许是其所剩无几的意义。当李带着侄子出海,看着侄子和他的女友在船舵前嬉戏,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其实,李还有一个可以学习的对象,那就是他的侄子帕特里克。父亲去世后的一天,帕特里克回到家,看见冰冻的鸡肉掉在地上。那一刻,他崩溃并大哭。当个体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能哭出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特别有好处。除此之外,帕特里克永远都是向前看:在其父亲去世后,他参加了一个乐队,还是高中冰球队的明星球员,迫不及待尝试新的人生体验。相信李和这样一位至亲相伴,也一定会受到感染或某种启示,慢慢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之,当个体正在遭遇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妨将压抑已久的负性情绪宣泄出来,不断尝试新的人生体验,去发现生命的意义。
其他文献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而心房颤动是该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心房颤动极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为进一步降低OPCABG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临床需明确引起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有研究认为,高血尿酸与心、肾、脑等靶器官损伤关系密切,尿酸是一种氧化应激损伤标志物,当血尿酸水平高时,其能成为促氧化剂,对氧化还原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增强氧化应激反应[2]。
作为一名中學专职心育教师,近四年的授课过程中,有个现象引起了我的不断反思: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班级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  在《多彩的情绪世界》一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感知自己的情绪,我播放轻音乐,叙述指导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冥想中回忆和体验进入初中一个多月以来,有没有发生引起自己“喜、怒、哀、惧”等情绪的事情,然后睁开眼睛把感想写在心情卡片上。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三类班级: 
期刊
外鼻突出于面部表面,容易受到外伤引起皮肤软组织的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大者无法直接拉拢缝合,须进行修复。皮肤基底细胞癌是发生于皮肤基底细胞层的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分化较好,生长缓慢,具有局部破坏性,初期极少发生转移,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1]。皮肤基底细胞癌80%发生于面部,其中25%~30%发生在外鼻部[2]。而发生于外鼻的鳞状细胞癌以及各种良性的新生物亦不少。鼻唇沟区域邻近鼻部,肤色与外鼻相近,组织丰富,使用其修复外鼻术区的缺损,自然、美观,是可靠的组织瓣。根据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转瓣
目的分析重症H1N1流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结局指标,为早期诊断曲霉感染、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重症H1N1流感合并IPA患者64例,并选取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单纯重症H1N1流感患者5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起病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微生物学资料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合并IPA使得重症H1N1流感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51.6%比32.0%,P=0.036)。重症H1N1流感患者曲霉感染的发生与患者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是直肠与阴道之间由上皮组织覆盖的病理性通道。RVF的临床症状与其瘘口位置、瘘管大小、病因等多种因素有关。多表现为阴道排出气体和粪便,可伴有会阴部疼痛,阴道恶臭等症状,进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RVF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多样,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直肠推移瓣修补术是治疗单纯性RVF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现报道本院1例直肠推移瓣修补术治疗的RVF病例,并文献复习。
“你家孩子谁来带?”“爷爷奶奶是不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当下社会,更多女性步入职场,年轻夫妇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小孩,祖辈父母参与孙辈养育的现象已成常态.据统计,在大中城
期刊
“今天是我打卡控糖的第537天,但是我好像已经不再是‘控糖’,而是‘恐糖’”。  小m是一名公司白领,像很多爱美的年轻女孩一样,钟爱各种化妆品和漂亮衣服,经常通过一些视频或社交平台学习美妆护肤和时尚穿搭,希望为自己的颜值和气质加分。  大约两年前,有明星公开了保持年轻的秘诀—抗糖化,直言自己戒糖多年,随后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坦言在戒糖。“糖分会令肌肤老化、失去弹性”“吃糖会长皱纹、长痘痘,身材也会走样
期刊
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自2016年3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起,全国各省市公安部门、妇女联合会等都不断颁布各类文件、制度、细则等,向社会大众普法宣传“家庭暴力”是违法犯罪的,是明文禁止的行为。  但近年来,尤其是在每年的11月25日“世界反家庭暴力日”宣传之时,我们仍能看到因受到家庭暴力受虐甚至致死的
期刊
目的 探讨多学科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6月3日至2020年3月31日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共236例,随机
目的 研究方格星虫体壁肌肉和体腔液中的矿物元素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生境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方格星虫体内矿物元素开发利用和沉积物内元素的生物富集特征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