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思考与探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人才紧缺双重矛盾并存之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就业,是各级党政部门和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事关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稳定。文章根据笔者近两年的省直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在农村基层任职锻炼的“村官”经历,结合两年多的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就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和原因做了一些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农村基层 就业问题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和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495万人,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2年37万人到2006年突破10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无论现在乃至将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但现实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困难,而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艰苦边远地区、艰苦行业所需人才却严重匮乏,需要大批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建功立业。因此,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改善基层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领导地位及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就业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各级党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法规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现状还是不尽人意。
  1.供求失调,无业可就与求才若渴依然并存
  “孔雀东南飞”仍然是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流向的体现,仍以京、津、沪和东部沿海城市为首选,而一些偏远省区,急需人才的基层和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则少有人问津。许多毕业生宁愿去东部沿海省、市从事基本没有技术要求的非对口专业工作,也不愿去偏远县城从事社会保障周全且专业对口的工作,更不愿回条件相对艰苦,经济相对落后的家乡创业。造成极为尴尬的局面:一是城里的大学生宁可不就业也不下农村基层;二是在广大农村,大学生成了“稀缺资源”。据报道,湖北省人事部门目前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收回的2560份问卷中,竟无一人选择到农村基层工作。
  2.虽有满腔热情,却难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羞涩
  大学生“村官”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有闯劲,事业心、责任心强,有着为“官”一日,造福一方的博大胸怀。他们跑市场,做调查,找项目,但由于“村官”的权限及农村基层条件所限,没有启动资金,甚至连差旅费都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垫出。在处理矛盾和利益分配方面,职位低、权力微,常常由于需要请示、开会等,与项目失之交臂。
  3.心理压力大,力不从心
  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是观念冲突。大学生村官现代竞争意识强,注重工作效率、效益,而有些基层干部惯于悠闲的工作,两者话不投机,最后排挤的常常是大学生;二是怕脸上无光,大学生毕业一旦去了边远地区的基层,怕被误以为是自己没能力;三是怕限制发展,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环境差,缺乏良好的发展空间,培训、进修的机会几乎为零。毕业生担心一旦到了基层,自身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甚至影响后代;四是怕辜负基层群众的期望,由于当地资金、资源、位置以及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害怕不能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或不能解决群众所反映的困难,而对群众产生畏惧心理。
  
  二、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因素初探
  
  1.大学生自身主观认识和社会评价之间的偏离
  据了解,广东某高校2007届一名毕业生宁可在广州从事工资只有1300元的接线员客服工作,也不愿去偏远县城从事3000多元社会保障周全且专业对口的工作,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一边是城市就业严峻,人才过于集中;一边是基层百姓望穿秋水,人才匮乏。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大学生却认为,专业不对口不要紧,工资待遇低也不在乎,只要留在大城市就行。大学毕业生敢闯敢拼,在竞争中超越自我,是值得肯定。但是,当部分毕业生在城市里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仍“固守阵地”,像上述同学那样没有勇气面对城市与农村在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心里落差,觉得去基层后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丢人不能丢到自个儿家。尤其是基层群众,干部对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热情欢迎的笑容中略带诧异的眼神,在大学生心中有一种“白上大学”和“无能耐”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世俗的偏见和自身主观上的错误认识令这些青年人处于尴尬境地。
  2.激励与管理机制不完善,“人才观”错位
  首先,就基层单位而言,由于受财力编制所限,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认为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加重了基层负担,加剧了竞争,甚至认为来农村就业的学生是没有本事的,给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带来一定难度;其次,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过高的城乡转换成本使不少毕业生担心下基层容易上来难,他们认为一旦接受了基层中的某个岗位,就有可能长期待在那里。为使自身收入现值最大化,他们对起点工资期望过高,这无疑会造成他们到农村和基层工作的可能性变小。
  3.工作重,难度大,职位低,待遇差
  基层邻里纠纷要村官的排解,农村各项基本工作靠他们去做。上面有乡镇政府的要求必须照办,还要面对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不强的村民,这些都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弄不好两头受气。笔者所任职锻炼的尖岭村委会6名干部平均每月工作20天,而获得的补助仅有300元,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来源,还要从干部补贴里每人扣50元做日常办公经费,实际上村干部每月仅有250元,平均每个工作日仅有12.5元,除去通讯费、交通费,补助所剩无几,根本不能满足家庭最基本的需要,从而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村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另一方面,还要为家庭生活奔波,而从仕途上讲升迁机会无望,后顾之忧严重。
  4.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滞后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其改革的速度和力度均远远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高等院校大幅度扩招,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等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脱节,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未能与时俱进。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要。就业指导工作也仅停留在提供招聘信息,传授求职技巧等基本层面上,尚未真正涉及就业的内涵和大学生未来就业生涯设计,致使部分学生临毕业时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既是大学生缺乏人生规划意识和不愿动脑的表现,也是高校就业指导滞后的体现。
  
