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说话 让百姓说话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_shang_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新闻媒介日趋成熟,人们对各类新闻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然而,记者认为,无论新闻的形式、传播的媒介如何变化,但“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石,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它永远不会改变。
  《中国县域经济报》开辟了“产业集聚看河南”专栏,自开篇至收官历时半年有余,记者深入河南“十强、十快、十优”等各具发展特色的产业集聚区,通过一线采访,讲述了各产业集聚区的招商成就、招商故事、企业(百姓)感言、领导感悟等,深入解读了各市县结合地方特色发展产业集聚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用事实说话,让百姓说话,记者始终把握这一原则,以事实为基础向新闻受众传播信息,展示发展成果,发现并提出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让他们直面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状况。
  关注时下热点,潜心琢磨新闻报道选题
  新闻选题是新闻报道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在新闻选题阶段就已经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凡事预则立,新闻选题亦是如此。我们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每年都会积极策划一些有分量的报道以展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闻线索是新闻选题的渠道。在去年全省新闻界迎新春座谈会上,省长郭庚茂对本报记者特别嘱咐:河南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抓手,中国县域经济报可以对此多加关注。凭着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认识及分析判断,记者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线索。
  新闻价值是新闻选题的核心,记者根据新闻价值判断某一新闻线索有无采访的必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渐加快,河南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2006年以来河南提出了“两大跨越”的发展目标,在实现向经济强省跨越这样一个阶段,必须把工业做大做强,这就要求全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2008年前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力资本上升等因素迫使沿海地区的企业纷纷向内地转移。地处中部的河南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成了众多沿海企业的投资转移目标。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招商引资来的项目还是承接转移来的项目,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完善的发展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河南谋划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效应日益凸显,已成为河南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从产业集聚区对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来看,这一新闻选题是可深入挖掘的,也是时下百姓格外关注的新闻热点。同时,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份全国性报纸,关注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十分切合我们的办报宗旨。
  摸清了发展规划背景,让记者对产业集聚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到了成绩,也更坚定了我们做好报道的信念。自去年年初上班第一天开始,记者便开始广泛搜集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相关资料,从省市县各级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文件到各媒体的相关报道,从领导的调研讲话到各集聚区的具体做法,从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成就到发展瓶颈,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
  理清采访思路,用心整合报道资源
  作为一个驻地记者站,我们能调动的人力资源少之又少,做好涉及全省范围内且时间空间跨度大的系列报道,必须善于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为做好报道服务。
  新闻选题确定以后,就要明确报道思路、积极寻求各方支持。随即,记者整理出了初步的采访报道方案上报报社编委会,并征求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及各市县等相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最终敲定了一套完整的报道策划方案,确定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城互动发展等方面进行报道。同时,报社编委会对系列报道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安排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辟“产业集聚看河南”专栏,每周见报一篇。
  2012年4月23日,系列报道开篇《集聚区成县域发展新支撑》见报,从初稿的3000多字到刊出的2000多字,报社编辑与记者进行了反复沟通,多次精练,从文章标题到内容的具体细节,都争取做到精准和简洁。
  不仅仅是开篇,系列报道的每一篇稿件都是在报社编委会领导及编辑、记者的反复讨论推敲中出炉的。
  考虑到采访的时间、空间限制,记者挑选了部分产业集聚区,将系列报道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他们,并去函、致电宣传部负责人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说明我们的采访报道意图,寻找报道典型,确定采访对象。这项工作得到了扶沟、唐河、夏邑、信阳、三门峡、郑州、洛阳、新乡等多个市县的积极配合响应。
  记者能做到扎实充分的采访,得益于省委宣传部、集聚区所属市县宣传部的联系接洽,他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记者确定采访对象,向记者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并安排工作人员带领记者实地采访。
  正是因为集体力量的凝聚,才使我们的报道具有了广泛性和代表性。系列报道刊发稿件29篇,报道涉及了24家产业集聚区。实际上我们采访的有30多家产业集聚区,涉及全省18个地市中的15个。
  把握事实细节,精心选准新闻报道角度
  一篇报道是否能够在读者的短时间目光接触中就引起关注,并且饶有兴致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的角度是否新颖独特。
