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专业课在理论知识上要坚持“必需、够用”、在教学模式上要实行工学结合。这早已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们公认的原则,学、做一体化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解决好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的问题。
关键词: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突出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始终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强调理论内容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是由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决定的。贯彻落实“必需、够用”、“工学结合”原则,最根本的是树立理论教学为实习实训服务,实习实训为就业上岗服务的教学观,摆正内容、深度、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上强调“实用”、在方法上突出“精练”、在目标上体现“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好应用型专业课到底应该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的问题。
一、整合课程结构,强调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这是检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更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打破学科界限,整合课程结构是贯彻“必需、够用”原则的基础。早在2004年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一文中指出: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高级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高职教育应突出实用型,而非学术型,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高职教育决不能充当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彻底改变片面强调学科教育,认为学生的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技能水平就越高的模糊认识和做法。贯彻落实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就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为实习实训教学服务的理念,强调实用性,根据就业需要灵活的设置课程,紧紧围绕技能培养的需要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做到“三坚持、三淘汰”,即:坚持以社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坚持以就业岗位的要求取舍教学知识内容;坚持以培养动手能力的需要决定讲授深度。淘汰落后、过时的知识;淘汰理论性过强、过深的空洞内容;淘汰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训实习的课题。
二、精讲多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精讲多练是落实“必需、够用”原则的关键,是解决内容与时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技能关键不仅在于手头工夫,而更在于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上,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创新和后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胜任就业岗位的工作和实干、创业、创新的精神,又有接受继续教育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型教育的重要区别。在处理教学内容的问题上,到底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因专业的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不可能用某一个固定的标准涵盖所有理论教学内容的取舍,但总的原则不变,那就是理论基础知识应以满足就业需求为度,应以适应未来发展要求为原则。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仍要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训练和劳动准入制度及行业职业资格制度进行,把教学活动贯穿于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做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合并课程、删减内容、压缩学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字的加减,而应是突出重点、精讲多练教学原则的集中体现。真正实现就业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就重点学什么知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就学授到什么程度。
三、适应学情,突出工作能力的培养
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是贯彻落实理论内容“必需、够用”原则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研究和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的进度、深度和广度必须适应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从职业院校生源情况来看,过多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是不客观、不现实的,也不符合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想象着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万能型。要坚持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学习潜力。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以及招收生源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一个、会一个。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习教学一体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同时担任理论和实习教学,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到生产第一线去,达到理论、实践的协调统一,从根本上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两层皮的现状,实现学、做一体化。
四、注重“导”字,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与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职业教育的目的说到底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研究和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等待老师去点燃的炭火,而不是让老师去填充的容器。学生是主体,不是被动接收的机器;教师是主导,不是事事都为学生代劳的保姆。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思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设计空间。凡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将学生的智力开发好、能力培养好。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标,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同时,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始终。这样不仅能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自身对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网络平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课件和任务单上传到教学资源平台,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有关内容。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教师在备课、讲课等各个环节上都应突出一个“导”字。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在教学中,必须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为学生包办一切,那样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在一次招聘会上,一位公司老总问应聘的某大学生:你上大学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那位大学生回答:学会了学习!企业老总很快就和那位大学生签约了。因为,学会了学习就等于学会了点金术,具备了可塑性和再造性,就有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徐俊. 校企合作机制下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思考[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5(06)
[2] 彭泽. 浅谈“链轮加工”一体化教学环节[J]. 职业. 2016(03)
关键词: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突出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始终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强调理论内容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是由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决定的。贯彻落实“必需、够用”、“工学结合”原则,最根本的是树立理论教学为实习实训服务,实习实训为就业上岗服务的教学观,摆正内容、深度、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上强调“实用”、在方法上突出“精练”、在目标上体现“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好应用型专业课到底应该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的问题。
一、整合课程结构,强调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这是检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更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打破学科界限,整合课程结构是贯彻“必需、够用”原则的基础。早在2004年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一文中指出: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高级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高职教育应突出实用型,而非学术型,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高职教育决不能充当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彻底改变片面强调学科教育,认为学生的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技能水平就越高的模糊认识和做法。贯彻落实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就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为实习实训教学服务的理念,强调实用性,根据就业需要灵活的设置课程,紧紧围绕技能培养的需要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做到“三坚持、三淘汰”,即:坚持以社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坚持以就业岗位的要求取舍教学知识内容;坚持以培养动手能力的需要决定讲授深度。淘汰落后、过时的知识;淘汰理论性过强、过深的空洞内容;淘汰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训实习的课题。
二、精讲多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精讲多练是落实“必需、够用”原则的关键,是解决内容与时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技能关键不仅在于手头工夫,而更在于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上,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创新和后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胜任就业岗位的工作和实干、创业、创新的精神,又有接受继续教育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型教育的重要区别。在处理教学内容的问题上,到底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因专业的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不可能用某一个固定的标准涵盖所有理论教学内容的取舍,但总的原则不变,那就是理论基础知识应以满足就业需求为度,应以适应未来发展要求为原则。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仍要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训练和劳动准入制度及行业职业资格制度进行,把教学活动贯穿于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做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合并课程、删减内容、压缩学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字的加减,而应是突出重点、精讲多练教学原则的集中体现。真正实现就业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就重点学什么知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就学授到什么程度。
三、适应学情,突出工作能力的培养
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是贯彻落实理论内容“必需、够用”原则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研究和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的进度、深度和广度必须适应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从职业院校生源情况来看,过多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是不客观、不现实的,也不符合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想象着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万能型。要坚持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学习潜力。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以及招收生源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一个、会一个。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习教学一体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同时担任理论和实习教学,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到生产第一线去,达到理论、实践的协调统一,从根本上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两层皮的现状,实现学、做一体化。
四、注重“导”字,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与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职业教育的目的说到底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研究和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等待老师去点燃的炭火,而不是让老师去填充的容器。学生是主体,不是被动接收的机器;教师是主导,不是事事都为学生代劳的保姆。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思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设计空间。凡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将学生的智力开发好、能力培养好。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标,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同时,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始终。这样不仅能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自身对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网络平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课件和任务单上传到教学资源平台,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有关内容。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教师在备课、讲课等各个环节上都应突出一个“导”字。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在教学中,必须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为学生包办一切,那样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在一次招聘会上,一位公司老总问应聘的某大学生:你上大学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那位大学生回答:学会了学习!企业老总很快就和那位大学生签约了。因为,学会了学习就等于学会了点金术,具备了可塑性和再造性,就有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徐俊. 校企合作机制下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思考[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5(06)
[2] 彭泽. 浅谈“链轮加工”一体化教学环节[J]. 职业.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