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兴趣;教育等待;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5-0079-02
每当谈起我带过的2011届的11班,熟悉的人都会提到11班拍的系列微电影。这些微电影从最开始的随心所欲、想哪拍哪,到后来有编剧、有剧本、有导演、有场记、有后期特效制作,两年下来这个系列的微电影已经成为11班的一个标志,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在惊叹:怎么想得起来?怎么能拍得出来?其实这样的“成就”只是源于一些美丽的“偶然”而已。
11班的学生刚进校时,班里的一帮电影爱好者就经常一起谈论电影,其中一位积极的学生小史曾经私下里和我提议,希望能利用自习课来放电影。对于小史的这个建议,我并没有断然拒绝,表示可以考虑一下。就是我的这个不拒绝传递给学生一些信息。一次,我外出学习一天,等我下午回到班级,班长告诉我:有位同学在中午午休时间放电影给大家看,被学工处主任发现了,主任问了半天,班上也没有人承认。我立马想到这个“肇事者”是谁了。我找到小史,他当时就向我承认了错误,但还是希望我能考虑他的建议。看到学生如此执着,我陷入了思考,我问自己:学生的这个爱好健康吗?让他们看电影真的就会有不好的影响吗?第二天,我找到小史,交给他一个工作,为大家挑选合适的电影,并交给我审核,审核通过的电影将在每周五下午两节连上的自习课上给大家放映。宣布完这项工作,我发现小史的眼睛里光芒四射,班里的学生们也很雀跃。小史尽心尽责地为大家挑选精彩的电影,而且他还会发动全班的力量,收集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海选”“投票”,每周五的“电影课”成了学生最期待的课。学生们从励志片看到科幻片,从一个系列看到另一个系列,整整看了一年。升入初二后,自习课被辅导课代替,我们的“电影课”才不得不宣告结束。“一起看电影”成了11班最好的风景,学生们在电影中心无旁骛地学习和成长,我发现,一部好的电影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说教。
拍电影的契机来自初二的一次班会课,那次班会课我要求学生们带着电子设备到校园里去拍摄春景。那时候的班上不乏一些“作业狂人”,他们总是抓紧一切时间赶作业,这些“作业狂人”自然不会放过一节自由的班会课,于是变着法儿在我眼皮底下把作业偷偷携带在身上,拿到外边去写。他们的行为被有心的小姜用电子设备拍了下来,并将这些镜头制作成了微电影:镜头里这帮“作业狂人”们颇为得意地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将作业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携带出教室,并演示了各种藏作业的方法。制作好的微电影起初只是在班上展示,在学生一次偷偷展示的时候,被我无意之中看到了,学生们很忐忑,可是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批评那些“作业狂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的资源。而且我发现,学生们自己制作的微电影非常有趣,我鼓励他们,既然有兴趣,为什么不干脆做到最后呢?于是,学生们拍摄微电影的事业正式启动了,他们自己进行了分工:编剧、场务、道具、导演,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集中进行剧本创作、电影拍摄以及后期特效制作。有喜爱软陶制作的女生为他们制作了专门的LOGO,而擅长电脑设计的学生又把LOGO制作成了电脑版本,就这样他们精益求精地一直拍着,甚至到初三也没有放弃。我想如果不是出于兴趣,如果不是真心喜欢,他们应该也不会如此长时间地坚持下来。现在,学生们已然毕业,有人升学了,有人出国了,但是,微电影的拍摄却一直没有停止,学生们时常会把自己的剧本或拍摄的新视频分享给我……我时常和我的同事们开玩笑说:“也许以后我的学生中可能会出现导演、编剧、演员、后期特效人员……”
我很庆幸当初没有断然拒绝学生们的请求,很庆幸在初一给他们设置了“电影课”,也很庆幸在他们第一部粗糙的小电影成型时给予了肯定,为学生们的这一点点小爱好、小兴趣,提供了那么一点点的空间。也许我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但是我用肯定的态度支持了他们的创作。我欣赏学生一切有创造性的美丽火花,因为,我并不知道这些美丽的火花将来会不会成为燎原大火,我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点滴积累,会不会在将来取得非凡的成就,作为班主任,我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护这些理想的萌芽,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去成长。也许这样的小“偶然”将来会成就某一个或者是某一批学生,还有什么能够比这个更让一个班主任有成就感的呢?有人说,教师是园丁,可我认为,教师和园丁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虽种下种子,却不知种子种下后會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但是,教育的美妙往往就是这样:用心耕耘,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5-0079-02
