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用红色文化固本强基的教学方式探索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党历来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延安精神作为最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之一,一直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开展“延安精神”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创新教学,张弛有度,从“重传承、强主体、融文化、建平台”四个方面入手,开展现地教学,传承延安精神;以人为本,盘活思政课堂;融合校园文化,延伸教学效果;搭建交流平台,夯实党性教育。通过引导,让青年学生与红色文化产生共鸣,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心理的主观认同和实在的自觉选择,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红色育人;政治教育;延安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53-0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源地之一。我们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青年学生开展多層次的“延安精神”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固本强基,引导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一、开展现地教学,传承延安精神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天青年学生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契合。带领青年学生前往延安圣地,通过现地参观革命旧址、瞻仰先辈雕像、翻阅历史文献、回顾战斗场景……让青年学子深刻感悟延安精神的厚重与伟大,树立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熟稔于心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围绕高校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需要,下发延安革命历史概况、延安精神介绍、延安红色文化展览等口袋书或宣传册,把红色文化读本作为大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的有效载体,在一段段历史故事中回顾过往的革命岁月,了解党的发展历程,领悟延安所传承的革命精神。组织专家学者为青年学生讲授延安的光辉岁月,安排老红军向青年学生讲述延安的过去与现在,深切体会到延安精神的代代传承;开展延安革命历史知识竞赛,让他们对延安精神牢记于心,认识到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保持旺盛生命力、加强自身建设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
  (二)感悟于身
  重走延安革命圣地,在历史的发生地体验和认知历史,在理论的原创地学习和重温理论,在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感悟和领会延安精神的作用,注重引导青年学生挖掘延安历史和延安精神中的规律性内容,把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起来,强化四个自信。宝塔山上,老、新党员共诵入党誓词,回溯先辈事迹,感悟艰苦奋斗精神;纪念碑前,老军医声情并茂地讲述张思德、白求恩事迹,让大家共同感受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不变追求,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在瞻仰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的故事感人肺腑……通过一系列的现地教学活动,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了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
  (三)体现于行
  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当年延安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然是我党的根本宗旨。结合大学生职业特点,教育引导他们学习白求恩,坚持为人民服务,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责使命,做到学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事为民所做。我们在教育青年学生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的同时,更要引导大学生聚焦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教师与学生共同践行延安精神,干什么学什么,在学中干干中学,坚持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不断锤炼能打硬仗的超强本领。
  二、以人为本,盘活思政课堂
  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捍卫者,肩负着伟大的历史重任。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学活动,调动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在参与中提高认识,升华思想,坚强党性,磨炼意志,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深切体悟延安精神,确保我党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具有时代价值。
  (一)双向互动
  现在的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储备量大,个性突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设计教学内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我们紧紧围绕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革命历史、延安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三大主题,采取课堂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党性党风、革命传统教育。课后教师借助微信平台等现代媒体手段,与学生们就授课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收集教学建议、修正教学设计、掌握思想动态,促进了大学生从被动受教育向主动学习的转化。通过广泛的互动教学,师生共同重温党的革命历史过程,直观感受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历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二)主动参与
  延安红色文化教学从前期设计到具体实施,我们不断引导学员全程参与、策划,让教育活动紧贴思想实际,适应年轻人喜好。在教学设计阶段,就把学生推向台前,借助微信等新媒体,号召学生们参与到“教学活动标识怎么设计,‘红色寻宝’‘红色留言墙’活动怎么策划,‘永远的长征’广场晚会怎么创编”等活动中来。学生们乐在其中,奇思妙点层出不穷,激发了革命传统教学新动力。现地参观见学过程中,我们有意穿插了学生们自编自演的《长征故事》《战火中的母校》《窑洞对话》等情景剧,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共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激发出传承红色基因、献身强军实践的壮志豪情。   (三)问题导向
