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课:有的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似乎明明白白,但遇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多练,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師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如何从考查课堂教学活动入手评价一堂课,如何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本文拟提出几点想法供同行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探讨。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一个都不少”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
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和难度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特优或学困生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关注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学知识”
一堂好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确定新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提高对建构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会尝试成功的愉快,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注重学用结合——“知识的生命在于应用”
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问题,体现知识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
四、着眼全面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堂好课,每个学生都应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课堂上学生们除了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要与同伴之间进行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知识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知识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一个都不少”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
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和难度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特优或学困生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关注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学知识”
一堂好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确定新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提高对建构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会尝试成功的愉快,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注重学用结合——“知识的生命在于应用”
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问题,体现知识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
四、着眼全面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堂好课,每个学生都应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课堂上学生们除了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要与同伴之间进行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知识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知识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