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酮可可豆碱可抑制刺激性和接触过敏反应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0.5%的2,4二硝基氟苯(DNFB)溶液涂于Balb/c和C3H/HeN鼠的腹部,使其致敏,在第6天用0.3%DNFB涂于鼠的左耳,激发其接触过敏(CHS)反应。用装有弹簧的测微计测定耳部肿胀程度。每组至少7只鼠,每次试验均重复3次。刺激性皮炎则以1%的巴豆油应用于鼠左耳,8小时后测定肿胀情况。

其他文献
作者建立了检测沙眼衣原体隐蔽性质粒和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彼此的敏感性并与培养法、抗原ELISA(IDEIA)和Clearview进行比较。将沙眼衣原体L2标准株做100~1010倍稀释,每一稀释度各取200μl分别做培养、IDEIA、Clearview和PCR。IDEIA和Clearview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用于PCR的标本经酚-氯仿抽提纯化,50μl PC
抗组蛋白抗体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特别是药物诱发的红斑狼疮,其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最近有报告在硬皮病患者中,该抗体检出率也很高,作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在硬皮病相关疾病(SRD)患者中,抗组蛋白抗体H2A,H2B,和抗双链DNA形成的(H2A-H2B)DNA复合物所起的病理生理作用,作了以下研究。
在二项70例病人的回顾性研究中,调查了长期低剂量依曲替酯副作用的出现率。依曲替酯治疗严重丘疹鳞屑性疾病有时需要长期应用。本组病人接受依曲替酯治疗长达11年,累积剂量11.6g~98.9g。皮肤粘膜毒性及高脂血症的严重性一般和剂量相关。16%的病人有新的骨骼和骨骼外钙化。这些病人至少有25g的依曲替酯累积剂量。长期低量使用依曲替酯引起的副作用通常是可以耐受的。建议当累积剂量接近25g时,应考虑对骨骼
自1964年Sweet确立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sweet syndrome,SS) 的诊断后,虽然人们对它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发病的多样性,对其临床和病理表现尚未充分了解。本文报道1979~1990年西班牙的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所见。
期刊
裴氏着色真菌在其感染组织中呈丝状、分生孢子和硬壳细胞等多种形态,组织反应则以单核吞噬细胞肉芽肿为主。以往认为巨噬细胞(Mφ)对该菌无杀伤作用,反而被菌所破坏。作者报告小鼠的活化Mφ在体外对裴氏着色真菌分生孢子所产生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
该病为新发现的以血清IgD浓度升高、周期性高热、腹痛、腹泻、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和皮疹为特征的综合征。皮肤组织病理学为血管炎表现、血管周围IgD和C3的沉积,提示该病可能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而发病,但IgD增高的原因尚不明,治疗问题亦尚未解决。
Sneddon综合征是一少见的“皮肤神经”疾病。原因不明。临床特征为全身性网状青斑和因小到中等动脉闭塞而致的一过性脑缺血或缺血性脑中风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有“游走性血管性头痛”或“紧张性头痛”等前驱症状。可以累及心脏、肾脏、眼底和外周神经等多个脏器。病程慢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可避免一些诱因,如口服避孕药、吸烟、肥胖、脑外伤来降低发病率。本文总结了10年来收集的21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虽无特效疗法,但已有一些较为有效的药物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主要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和改善机体免疫缺陷状态,采用单一药物疗法或联合药物疗法及免疫疗法均能获得一定疗效.对靶分子的基因转移疗法亦已提上日程.
回顾了维甲酸类及其同类物在体内、外各种接触途径下对不同种系动物和人的致胚胎毒性和致畸性,旨在评价人皮肤外用维甲酸类制剂的安全性。外用维甲酸制剂的致畸危险性较低,但由于研究方法是间接的,许多不确定和未知的因素尚待阐明。
随着DNA研究的深入,DNA探针在微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现详述应用DNA探针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着重复习DNA探针在致病真菌所致感染的诊断及其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