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因组图谱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临床应用探索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依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策略,初步探索形态学符合子宫内膜样癌病例的分子特征及分子分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流程。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Sanger测序,检测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1年8月至2017年8月228例子宫内膜样癌的POLE基因突变状态及错配修复(MMR)蛋白、p53蛋白表达,并将其划分为POLE核酸外切酶域突变型(POLE exonuclease domain mutations,POLE EDM)、MMR缺陷型(MMR-deficient,MMR-D)、p53突变型(p53 abnormal,p53-abn)和p53野生型(p53 wild-type,p53-wt)4个分子亚型,分析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该组病例中POLE EDM亚型11例(4.8%)、MMR-D亚型47例(20.6%)、p53-abn亚型9例(4.0%)和p53-wt亚型161例(70.6%)。与具有高频体细胞突变POLE EDM和MMR-D亚型患者相比,p53-wt亚型的淋巴结转移率及临床分期显著增高(P=0.011,0.036),但各分子亚型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低分化内膜样癌患者中,4种分子分型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其中POLE EDM预后最好,p53-abn预后最差。

结论

在子宫内膜样癌中,POLE EDM和MMR-D的识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是分子分型中最有价值的分流指标。基于MMR、p53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OLE基因突变检测的分型策略能够较好模拟"TCGA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在国内病理科常规开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例,女性36例,年龄(45.1±20.1)岁。根据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以及病灶处角膜刮片吉姆萨染色、荧光染色和病原学培养的结果,将
患者女性,13岁,配戴角膜塑形镜史1年。5个月前患者戴角膜塑形镜后出现左眼不适症状,按细菌及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症状加重,角膜出现溃疡,角膜刮片可见棘阿米巴包囊,角膜塑形镜镜盒液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确诊为左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期间睫毛螨虫检查阳性,联合抗螨虫治疗后症状好转。(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19-620)
期刊
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和老龄化进程加快,全球盲情日益加重。根据2017年国际视觉损伤专家组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世界范围内约有3 600万盲人。世界卫生组织发起《面向普遍的眼健康:2014—2019全球行动计划》,旨在2019年之前将可避免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少25%。中国作为世界上盲人数量较多国家之一,眼病防治任务艰巨。本文针对我国盲的患病率、主要致盲性疾病及防治措施,对相
我国近视眼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近视眼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受到临床关注。流行病学调查可获知近视眼的发病和患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目前,我国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中睫状肌麻痹剂的使用标准不统一,年龄界限不明确,部分调查甚至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缺乏或不充分睫状肌麻痹下验光,会高估近视眼和低估远视眼的患病率,同时导致相关危险因素评估不准确。本文通过回顾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睫状肌麻痹剂的种类、对
对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颁布的《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中有关标题、儿童的定义以及文字表述一致性和严谨性等问题提出不同意见,与作者进行商榷。(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72-573)
期刊
药物是临床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病情进展,大多数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治疗需要联合应用单一成分药物。为了安全有效使用多种药物治疗青光眼,药物复方制剂逐渐成为治疗的发展趋势。为了指导眼科医师合理选择药物复方制剂治疗青光眼,发挥药物优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提出共识性意见以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9,55:569-571)
期刊
左肺下叶低分化腺癌患者5个月前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现因双眼视力下降3周就诊。入院检查双眼视力0.1,患者诉自幼视力好,无既往眼病史及家族遗传性眼病史。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示双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间多发囊腔,中心凹处最显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晚期可见花瓣样强荧光;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基本正常。诊断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导致的黄斑水肿。(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21-623)
期刊
目的探讨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人群的白内障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研究。选取甘肃省7个不同海拔(900~3 500 m)地区的5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7 56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 402名,女性5 158名;平均年龄62.04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地点为居民所在的村或者乡镇卫生服务中心。调查程序包括问卷调查、预调查、视力检查、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底检查。白内障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有关健康状况和事件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并用以解决健康问题的一门学科。欲建立行之有效的中国青光眼防治体系,以减少青光眼的致盲致残率,需要对中国青光眼患病情况进行深入理解。本文对中国青光眼学者所做的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其主要结果进行解读,揭示中国青光眼的患病特点、构成和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青光眼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34-6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