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的语言能充分激起学生思维流程的浪花,使学生在动脑动口的紧张活动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艺术; 趣味性; 激励性;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33-02
  语文课堂是一门综合艺术,说要明理,诵要动情,演要尽兴,写要遒美,绘景要惟妙惟肖,状物要栩栩如生,塑人要活灵活现,展现意境要境界全出,无处不体现出一种艺术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艺术首先是教学的语言艺术。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乐,那么教学语言无疑就是跳动着的音符。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艺术魅力,无疑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这句话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那么老师教学的语言就要达到:
  1趣味性
  语言的趣味性是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展示, 折射出语文教师的学识水平与人格魅力。趣味性语言好比做菜放盐。枯燥生硬的语言如同一道忘却放盐的菜, 不管其价值多昂贵, 营养多丰富, 却是淡而无味,味同嚼蜡。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让学生“好之”、“乐之、” 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能及时有机激趣。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语言如果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高亢和兴奋的求知状态,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增强。不过,课堂语言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求趣味、幽默,而是提倡真正的趣味、幽默。
  2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教学语言,会给学生以勇气和自信、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也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 如果激励性教学语言不丰富,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有句话这样说:“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道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我曾听过某个教师的一节课,课堂上她对学生的评价就很丰富、灵活。如:对有些同学想举手而又不敢举手,她会说:“不要紧,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老师。”然后,走到他身边,侧耳倾听他的悄悄话,当倾听到学生的答案正确时,会大声把答案公布于众,并给予赞赏,并适时引导:“XX说得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声地告诉大家,那样会更好的!”对于答案不足的学生,则把答案稍加修正,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XX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话锋一转说:“XX同学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全体学生把问题深入讨论下去。当倾听到学生的答案不完美时,会鼓励说:“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宽容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瞧,这位老师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树立信心,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下面着重谈谈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提问技巧的。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要实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老师课堂上提问要注意到:
  2.1把握时机,激活课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疑提问时要抓住学生处于“愤悱”之时,这一有利时机提出问题来。也就是说问题只有在关键时候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所以,老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试图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2.2难易适中,有的放矢。教师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过易,便起不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问题过难,又会遏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后获得答案。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仔细阅读和思考之前无法回答的,又应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后能够回答的。让学生感觉到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使一时不能回答,但也有回答问题的信心,能够回答问题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教师可以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地发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2.3形式多样,激发兴趣。课堂中老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老师可改变提问的方式,多方位提问。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放开思想的野马,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在发现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及时地发现许多站在老师角度不易发现的学生认识的问题,体察到学生具体的认识过程,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之中。
  2.4把握角度,面向全体。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的“阶梯”式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以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都能得到发展。所以,提出的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其他文献
这部分将介绍怎样选用传感器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变形测量传感器力作用于物体时,该物体会伸缩。如果伸缩不超出弹性限度,应力σ和应变ε有下列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以内容取胜,而是以内容和形式结合取胜。他以自己特殊的身份、特殊的写作手法、特殊的小说主题表现、创造出来的独立的价值观、独特的小说作品屹立于世
<正>传统称花鸟画为"写生",其含义与当今之"写生"不尽相同。古代称写生,强调对物象进行观察、感受,写自然之生气。它包含观察、默记,而不一定真的是对景作画,如今称"写生"则
1.概论在航空发动机先进燃烧室发展试验中,为了分析燃烧组织情况,计算燃烧室性能和热传导方面的问题,必须准确可靠地测定高温燃气温度分布。为了测量高温燃气温度,曾经探索
本文解析后社会主义时期上海城建过程中的现代性对上海地方戏曲越剧的影响.使用皮埃尔·布迪厄的工具箱:习性、资本、领域及卓越,本文分析品味和阶级之间的关系.文章着重解析
【摘要】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新课程的影响下,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有效教学就成为了新课标的显著特色。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课堂; 抛锚式教学法; 主动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
古人云:“松声、澜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十分重视朗读.不仅对于朗读的意义、作用等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如杨雄说:“大谛能读千赋
期刊
阿多诺的辩证法展现了万事万物——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到人类历史上最恶劣的罪行——是如何被关联到这个遍布全球的、令人沮丧的、充满暴力的资本主义体系中来的。正是通过这
一、接口标准化的目的近年来,计算技术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任何一个现代化的自动测试或过程控制系统基本上是由各种传感器、测量仪器和计算
这次趁“10X5工作坊”的机会到了四川美院的旧址,在校园的深处有个由旧时坦克仓库改造的画廊,和对面马路的“501仓库”相对.里面都有着绘画,雕塑及摄影等艺术作品,其中以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