  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思考,也是养成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大学生已具有相当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分析能力,通过研讨式的交流引导,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接受。以“3W”的问题模式贯穿延安精神教育的主菜单式专题授课,予以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围绕着“什么是延安精神,为什么形成了延安精神,我们应该怎么办”设置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手段,在思想碰撞中引导帮助青年学生按照问题模式进行思考,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悟透延安精神内涵,接受革命文化传统,自愿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三、融合校园文化,延伸教学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潜移默化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最佳途径。加强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对话与融合,凝心聚力,促使青年学生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筑牢信念根基,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一)文化交融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时期创造出的精神成果;空军军医大学文化中的两华精神、模范大队、德学谐进的大师李继硕等英雄群体和模范人物,体现出空军军医大人崇尚阳光、追求精品、爱军习武、报国为民的精神风貌。两者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等价值维度方面具有的同质性旨趣,这使我们在革命传统教育过程中把两个文化进行对话与融合成为可能。延安现地教学结束后回到学校,紧锣密鼓地加强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对话与融合,凝心聚力,总结升华,发挥其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深度挖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适应本校政治教育特色的同时,利用学生身边人、身边事生动地阐述新时代下如何践行延安精神,号召他们传承红色血脉,自觉投身强军实践。
  (二)形式多变
  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跨越现实与历史的鸿沟,使青年学员化解价值困惑,找到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坚定爱军精武、强军报国的人生志向,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合格人才。开展访谈式教学,邀请校内践行延安精神的典型人物介绍个人先进事迹,展现出军队院校人姓军为兵、履行使命的壮美身影和至精至爱、效国效民的赤子忠诚。例如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医生陈绍洋,其无私奉献和担当精神无不展现出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邀请陈医生身前的同事战友来介绍其生平事迹,在款款深情的叙述中好军医好党员的光辉形象跃然而出。并且开展训后延伸“三个一”活动,要求学员现地教学结束后向班组成员汇报一次学习成果,结合学业或个人成长在本学员队主讲一堂党课,组织开展一次“延安精神与医大文化”的交流研讨,实现阶段性学习向长期学习、个人受益向群体受益的转变。
  (三)社团黏合
  社团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兴趣培养、能力锻炼的重要平台,学生对社团有着较高的心理认同。从延安实地教学回到校园后,各类社团紧锣密鼓地围绕着延安精神开展相应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地将延安精神融入各种具体的文化情境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艺术社团组织青年学生模拟历史事件活动,排练《再回延安》情景剧,创设逼真的生活场景,还原延安时期的活动场景,让大家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知和觉悟,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真正将延安精神所蕴含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摄影社团开展“延安印象”的摄影作品展览活动,一张张老旧又美丽的照片再一次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延安,本校的晋希哲、侯友桐、华均等老专家曾在延安学习和工作过,涂通今、陈景藻等同志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他们是当年延安精神的实践者、创造者。
  四、搭建交流平台,夯实党性教育
  延安现地教学活动,让青年学子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怀、担当、风范,对他们在党性上引发的触动是震撼性的。那么如何让触动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呢?贴近现实生活,多方位地搭建交流平臺,促使红色文化资源聚焦化、时代化、亲民化。
  (一)多维引领
  借助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依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延安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网页,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生动鲜活的战争实例、震撼人心的峥嵘岁月跃然于屏幕上、跳动在音符里,让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更符合青年学生的需求。组织为期15天,行程300多公里的野外综合训练,将拉练与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教育相结合,注重用红色校史、红医操守浇灌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斗志,传承革命精神。锤炼青年学生在复杂环境下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将延安精神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传承下来,体会到红军官兵用双脚、用生死、用战斗才取得的革命胜利,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综合演练结束后,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学会了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顽强拼搏勇往直前,身体力行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
  (二)服务实践
  延安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医学服务式”教学,让学生在服务地方医疗过程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培养服务群众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利用革命传统现地教学间隙,派遣骨干军医和学生共同组成“张华传人”志愿服务队,赴延安市各县的山山坳坳、沟沟壑壑遍访革命旧址,追寻红色根脉,为当地老百姓问诊,践行报国报民的铮铮誓言。青年学子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矢志奋斗的力量,把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作为克服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制胜法宝,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在“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做到自力更生的意志不能移,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能减。
  (三)提升理论
  从本质上讲,党性教育属于价值观念的传递,具有难以针对、难以深入、难以保持、难以评价等特点。要落到实处,增强教育效果,需要指导青年学生围绕延安现地教学活动主题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在阅读经典、回望历史中,如此全面系统地感受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峥嵘的红色岁月和辉煌的革命历史,如此近距离地感受着以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等为主体的原生态延安精神,如此深入地思考着延安精神、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这些都使青年学子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收获颇丰。注重吸收全国优质研究资源,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形势任务,与有关方面联合举办具有纪念意义事件的学术研讨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2]黑龙江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是值得永远弘扬的革命精神[J].中华魂,2018(4).