  有一些事情看似非常平常、简单,就像一般的工作经验,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突破一般新闻报道固有的思维模式,挖掘内涵,旁及外延,就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广泛的感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新闻全靠一个“新”字,记者要善于从“年年岁岁花相似”中找出“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东西,紧紧围绕创“新”开掘主题,创新不会放“马后炮”,而且会从“平常事”中写出“不寻常”的好新闻。[1]
  在采访报道的最初,记者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认真学习研究了每一个被访集聚区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报道,自认为做足了功课。然而,在具体的采访报道过程中,记者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到A产业集聚区采访,A讲发展成就、讲政府服务,而到了B集聚区,B也同样避免不了讲成就、讲服务;B集聚区讲科技创新,而后面被采访的某个C产业集聚区同样也会提及此话题,虽然说集聚区不同,他们展现的具体内容不同,但大同小异的陈述难免会让读者感到乏味,部分产业集聚区或企业也因考虑到此问题而拒绝采访。   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何提高报道采访技巧,从被采访对象那里获得自己想要的而又区别于他人的东西,做到既要把握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展现各集聚区的特色,是记者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秉着坚持用群众感受说话、用鲜活事例说话、用城乡基层的发展变化说话的报道理念,记者摒弃华丽的词藻,用事实说话,让百姓说话,进一步拓宽报道思路和角度,在采访过程中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谈切身感受,注重通过产业集聚区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员工等一线建设者的语言去表述,通过他们的视角去展现产业集聚区给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
  在采访中,记者有时会从最能表现事物非同寻常之处的新闻要素来选择报道的角度,注意用事实的细节说话。记者对汝州市委书记进行专访时,他多次表示汝州开发产业集聚区用地时是如何的艰难:“一条绵延20余公里的‘虎狼爬岭’,十多年前还是人烟罕见。”可以说,这一描述对当地百姓而言可能是家喻户晓,但对全国的读者来讲应该说不够有说服力。为真实地展现这一现状,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徒步在集聚区及其周围走走看看,发现这里浅山丘陵连绵起伏,坡上沙石遍地,土地贫瘠,着实称得上是“虎狼爬岭”。而后,记者将看到的、感受到的真情实景搬进报道中,做到了既客观真实,又充分展现了当地开辟产业集聚区的不易。
  虽然有个别产业集聚区出现产业相同或类似,但在具体报道中,记者都会对每个产业集聚区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产业特色进行报道。比如太康、夏邑、潢川三个产业集聚区都包含纺织这一主导产业,经过记者前后权衡,对太康,记者偏重其传统的锅炉产业,通过纺织企业介绍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态度,纺织产业方面仅是一笔带过;对夏邑,记者从员工感受、企业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而对潢川,则是通过介绍其大力发展新型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标杆的角度进行报道。
  在每篇报道的标题拟定上记者也是用心雕琢,根据每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色及采访素材做到反复推敲,有的简约灵活,如《“冤家”喜聚头》《农业大县化蝶纺织新秀》等,有的庄严大气,如《昔日传统农业兴市 今朝电子信息造城》《由“港”到“城”的崛起》等,力求每篇报道都有特色。
  此外,在报道形式方面,记者也进行了多样化处理,有采访实录、领导访谈、专家解读等,针对部分稿件还适时写出了自己的感悟或点评。
  归纳发展成果,提升新闻报道价值
  我们一再强调用事实说话,但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绝不是一味地陈述事实,记者虽然尽量做到不去主观地加上自己的个人观点,但每篇报道都应有自己的思想,提炼地方发展成果,让读者去思考、去判断、去分享,努力提升新闻报道价值。
  新闻是“发现”的艺术,是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发现”,善于“发现”是新闻工作者最具特色的素养。[2]在对近三十家产业集聚区的采访结束之后,我们的系列报道并未就此结束。记者集中一段时间将此系列报道重新梳理,静心自问,通过这组报道,自己获得了哪些经验与启示?而读者通过我们的报道能了解到什么?“产业集聚看河南”究竟让读者看到了怎样的一个河南?
  记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超过70%布局在县域范围内。依托产业集聚区,农业大县实现了“传统农区的有效突破”,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市传统产业的活力再次迸发,资源性城市转型的步伐日益加快。对于全省而言,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或正在形成,为河南打造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板块提供了有力保障。
  报道刊发过程中,已刊发稿的产业集聚区很多被采访对象与记者不时联系,他们纷纷表示,通过系列报道,不仅了解到了这些产业集聚区的整体发展情况,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典型经验,更让他们对河南的发展变化感到惊叹、自豪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将采访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回放,再次起笔。走向世界的“河南制造”让我们看到了振奋有为的河南,此起彼伏的投资热潮让我们看到了开放崛起的河南,历届领导班子对产业集聚区的紧抓不懈让我们看到了持续提升的河南,政府服务的长效机制让我们看到了务实重干的河南……无须刻意的渲染,美丽河南形象已跃然纸上。
  2012年10月底,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多位专家学者纷纷给记者发来了他们对此组报道、对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点评及肯定:此组报道可圈可点,建设产业集聚区给河南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且也包含了具有转型发展的新增长。
  省政府新闻办有关负责人在转达郭省长对本报“产业集聚看河南”系列报道批示肯定时告诉记者:“‘产业集聚看河南’系列报道文章选择角度新颖、特色纷呈、事例鲜活,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状况,感谢《中国县域经济报》对河南的关注支持。”
  当然,此系列报道除了发掘更多典型、推广经验、肯定成绩外,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记者采访去看问题、查不足,帮助党委政府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产业集聚区发展成就显著,但也存在企业融资困难、部分集聚区规划用地不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或瓶颈,找出发展症结所在,邀请专家学者解疑答惑,积极为地方出谋划策,这无疑也是我们今后采访报道需要进一步加强的。
  参考文献:
  [1]袁媛.论新闻报道主题发掘的思想意义[J].新闻爱好者,2012(9下).
