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仙桃二中围绕“阳光教育”理念,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并认真实施“5 N”系列校本课程。
一、规范课程实施
再好的课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形同虚设。仙桃二中从强化课程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课程研究三个方面,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
1.强化课程建设
教师、学生、家长都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注重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汇集多方面的资源,让课程既接地气,又有一定的高度。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写字课”的字帖、“唱歌课”的歌谱等主要由学生自主选定,“阅读课”的入选篇目也充分征求了学生的意见。二是重视利用活动资源。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师生参加的各项比赛等,都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教材编写组及时发掘这类资源的价值,并将其充实到校本课程之中。三是寻找乡土资源。比如,“唱歌课”选用了部分家乡的民歌民谣,“绘画课”选用了大量的家乡风景,“阅读课”纳入了家乡的风土人情等。
2.加强过程管理
为防止国家课程过“硬”、校本课程过“软”的现象发生,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做到“三到位”:一是时间到位。把校本课程纳入课表,统筹安排教学时间。二是指导到位。选聘有专业爱好的骨干教师做“五课”或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让他们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规范的指导。三是责任到位。学校将校本课程的管理分解到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再细分到具体的教师,确保责任到人,不留“空档”。
同时,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有详细的制度与安排,又有具体的落实和检查。比如,学校围绕“统一规划、分班实施、科室督查”的思路,要求“跑操课”由体卫艺室和班主任组织实施,由体卫艺室督查;“写字课”由语文教师批改、指导,由教务处检查;“阅读课”由语文教师指导,由教务处检查;“唱歌课”“绘画课”分别由各班的音乐、美术教师具体指导,由体卫艺室督查;社团活动由教务处督查,每学期进行一次展示和评比。
3.做好课程研究
任何一门课程,一旦进入实施阶段,就需要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有依凭。在课程实施初期,学校由主管校长负责,并邀请部分家长、校内外专家和师生共同参与,为每一门校本课程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实施过程中,学校为每一门校本课程组建了专业团队,让他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课程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课程的实施为研究找到了源头活水,研究又助推了课程的实施。教师们边教边研,边研边教,使课程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实施策略越来越优化。
二、落实课程评价
在校本课程的推行中,仙桃二中逐步建立了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用评价推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
1.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主体全面。教师、学生、家长、外聘专家等都是课程评价的主体。学校分别制定了评价标准,让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做出评价。二是评价目标明确。既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又评价课程发展的潜力值。相关教研组及时收集、整理评价结果,并针对评价中提出的问题,及时制订解决方案,使课程越来越完善。三是评价方式多元。既有定期组织的检测性评价,又有不定期举办的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品名著诵经典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跑操展演、班歌比赛等评价活动。多元的评价方式既检验了学生的课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课程评价内涵
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更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如,跑操课不仅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关注团队凝聚力、荣誉感等精神层面的价值;唱歌课、写字课、绘画课不仅关注学生技能的提升,还关注情操的陶冶、心境的升华等软实力;阅读课不仅关注阅读量的多少,还关注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品质等。
3.放大课程评价功能
学校将课程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每年评选、表彰一批“阳光少年”,以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图片、文字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这些措施增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仙桃市第二中学)
一、规范课程实施
再好的课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形同虚设。仙桃二中从强化课程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课程研究三个方面,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
1.强化课程建设
教师、学生、家长都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注重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汇集多方面的资源,让课程既接地气,又有一定的高度。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写字课”的字帖、“唱歌课”的歌谱等主要由学生自主选定,“阅读课”的入选篇目也充分征求了学生的意见。二是重视利用活动资源。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师生参加的各项比赛等,都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教材编写组及时发掘这类资源的价值,并将其充实到校本课程之中。三是寻找乡土资源。比如,“唱歌课”选用了部分家乡的民歌民谣,“绘画课”选用了大量的家乡风景,“阅读课”纳入了家乡的风土人情等。
2.加强过程管理
为防止国家课程过“硬”、校本课程过“软”的现象发生,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做到“三到位”:一是时间到位。把校本课程纳入课表,统筹安排教学时间。二是指导到位。选聘有专业爱好的骨干教师做“五课”或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让他们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规范的指导。三是责任到位。学校将校本课程的管理分解到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再细分到具体的教师,确保责任到人,不留“空档”。
同时,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既有详细的制度与安排,又有具体的落实和检查。比如,学校围绕“统一规划、分班实施、科室督查”的思路,要求“跑操课”由体卫艺室和班主任组织实施,由体卫艺室督查;“写字课”由语文教师批改、指导,由教务处检查;“阅读课”由语文教师指导,由教务处检查;“唱歌课”“绘画课”分别由各班的音乐、美术教师具体指导,由体卫艺室督查;社团活动由教务处督查,每学期进行一次展示和评比。
3.做好课程研究
任何一门课程,一旦进入实施阶段,就需要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有依凭。在课程实施初期,学校由主管校长负责,并邀请部分家长、校内外专家和师生共同参与,为每一门校本课程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实施过程中,学校为每一门校本课程组建了专业团队,让他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课程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课程的实施为研究找到了源头活水,研究又助推了课程的实施。教师们边教边研,边研边教,使课程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实施策略越来越优化。
二、落实课程评价
在校本课程的推行中,仙桃二中逐步建立了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用评价推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
1.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主体全面。教师、学生、家长、外聘专家等都是课程评价的主体。学校分别制定了评价标准,让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做出评价。二是评价目标明确。既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又评价课程发展的潜力值。相关教研组及时收集、整理评价结果,并针对评价中提出的问题,及时制订解决方案,使课程越来越完善。三是评价方式多元。既有定期组织的检测性评价,又有不定期举办的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品名著诵经典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跑操展演、班歌比赛等评价活动。多元的评价方式既检验了学生的课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课程评价内涵
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更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如,跑操课不仅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关注团队凝聚力、荣誉感等精神层面的价值;唱歌课、写字课、绘画课不仅关注学生技能的提升,还关注情操的陶冶、心境的升华等软实力;阅读课不仅关注阅读量的多少,还关注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品质等。
3.放大课程评价功能
学校将课程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每年评选、表彰一批“阳光少年”,以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图片、文字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这些措施增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仙桃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