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培养 审美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基于以上两点,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方法的尝试。
  1 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艺术形象。有为民造福、不畏艰辛的李时珍.有意志坚定、矢志不移的盘古,有灵魂肮脏、行为卑劣的官绅巫婆.有平易近人、实事求是的竺可桢,有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诺贝尔,有奸诈贪婪、心狠手辣的逢蒙,有公私分明、任人唯贤的祁黄羊,有鲁莽暴躁、好不耐烦的张飞。这些人物形象形形色色,他们或美或丑,或善或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融人课文情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在相互的对比巾呈现鲜明的褒贬色彩。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学生各自的内心世界。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中,忍让谦和、武艺高强却深藏不露的林冲与傲慢无礼、盛气凌人、武艺差的洪教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我偏不信他”等词语体会洪教头心胸狭窄、傲慢狂妄,而林冲对洪教头的所作所为是一忍再忍,最后逼于无奈,忍无可忍,一棒扫地,点到为止,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地穷追猛打。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的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廖廖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通过对比,林冲谦逊识礼、武艺高超的艺术形象就很鲜明了。
  2 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3 引导朗读领略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成功的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4 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热爱读书需要一种氛围,氛围要靠我们营造。因此,如果要培养孩子们的读书热情,首先就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营造 阅读氛围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教学中的综合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应用。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教学 综合 运通  综合实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和综合性问题、现象、事件等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综合
期刊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等生动局面所代替。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得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浪费点滴时间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
期刊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思辨能力 想象能力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个基础学科,它既担负着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任务,又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 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不敢提出问题;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疑可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不敢问的局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问题意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同学满脑子的问题,整天围着家长老师问这问那,特别是在课堂上,低年级的小学生课堂表现非常积极,为什么越到高年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
期刊
【摘 要】 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处在学习能力积累的初级阶段,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欲望,重视学生思维活动过程的指导,教会思维活动方法,并提供思考分析活动时机,促进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更是教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目前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然后分别从设置好实验探究的内容、利用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拓培养物理实验能力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物理实验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寻找灵感,拓展延伸实验等四个方面,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关键词】 实验探究能力 课外实验 实验竞赛 拓展延伸实验  很多老师都想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自身就要具备创新精神。一方面,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建立
期刊
【摘 要】 教育思想家福禄培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认为,幼儿具有活动的本能、创造的本能。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经过实验都证实了,婴幼儿期就有创造潜能的表现。因此通过一物多玩,在幼儿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开发幼儿个体的潜能,更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精神的延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