  三、解决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畢业生、学校和各级政府必须立足本职,各就各位,通过构建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四位一体的机制,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基层就业取得“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成效。近两年,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和启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部分地方出台的支边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已十分重视并开始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逐步优化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环境和条件。
  1.政府应出台、兑现优惠政策,激励人才
  (1)优惠政策应着重体现在:打破就业城乡待遇差别;为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毕业生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安家费和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在税收、贷款、行政事业性等收费方面实行优惠;提供甚至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定自然资源的优惠使用权;提供公务员录用,学习深造的优惠待遇,约定的服务期满后,去留自由的保护政策。
  (2)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及重要性,動员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奉献才智,大力宣传报道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创业的成功典范和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基层就业的大学生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成就感。
  (3)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靠各级党委政府帮助引进和使用,顺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趋势,组织动员,引导各方面力量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鉴于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农村自身对高素质人才的吸纳能力非常有限,实行由省、市、县和乡镇多级财政分担基层就业大学生工资的办法,优化基层就业大学生生活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大学生的吃、住、行等生活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提供有效的后勤服务保障。
  2.基层单位要优化环境留住人才
  (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基层单位要严格惯彻落实和兑现有关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及诚信度,使毕业生能安心在基层就业。要提前就毕业生的管理、培养和使用作出安排,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既要委以重任,使大学生在使用中成长,又要加强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才干;要在工作上帮扶,资金上倾斜,思想上帮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经常性地举办联谊活动、谈心活动和经验交流等。
  (2)加强观念引导力度。基层干部普遍都比较敬畏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故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大小会议上都要强调改善办事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投资效益的重要性,要时常要求干部配合大学生做好相关工作,加快基层干部思想观念改变速度,帮助大学生找到敢想、敢做的融合点,宣传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是响应国家号召,为基层群众无私奉献的体现,基层干部、群众要积极支持、配合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对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给予适当的定位,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高等院校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架起通向基层的桥梁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基层就业的信心,各高等院校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大学生赴基层创业铺路架桥。
  (1)强化宣传引导。建立与基层就业毕业生联系制度,及时总结、表彰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通过邀请到基层、西部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做述职报告等形式,加大典型引导宣传力度,号召广大青年到基层去,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结合起来。
  (2)加强实践锻炼。高校应通过与基层开展共建活动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和开展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前就能够亲身体验基层工作感觉,了解农村现阶段真实情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其对农民和基层的感情,增强对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和订单式培养。在各个高校,特别是坐落在边远地区的院校,可以就近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成绩优异,立志去基层的优秀大学生进行特殊培养,让他们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基层的认识,经过若干年的培训,他们将是一支有热心于基层工作又有相当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力量,对其他在校大学生也有示范作用。同时课程的设置,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也要表现出较强的农村指向特点,着力打造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泛,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安心从基层做起,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能够敢于创业的应用型“三能”人才培养模式。
  4.毕业生要更新观念,从基层做起
  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是否合适之别。作为一名大学生,寒窗苦读十七八年,家庭及个人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他们期望毕业后能到繁华的大城市找一份体面的舒适的工作,乃人之常情,但是,面对大城市残酷的生存竞争,在濒临淘汰的边缘还在垂死挣扎,死守大城市,也不愿到农村基层去就业、创业,那是怯弱、没信心的表现。因为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关键在于是否合适自身。故需要摒弃落后的人才观念,充分认识到不管是到大城市、大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到边远地区、乡镇企业或是农村基层组织,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名劳动者,没有贵贱之分,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都能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赢得他人尊重。
  (1)了解自我,准确定位。农村的情况非常复杂,面对农村复杂的社会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相对滞后的文化,较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要想发挥作用,有所作为,其难度也相当大,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热情,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丰富基层工作阅历,获取农村工作技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准确定位发展方向。
  (2)把握政策,大有作为。据统计,截止2004年9月30日,我国有3.7万个乡镇,70万个自然村,农民的生活、文化、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尤其是边远地区,而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扶持力度,正是一个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黄金时期,正如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大午所说:“创小业在城市,创大业在农村,但是要创大业的时候,要有毅力,要有准备”。十大优秀村官“蚕桑村官”王涛波,“心系百姓”的女村主任李爱玲,志在四方的“西部园丁”邱立勇,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赵常园,学农爱农的“无悔青年”杜翔,奋战雪域的“勘探专家”卢经仕,科技养殖的高级顾问谭柳芬等优秀大学生农村创业典型事例数不胜数,他们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是新世纪的毕业生,他们选择了农村,农村也造就了他们,使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赢得了人民的认可与尊重。他们的成功实践证明,农村大有作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到基层去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宪.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06,(8).
  [2]郭嘉轩.大学生为何拒绝去基层[N].河南日报,2006-12-19(农村版).
  [3]何真.肩负海洋使命,培养三能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10-22(高校版).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是鼻咽癌患者放疗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阅读和作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今学生作文现状堪忧,学生写作没有自己的见解,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内容空泛,文本情感枯燥的现
【关键词】农村 美术教育 兴趣    一、农村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  农村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動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教材内容的难度又逐步提高,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兴趣明显减退。教师的教学仅限于教材,知识拓展不够,能刺激学生感观的实
【正】1993年8月14日至21日,海口市应西藏拉萨市政府的邀请,组成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斌为团长,市委常委、市纪检委书记谢绵仁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严崇喜为副团长的14
【正】祖母已逝世多年了,她在我的脑海里是极远的;是极淡薄的义是极亲切的.她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祖父很早就去世了,祖母含辛茹苦的养老四个子女,在那个年代,可知多么艰辛.
【正】 一、特区的历史作用 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
“超预算”是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思想,是对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修订与超越。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传统预算的问题日益突出。“超预算”是新管理手段(例如KPI)对传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o-constitutiv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s expressed through different discourses.How language is interrelated with culture can be revea
拓展英文为Outward Bouna,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