  收稿日期:2019-06-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逻辑思路和战略意蕴研究”(16AKS001)阶段性成果;空军军医大学教学研究课题“贯穿辩证思维方法的八年制医学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BL201603)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新时期“四有”军校学员培育创新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戴济民(1994-),男,新疆乌鲁木齐人,从事肝胆科研究;[通讯作者]曹华(1974-),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过渡型”社区治理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天津市武清区蒲瑞馨园社区通过创新实施“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了基层党建战斗力,在过往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构筑服务阵地;延伸服务触角,转变工作作风;丰富活动载体,促进社区和谐。今后在推进“过渡型”社区党建工作中要找准着力点持续发力,使“过渡型”社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关键词:党建;过渡
期刊
摘 要:海德格尔在已经指明直观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能够将一个我们在某一具体的感知中进行的表达称之为真实的?就此问题对海德格尔接下来提出的一系列解释做分析,以将此问题的最终答案——表达如何真实呈现出来。海德格尔对于感知表达的两种理解一方面说明感知的表达可以是对于行为的通报,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在行为本身中被感知到的东西的传述。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来达到对该两种解释的通透,也就是表达状
期刊
摘 要:“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改革,突出公共服务组织与民众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协作,以公共服务使用者的体验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标准。而对这场始于浙江、燎原中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认识需要从具体的案例研究入手。本文以浙江省K县为例,就其“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借助“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框架,分析“最多跑一次”改革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摘 要: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有深厚的历史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在当今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特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孝道观以及孝行进行调查,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于传统孝道的认同度较高,性别是影响其孝道观念和孝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大学生更偏向于相互性孝道,而男性大学生则偏向于权威性孝道;地区、生源地的不同,对其传统孝道的认知并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养老模式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仅离不开物质上的发展,也少不了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脉的精华,在广大农村社会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有效保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歌仔戏(芗剧)保护困境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以求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
期刊
摘 要:创新探索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尝试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的合理模式,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提出对策及建议。力求通过内外联动,提升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党员育人质量的最大效能,发挥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 要:本文将现代企业中的“标杆管理”的管理模式应用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管理模式中,以学生党支部为具体实施单位,发挥先进典型的标杆作用,创新对标建立学生党建“2+4”模式,从两个层面和四个阶段,设立对标对象,严格对标,加强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对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素质的提升,助推学校“双高”建设,为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关键词:党建标杆管
期刊
摘 要:五四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唯物史观的宣传,主要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及实践传播五种途径使当时一大批知识青年受到影响和熏陶,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迅速蔓延。  關键词:五四时期;唯物史观;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034-0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西方传到东方,对东方产生影响并为社会民众接受,其过程和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高校对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要求较为笼统,有关标准或规范不够明晰具体。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各高等院校也积极探寻构建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但现有的一些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和全面,不能完全反映基层支部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好坏。需建立一套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工作的长效机制,从提升考
期刊
摘 要:信息数字化时代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博、豆瓣、各类公众号等与众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层出不穷,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式都会有所改变,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浅析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进而总结出能更有效地将新媒体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