每当谈起我带过的2011届的11班,熟悉的人都会提到11班拍的系列微电影。这些微电影从最开始的随心所欲、想哪拍哪,到后来有编剧、有剧本、有导演、有场记、有后期特效制作,两年下来这个系列的微电影已经成为11班的一个标志,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在惊叹:怎么想得起来?怎么能拍得出来?其实这样的“成就”只是源于一些美丽的“偶然”而已。
11班的学生刚进校时,班里的一帮电影爱好者就经常一起谈论电影,其中一位积极的学生小史曾经私下里和我提议,希望能利用自习课来放电影。对于小史的这个建议,我并没有断然拒绝,表示可以考虑一下。就是我的这个不拒绝传递给学生一些信息。一次,我外出学习一天,等我下午回到班级,班长告诉我:有位同学在中午午休时间放电影给大家看,被学工处主任发现了,主任问了半天,班上也没有人承认。我立马想到这个“肇事者”是谁了。我找到小史,他当时就向我承认了错误,但还是希望我能考虑他的建议。看到学生如此执着,我陷入了思考,我问自己:学生的这个爱好健康吗?让他们看电影真的就会有不好的影响吗?第二天,我找到小史,交给他一个工作,为大家挑选合适的电影,并交给我审核,审核通过的电影将在每周五下午两节连上的自习课上给大家放映。宣布完这项工作,我发现小史的眼睛里光芒四射,班里的学生们也很雀跃。小史尽心尽责地为大家挑选精彩的电影,而且他还会发动全班的力量,收集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海选”“投票”,每周五的“电影课”成了学生最期待的课。学生们从励志片看到科幻片,从一个系列看到另一个系列,整整看了一年。升入初二后,自习课被辅导课代替,我们的“电影课”才不得不宣告结束。“一起看电影”成了11班最好的风景,学生们在电影中心无旁骛地学习和成长,我发现,一部好的电影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说教。
拍电影的契机来自初二的一次班会课,那次班会课我要求学生们带着电子设备到校园里去拍摄春景。那时候的班上不乏一些“作业狂人”,他们总是抓紧一切时间赶作业,这些“作业狂人”自然不会放过一节自由的班会课,于是变着法儿在我眼皮底下把作业偷偷携带在身上,拿到外边去写。他们的行为被有心的小姜用电子设备拍了下来,并将这些镜头制作成了微电影:镜头里这帮“作业狂人”们颇为得意地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将作业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携带出教室,并演示了各种藏作业的方法。制作好的微电影起初只是在班上展示,在学生一次偷偷展示的时候,被我无意之中看到了,学生们很忐忑,可是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批评那些“作业狂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的资源。而且我发现,学生们自己制作的微电影非常有趣,我鼓励他们,既然有兴趣,为什么不干脆做到最后呢?于是,学生们拍摄微电影的事业正式启动了,他们自己进行了分工:编剧、场务、道具、导演,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集中进行剧本创作、电影拍摄以及后期特效制作。有喜爱软陶制作的女生为他们制作了专门的LOGO,而擅长电脑设计的学生又把LOGO制作成了电脑版本,就这样他们精益求精地一直拍着,甚至到初三也没有放弃。我想如果不是出于兴趣,如果不是真心喜欢,他们应该也不会如此长时间地坚持下来。现在,学生们已然毕业,有人升学了,有人出国了,但是,微电影的拍摄却一直没有停止,学生们时常会把自己的剧本或拍摄的新视频分享给我……我时常和我的同事们开玩笑说:“也许以后我的学生中可能会出现导演、编剧、演员、后期特效人员……”
我很庆幸当初没有断然拒绝学生们的请求,很庆幸在初一给他们设置了“电影课”,也很庆幸在他们第一部粗糙的小电影成型时给予了肯定,为学生们的这一点点小爱好、小兴趣,提供了那么一点点的空间。也许我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但是我用肯定的态度支持了他们的创作。我欣赏学生一切有创造性的美丽火花,因为,我并不知道这些美丽的火花将来会不会成为燎原大火,我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点滴积累,会不会在将来取得非凡的成就,作为班主任,我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护这些理想的萌芽,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去成长。也许这样的小“偶然”将来会成就某一个或者是某一批学生,还有什么能够比这个更让一个班主任有成就感的呢?有人说,教师是园丁,可我认为,教师和园丁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虽种下种子,却不知种子种下后會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但是,教育的美妙往往就是这样:用心耕耘,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