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具有综合性,因而也就具有开放性。“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而要体现这两个基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时空、教学评价等方面大胆改革,实施开放式教学。只有开放式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型社会所需要的开放性地理人才。
为了体现地理新课标的理念,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我认为在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发展性
《地理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不只是指向“知识、能力”的达成度,而且指向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层次性、综合性和发展性。而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根本目标,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开放式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思想,不再只强调知识的传授、掌握和继承,而是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实、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开展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策略。开放式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的双基教学目标,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即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同学分别提出难度不等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三是发展性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对照《地理课程标准》和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人本化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成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拖着书本打滚”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地理课程标準》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以新的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载体的开放式课程体系,主张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探索意识,因而新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生活化和人本化的特点。实施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有地理学科的知识,还要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既要有静态的书本知识,还要有自然观察、生活体验、网络媒体等教学资源;既要有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可以从书本扩展到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水资源》时,一定要安排节约用水的生活内容,调查家乡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实践内容以及讨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时代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生存能力,促进终身发展。另外,要灵活使用乡土地理课程,积极开发个性化校本地理课程。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实践性
开放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发现新问题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充满着实践性、探究性。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一是课前要宣布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预习新课。二是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开放的探究实践活动,发散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三是课后教师要布置探究性作业,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带向生活,去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
四、教学方法的开放——多样性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务于学。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教师必须摒弃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条件,选择灵活多样、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用对话讨论法、参与体验法、演讲辩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情景法、社会调查法、分组活动法、演示实验法、诱思探究法及师生互动法等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地理教学方法。如自然带的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讲解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展开社会调查。
五、教学手段的开放——现代化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强调“教学媒体的利用”。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是“六个一”即“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幅图、一张嘴、一个地球仪”。这种“把世界放在教室,把自然搬在课堂”的“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是有违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地理学科的本质的。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在优化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直观呈现知识,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利用多媒体演示“火山喷发”、“地震的危害”、“板块的运动”等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地理小论文,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学会与人合作。
六、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展性
毫无疑问,教室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一节课45分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时段。但是如果每一节都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展空间”、“合理开放校外地理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适时走下讲台,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身体验,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博物馆、科技宫、气象站、社区、工厂、农村、大自然都成为地理教学的课堂;让课堂内外、白天黑夜、早晨黄昏、春夏秋冬都成为地理教学时间。生活中“事事有地理,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例如:在讲授陆地地形知识时,完全可以引导同学们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认识地形类型,观察地形差别,讨论地形成因。
七、教学评价的开放——多元化
要做到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就要建立起适应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就是要依据“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新课程理念,确立基础性评价体系;依据“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建立多元化评价目标;依据“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习过程的评价;依据“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依据“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反思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标准全面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行为)、评价过程规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方法多样化(笔试、口试、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活动表现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要多用肯定和激励评价,不要用标准答案或统一标准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地理技能考核要多出开放性的题目。
总之,实施开放式教学能充分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新教材与现实的对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地理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为了体现地理新课标的理念,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我认为在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发展性
《地理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不只是指向“知识、能力”的达成度,而且指向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层次性、综合性和发展性。而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根本目标,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开放式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思想,不再只强调知识的传授、掌握和继承,而是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实、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开展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策略。开放式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的双基教学目标,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即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同学分别提出难度不等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三是发展性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对照《地理课程标准》和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人本化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成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拖着书本打滚”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地理课程标準》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以新的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载体的开放式课程体系,主张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探索意识,因而新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生活化和人本化的特点。实施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有地理学科的知识,还要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既要有静态的书本知识,还要有自然观察、生活体验、网络媒体等教学资源;既要有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可以从书本扩展到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水资源》时,一定要安排节约用水的生活内容,调查家乡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实践内容以及讨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时代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生存能力,促进终身发展。另外,要灵活使用乡土地理课程,积极开发个性化校本地理课程。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实践性
开放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发现新问题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充满着实践性、探究性。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一是课前要宣布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预习新课。二是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开放的探究实践活动,发散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三是课后教师要布置探究性作业,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带向生活,去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
四、教学方法的开放——多样性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务于学。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教师必须摒弃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条件,选择灵活多样、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用对话讨论法、参与体验法、演讲辩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情景法、社会调查法、分组活动法、演示实验法、诱思探究法及师生互动法等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地理教学方法。如自然带的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讲解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展开社会调查。
五、教学手段的开放——现代化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强调“教学媒体的利用”。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是“六个一”即“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幅图、一张嘴、一个地球仪”。这种“把世界放在教室,把自然搬在课堂”的“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是有违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地理学科的本质的。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在优化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直观呈现知识,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利用多媒体演示“火山喷发”、“地震的危害”、“板块的运动”等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地理小论文,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学会与人合作。
六、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展性
毫无疑问,教室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一节课45分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时段。但是如果每一节都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展空间”、“合理开放校外地理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适时走下讲台,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身体验,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博物馆、科技宫、气象站、社区、工厂、农村、大自然都成为地理教学的课堂;让课堂内外、白天黑夜、早晨黄昏、春夏秋冬都成为地理教学时间。生活中“事事有地理,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例如:在讲授陆地地形知识时,完全可以引导同学们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认识地形类型,观察地形差别,讨论地形成因。
七、教学评价的开放——多元化
要做到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就要建立起适应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就是要依据“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新课程理念,确立基础性评价体系;依据“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建立多元化评价目标;依据“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习过程的评价;依据“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依据“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反思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标准全面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行为)、评价过程规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方法多样化(笔试、口试、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活动表现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要多用肯定和激励评价,不要用标准答案或统一标准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地理技能考核要多出开放性的题目。
总之,实施开放式教学能充分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新教材与现实的对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地理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