  [2]李祥伟.论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J].新闻爱好者,2012(3下).
  (作者为中国县域经济报社河南记者站站长)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出精品、出人才”,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提出的要求。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贯彻这一理念,新闻宣传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方面,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破解新闻宣传“四难”,推出“九论十八谈”等一大批脍炙人口、业内瞩目的精品佳作,充分彰显了新闻宣传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集团的媒体阵营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十报两刊三网站和1000多
期刊
【摘要】行业高校多远离省会以及国家重要经济战略中心城市,受区域媒体受众有限、主流媒体关注程度不高、自身重大新闻事件不多等因素影响,其外宣工作面临困境。本文立足于此,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结合其外宣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寻求走出外宣困境的破局之道。  【关键词】行业高校;外宣工作;困境;破局之道  行业高校大多面向艰苦行业,一般位于行业优势突出的地方城市,远离省会以及国家重要经济战略中心城市。比如,中国石
期刊
【摘要】第55届荷赛获奖作品极富戏剧色彩,这些作品的戏剧性冲突耐人寻味,它们的成功取决于摄影师的精心构思、巧妙经营。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作品是反映世界的一面面镜子,它们不仅反映了世界的真实现状,也反映了人类心灵的混乱与苦痛。  【关键词】第55届荷赛奖;戏剧性;冲突;世界  世界犹如一座舞台。每天,分散在地球上不同角落的人和动物,都在这同一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的悲喜和命运。  相信看过荷赛奖(荷赛奖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以抗战时期的《大公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1919年到1945年这27年时间段内,以韩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49篇文章按报道主题、报道大小、报道倾向进行了分析,并较为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对特定历史环境下《大公报》所塑造的韩国国家形象、中国国民对韩国持有的态度以及韩国形象在中国媒体中的体现方式。  【关键词】《大公报》;国家形象;中国;韩国  绪论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说明我们生活在被媒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一场激烈的信息争夺战给我国新闻媒体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然而我国部分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未能恪守职业素养,以至于我国部分网络媒体在报道时不以事实为基础“胡说八道”、肆意曲解人意,给新闻媒体和新闻对象两个主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倪萍两会提案被新闻媒体曲解为例,对当下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存在的“曲解人意”现象进行了深入阐述,目的在于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及时纠正
期刊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有21年的历史。①用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证券市场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对社会触动最深的领域。回眸20多年前,证券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有“市场”意味的制度体系建设,被当做改革的风向标备受关注。这也使得早期的证券报道不仅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还被当做政治信号来进行解读。在这里,笔者收集了一些有关最早上市公司的新闻报道资料,其中不乏有趣的细节,以飨读
期刊
新媒体影响全球发展大趋势  自工业革命以来,使人类社会发生特征性转型的强大动力是信息革命。其中给人类社会带来最大震撼力的事物,可以说是新媒介。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创造了“在轮子上奔驰的人类”的话,那么则可以说,信息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创造了“在新媒介上腾飞的人类”。  当今世界,堪称新媒体竞争与决胜的世界。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凝聚及辐射的信息科技不仅以网络传播、移动传
期刊
当获悉新闻述评《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荣获2012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时,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个奖是我的第五个中国新闻奖。谈及这篇稿件,既非突发奇想,也非偶然为之,实事求是地说,应该是自己对职业定位的一次努力实践。  从事新闻工作时间越长,就越发觉得,作为新闻人,在客观记录新闻事件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用“思考”的脑子和洞察的眼睛去对待日常的工作。记者,并非仅仅是新闻事件简单的记录者和反映者,他是站在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1级研究生课程班新闻学方向和传播学方向春、秋季共四个班近200人,计划出版一本同学研究论文的集子,以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为方向,关键词为“新媒体”,论文围绕新媒体及其衍生产品如微博、博客、网络杂志、TAG、SNS、RSS、Wiki等来提炼论点。这件事情在学术上对于同学们提升理论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故我支持这样一项计划。对于新媒体的具体研究,自然同学们各有具体的研究对象,
期刊
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趋向多元。同时,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阅读器等新兴媒体快速崛起,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和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颠覆性冲击。面对这种几近严酷的生存格局,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要想跳出同质化、平庸化的窠臼,必须走风格化、特色化之路。可以说,风格化和特色化将成为今后报纸的发展主流。  那么,怎样才能办出独具特色、风格鲜明的报纸呢?结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