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通过论述嫉妒的概念、嫉妒的特点在职场中的表现,结合嫉妒在职场中的危害,对于克服嫉妒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嫉妒 危害 克服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126-02
当今社会,随着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微妙。身处职场中的人们,或轻或重都存在嫉妒的心理,只不过人们的表露程度不同而已,那么嫉妒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危害?怎样克服嫉妒心理?
一、嫉妒及其特征
百科名片中这样定义: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嫉妒的心理学特征归纳起来有四个:
(一)嫉妒具有对抗性
嫉妒心理的对抗性是指它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它的目的在于诋毁被攻击者的形象,颠倒黑白,弄虚作假,在职场中的表现为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进行挑剔、造谣、诬陷等。
(二)嫉妒具有指向性
嫉妒心理的存在有特定的环境,它是一种以自私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在职场中经常表现为曾经的“平起平坐”,或是“不如自己”,现在变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的心理。
(三)嫉妒具有发泄性
在职场中,嫉妒的发泄方式主要三种:言语上的冷嘲热讽;行为的冷淡、疏远;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四)嫉妒具有伪装性
二、职场中嫉妒的危害
(一)嫉妒有害于同事及上下级的团结
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的能力超过自己,表面和气,暗地里耍手段,玩心机,更有甚者造谣中伤、挑拨离间、打击报复、互相倾轧等,一旦阴谋被识破,会使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团结涣散,工作难以开展。
(二)嫉妒有害于企业文明形象的建立
在工作中争风吃醋,竞相邀功,那么企业的形象也会在这些人的行为中大打折扣。
(三)嫉妒有害于职场人的心理健康
嫉妒者消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会引起多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同时也给被嫉妒的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四)嫉妒有害于人才的评定与使用
嫉妒容易使人产生偏见,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人才的评定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偏见,会使一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合理的使用,时常会出现人才被埋没的现象。
三、职场中克服嫉妒的方法
(一)从对待自己的角度分析
1.要客观地认识自己
要客观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不会有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当看到自己的不足时,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会加倍地努力,奋起直追。克服攀比的心态,善于学习,敢于超越,时间久了嫉妒的心理也就消失了。
2.要正确地认识虚荣心
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克服虚荣心,把别人的成就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就不会死要面子活受罪了,也不会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克服了一份虚荣心,就少了一分嫉妒。
3.要有开阔的心胸
对于自己失去的,或未能得到的事物淡然处之。遇到事情“看开些”,“想开些”是一种正确的生活姿态,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
4.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自己充实起来,嫉妒心就不会蔓延,我们也将会得到很多朋友,朋友也是你转移注意力的好帮手。
5.专注于不断奋斗和勤奋工作
在职场中,要给自己订立目标,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地努力,踏踏实实地前进。心中有了目标就不会为了别人的成功而烦忧,就不会让嫉妒占据你的心,阻碍你前进了。
(二)从对待别人的角度分析
1.宽容地对待同事、上下级
学会与别人合作,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要善于以宽厚的态度为人处世,不要斤斤计较,避免出现唯恐委屈自己的心理。做人应无私,胸怀要宽广,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避免嫉妒的产生。
2.对待贤者要思齐
“见贤思齐”古就有之,人在接受自己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别人的长处,一个有道德,思想纯正能在职场中积极进取的人,当他发现别人比自己更优秀时,他不是因为别人超过了自己而心生不满,而是从别人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
3.对待别人要有仁爱之心
《尚书·秦誓》中说:“如果有一个耿直独立的人,虽然他的才能不及别人但是他心地善良,胸怀宽广。这样,别人有才能就好像他自己有才能一样,别人的美德他总是真诚地赞叹。”这种人具有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是真正能容得下别人的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4.对待别人还要有忍让的精神
忍让有两方面的含义:忍自己,忍别人。在职场中。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要能忍住自己的嫉妒之心,学习他人的过人之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可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当自己被别人嫉妒时,要能忍受。
5.增加交往,增进了解
嫉妒心强的人,其社交范围一般很小,视野不开阔,不知天外有天。人只有投入到尽可能广阔的“人际关系网”中,才能消除自己自私和狭隘的心理。因此,在职场中,我们应主动接近别人,互相帮助和协作,增加双方的感情,增进了解,让嫉妒远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华夏.心理学陷阱——左右你一生的心理学[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
[2] 牛月龙.心理学改变你的生活[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嫉妒 危害 克服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126-02
当今社会,随着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微妙。身处职场中的人们,或轻或重都存在嫉妒的心理,只不过人们的表露程度不同而已,那么嫉妒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危害?怎样克服嫉妒心理?
