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尤为重要.“激活”发散思维,促进目标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发散思维 能力培养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尤为重要.“激活”发散思维,促进目标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多向地展开想象,认真体会.
  一、发散性提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发散性提问可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提问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答案,而是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独特想法,因而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
  如:八年级下第18、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二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从边和角度进行了研究,谁能说一说有哪几种方法?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第一个问题既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复习,又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第二问可让多个学生回答,同学们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显示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二、开放题练习
  [例2]如图,如果DE∥BC,那么可得到哪些结论?
  解:(1)∠ADE=∠B
  (2)∠AED=∠ACB
  (3)∠EDC=∠DCB
  (4)∠EDB ∠B=180°
  (5)∠DEC ∠ACB=180°
  2.运用多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多向型开放题,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法,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3]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
  (1)∠MON的度数.
  (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B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1)(2)(3)的结果中能看出什么规律?
  (1)解法1:∵OM平分∠AOC,ON平分∠BOC
  ∴∠MOC=1/2∠AOC,∠NOC=1/2∠BOC
  ∴∠MON=∠MOC-∠NOC
  =1/2∠AOC-1/2∠BOC
  =1/2(∠AOC-∠BOC)
  =1/2∠AOB
  ∵∠AOB=90°
  ∴∠MON=45°
  解法2:∵∠AOB=90°,∠BOC=30°
  ∴∠AOC=120°
  ∵OM平分∠AOC
  ∴∠AOM=1/2∠AOC=60°
  ∴∠BOM=90°-∠AOM=90°-60°=30°
  ∵ON平分∠BOC
  ∴∠BON=1/2∠BOC=15°
  ∴∠MON=∠BOM ∠BON=30° 15°=45°
  (2)当∠AOB=α,∠MON=1/2∠AOB=α/2
  (3)当∠BOC=β,∠MON=1/2∠AOB=45°
  (4)从(1)(2)(3)的结果和(1)的解答过程得出∠MON的大小总等于∠AOB的一半而与∠BOC的大小变化无关.此题还可以由角度问题转化为线段问题.
  [变题]如图已知线段AB=a延长AB至c使BC=b,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求MN的长.
  解:∵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
  ∴MC=1/2ACNC=1/2BC
  ∴MN=MC–NC=1/2AC-1/2BC
  =1/2(AC–BC)=1/2AB=a/2
  ∴MN的长度总等于AB长度的一半,而与BC的长度变化无关
  这道题(1)问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解法,(2)(3)体现一题多变.条件变化而结论不变,最后由求角度问题过渡到线段问题,体现一题多思.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关系,并从不同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
  三、集体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也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体讨论可分为2人小组、4人小组或全班讨论,这样的讨论没有教师的介入,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在集体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所以集体讨论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对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也是有益的,从表面上看,集体讨论时似乎课堂秩序有点乱,但如果学生真正是在参与讨论,甚至大声争论,那就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体现.
  总之,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了封闭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到了四个转变,一是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激励者.二是课堂由优化垄断转变为全体参与,学生动了起来.三是师生关系由教与被教的关系转变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四是由教师教的时间多转变为学生学的时间多,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的教学历来受到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众多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当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作者立足于自己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新课改 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策略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高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改提出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下是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堂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和探索。  一、创造问
一、高年级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  有的老师或家长在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跟不上学习内容的变化和要求的提高,再加上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审题定势习惯,所以高年级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难度更
摘 要: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揭露以及处理企业内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利影响进行管理与控制,可以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以及社会责任,推动单位的良好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新常态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就会影响到此项工作的有效性。所以,就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工作现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对新常态背景下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和发展,丰富的教学策略和多样化教学系统都在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中常用的小组合作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 学习策略  尽管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数学思想方法上有了不少进步,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没有足够的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感情,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所以,“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青年教师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在提问时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表面热闹华而不实,频繁问答  有的青年教
摘 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正确理清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明确预设与生成这二者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联系,将这二者辩证统一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有利于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干扰着这一发展,为此,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关预设与生成的适配做出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摘 要: 课堂教学提问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改变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教学提问。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模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现状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以灌
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制作了几何相似比为1:20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物理模型,完成了振动台试验并测得衬砌的应变响应与加速度响应.在试验基础上,通过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
摘 要: 初中数学中的几何问题不仅是平时教学中的重点,而且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识点,在中考中它往往以压轴题出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这类题.本文从作者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具体的中考实例谈谈初中数学几何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方法和根据题干建立联系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几何综合题 解题方法 类型  几何综合题常常和运动问题结合起来,在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