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便秘是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很复杂,临床大多给予泻药对症处理,最常用的泻药即为葸醌类泻药,主要包括大黄类、芦荟、番泻叶等。长期服用葸醌类泻药的患者可导致大肠黑变病或称大肠假黑皮病,即大肠黏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镜下表现为黏膜下层巨噬细胞胞质中含褐色质颗粒。近年一些文献报道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对大肠黑变病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10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秘是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很复杂,临床大多给予泻药对症处理,最常用的泻药即为葸醌类泻药,主要包括大黄类、芦荟、番泻叶等。长期服用葸醌类泻药的患者可导致大肠黑变病或称大肠假黑皮病,即大肠黏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镜下表现为黏膜下层巨噬细胞胞质中含褐色质颗粒。近年一些文献报道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对大肠黑变病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就诊于门急诊的老年患者日趋增多.以急腹痛为主诉的首诊老年患者中,除了应考虑常见的腹腔内病因外,尚应警惕较不常见的腹腔外原因.现将1997年至2003年来我院消化内科门诊首诊的12例老年病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入院.既往无胃溃疡病史.体检未发现无阳性体征.腹部B超示:胃幽门窦处可见胃壁解剖层次絮乱.黏膜及黏膜下局部胃壁增厚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物.CT示:胃体部及胃窦部胃壁不同程度增厚伴胃窦部多个囊性肿块.胃镜检查见胃体及胃窦部有数处黏膜隆起呈圆形,周边黏膜充血,无假憩室形成,无溃疡.组织活检报告:黏膜慢性炎,腺体轻-中度异型增生.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前壁有多
骨髓中含有大量可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两大类型.这两类细胞均有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潜能[1,2].本实验在体外扩增并特异性诱导人骨髓组织相容性抗原DR阴性C盒细胞阴性(HLA-DR- C-Kit-)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旨在寻找一种适合人骨髓HLA-DR- C-Kit-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大量转化的体外环境,从而为其在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由江绍基院士等老一辈专家创办的<中华消化杂志>已整整走过了25年,她由最初的季刊发展为现今的月刊,并出版了光盘版,创建了外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至今发行量在万册以上,成为有影响的中华系列杂志之一.回顾25年的历程,<中华消化杂志>的发展离不开专家的帮助、作者的支持和读者的厚爱.因为杂志刊登的文章,反映了各个时期国内消化界在学术上的成果,
内镜下乳头切开(EST)取石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然而,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因而对于老年人的EST治疗安全性成为临床上考虑的主要问题.为探讨年龄是否为EST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行EST治疗的3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65岁的142例为老年组,<65岁的2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手术后的并发症。
患者女,20岁,体重47 kg.因腹痛伴恶心呕吐2 d余,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急诊入院.入院体检:腹平,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弥漫性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尤以右下腹明显,腹部叩诊鼓音,肝浊音界正常,肠鸣音稍活跃,未闻及明显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血常规:白细胞14.1×109/L,中性粒细胞0.95.血淀粉酶80 U/L,尿淀粉酶1236.5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