一、嫉妒及其特征
百科名片中这样定义: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嫉妒的心理学特征归纳起来有四个:
(一)嫉妒具有对抗性
嫉妒心理的对抗性是指它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它的目的在于诋毁被攻击者的形象,颠倒黑白,弄虚作假,在职场中的表现为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进行挑剔、造谣、诬陷等。
(二)嫉妒具有指向性
嫉妒心理的存在有特定的环境,它是一种以自私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在职场中经常表现为曾经的“平起平坐”,或是“不如自己”,现在变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的心理。
(三)嫉妒具有发泄性
在职场中,嫉妒的发泄方式主要三种:言语上的冷嘲热讽;行为的冷淡、疏远;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四)嫉妒具有伪装性
二、职场中嫉妒的危害
(一)嫉妒有害于同事及上下级的团结
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的能力超过自己,表面和气,暗地里耍手段,玩心机,更有甚者造谣中伤、挑拨离间、打击报复、互相倾轧等,一旦阴谋被识破,会使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团结涣散,工作难以开展。
(二)嫉妒有害于企业文明形象的建立
在工作中争风吃醋,竞相邀功,那么企业的形象也会在这些人的行为中大打折扣。
(三)嫉妒有害于职场人的心理健康
嫉妒者消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会引起多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同时也给被嫉妒的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四)嫉妒有害于人才的评定与使用
嫉妒容易使人产生偏见,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人才的评定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偏见,会使一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合理的使用,时常会出现人才被埋没的现象。
三、职场中克服嫉妒的方法
(一)从对待自己的角度分析
1.要客观地认识自己
要客观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不会有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当看到自己的不足时,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会加倍地努力,奋起直追。克服攀比的心态,善于学习,敢于超越,时间久了嫉妒的心理也就消失了。
2.要正确地认识虚荣心
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克服虚荣心,把别人的成就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就不会死要面子活受罪了,也不会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克服了一份虚荣心,就少了一分嫉妒。
3.要有开阔的心胸
对于自己失去的,或未能得到的事物淡然处之。遇到事情“看开些”,“想开些”是一种正确的生活姿态,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
4.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自己充实起来,嫉妒心就不会蔓延,我们也将会得到很多朋友,朋友也是你转移注意力的好帮手。
5.专注于不断奋斗和勤奋工作
在职场中,要给自己订立目标,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地努力,踏踏实实地前进。心中有了目标就不会为了别人的成功而烦忧,就不会让嫉妒占据你的心,阻碍你前进了。
(二)从对待别人的角度分析
1.宽容地对待同事、上下级
学会与别人合作,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要善于以宽厚的态度为人处世,不要斤斤计较,避免出现唯恐委屈自己的心理。做人应无私,胸怀要宽广,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避免嫉妒的产生。
2.对待贤者要思齐
“见贤思齐”古就有之,人在接受自己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别人的长处,一个有道德,思想纯正能在职场中积极进取的人,当他发现别人比自己更优秀时,他不是因为别人超过了自己而心生不满,而是从别人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
3.对待别人要有仁爱之心
《尚书·秦誓》中说:“如果有一个耿直独立的人,虽然他的才能不及别人但是他心地善良,胸怀宽广。这样,别人有才能就好像他自己有才能一样,别人的美德他总是真诚地赞叹。”这种人具有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是真正能容得下别人的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4.对待别人还要有忍让的精神
忍让有两方面的含义:忍自己,忍别人。在职场中。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要能忍住自己的嫉妒之心,学习他人的过人之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可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当自己被别人嫉妒时,要能忍受。
5.增加交往,增进了解
嫉妒心强的人,其社交范围一般很小,视野不开阔,不知天外有天。人只有投入到尽可能广阔的“人际关系网”中,才能消除自己自私和狭隘的心理。因此,在职场中,我们应主动接近别人,互相帮助和协作,增加双方的感情,增进了解,让嫉妒远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华夏.心理学陷阱——左右你一生的心理学[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
[2] 牛月龙.心理学改变你的生活[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