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讲真话?谁不听真话?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ame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不愿意听那些反映问题、介绍负面情况的真话,无疑是鼓励了某些爱说假话的人,如果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或者官场上的处世哲学,那么愿意听真话的干部也难以听到真话了
  
  不讲真话、不听真话现象的类型
  
  讲真话、听真话是各级政府作出正确、及时决策的重要保证。但是,现实社会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不讲真话、不听真话的现象。比如,无论是政府调研,还是领导考察,都需要了解一手信息和现实情况,但是,却被带到了事先安排好的座谈会上,或者早有布置的考察地点,很难了解实情,无法达到调研考察的目的。还比如,发生矿难事故,或者失职渎职事件,相关责任人千方百计隐瞒真相,欺骗调查人员,或者避重就轻,虚报谎报,直接影响了事件的处理和隐患的消除。再比如,对待群众上访和申诉,有些政府部门采用欺骗的手法敷衍塞责,打发走了事,损害了群众的权益,更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还有,有些人由于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漏洞,有的甚至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在遇到汇报工作或者上级检查的时候,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蒙混过关。有民谣“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总之,诸如此类的不讲真话、不听或者听不到真话的现象扭曲了信息,堵塞了渠道,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
  
  讲真话面临的两难困境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不可不察。在现实官场中,因为“潜规则”的作用,真话常面临着两难困境,愿意讲真话者没有人听,愿意听真话者没有人讲。
  一个人愿意说真话,但是没有渠道说,或者有渠道但是不畅通。一些领导在工作中,只喜欢听顺从话、赞扬声,不愿意听逆耳的忠言;当遇到群众反映真实情况时,不是躲得远远的,就是假装听不见。这样的领导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丝毫没有群众和下属的冷暖安危。这种现象说轻了是官僚主义,但是,究其实质就是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和作风。
  讲真话的成本大于收益。一个人愿意讲真话,但是听者不愿意听。群众讲了真话,领导听不进去,虽然会影响讲真话的积极性,但影响并不恶劣;如果讲了真话,某些领导干部对讲真话的人打击压制,就对讲真话氛围的形成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这样的事例并不少,比较典型的一个就是辽宁省西丰县委书记竟然违法动用公权力拘捕说真话的新闻记者。如果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每个人都会感到说真话的成本太大了,风险太大了,谁还说那些只会带来成本、不起作用的真话?
  有些人奉行投机主义处事方法,喜欢揣摩领导的意图,专讲成绩,不讲问题,不得不谈问题的时候就轻描淡写地应付一下。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不愿意听那些反映问题、介绍负面情况的真话,认为是下属有意抹黑,而对说假话、做假账、报假数字的人非但不去批评处罚,却大力提拔。这就从反面鼓励了某些爱说假话的人,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讲真话的打击。如果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或者官场上的处世哲学,那么愿意听真话的干部也难以听到真话了。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缺乏讲真话、听真话的风气和制度环境。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党内处理各种关系的习惯和作风,更在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政治风气和制度环境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基本行为方式,因为在工作中,我们真正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嘉奖什么、惩罚什么往往是每个人最明确的指向标。当然,有完备的制度规则并不代表已经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落实。
  
  网络时代对不说真话提出新的挑战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很快,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要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在公众面前说真话、做实事,取信于民,千万不可玩弄权力、愚弄百姓。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大众传媒时代的来临。这种情况下,再搞愚民政策,必然会造成欲盖弥彰的后果,增加群众的不信任感,甚至给谣言留下传播的空间。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讲真话会带来示范效应,对形成良性的干群关系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这样的要求不一定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做得到,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正确对待真话,也就是说,这种理想的社会环境和说真话的氛围无法从天上掉下来,而需要更基础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
  营造一个讲真话听真话的氛围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听得进真话,并善待一切讲真话的人。诚恳听真话,才会形成放心说真话的良好局面。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乐于听真话,鼓励反映真实情况,善于接受批评,说真话的人自然会多起来,说假话、做表面文章的人自然就会失去市场。同时,还要为因说真话而受到排挤、孤立和打击的同志主持公道。此外,要主动利用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电子政务等信息的传播和互动平台,“原汁原味”地了解下级情况,掌握社情民意。(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编译局)
其他文献
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山西省政协常委成锡锋:我更关心正确的用人导向能否得到很好的落实,这缘于既往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从干部的“四化”到今天的“六大导向”,其间一以贯之的是共产党人对正确用人导向的孜孜以求;正是在这孜孜以求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但毋庸讳言,现实中,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尚未很好地形成。显然,思考“正确导向如何才能落实”比对正确主张的简单热捧更为重要。大家的思考
期刊
湖南株州市委李育平:“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是用人制度上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足以让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干部感到温暖。按理说,从基层苦苦打拼出来的干部不应成为干部选用中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既有苦劳又有功劳,还熟悉基层情况、富有实际经验,无论是奉献精神还是实际才干都不会输给坐“大机关”、高学历的干部。但实际上,基层干部在竞争中却往往处于劣势。首先,他们输在起点上。同样是大学生,在“大机关”干上几年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房宁:正确合理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是我国目前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这六条标准,一方面体现了我党一贯对干部选拔中对“德才兼备”的要求。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深刻、全面地总结了我们现在实践当中对干部的要求。  过去讲的“德才兼备”只是笼统地将“德”设为重点,现在则不仅要求个人的作风要端正、注重品行,同时还要注重实干、注重基层、具有创新精神,这才
期刊
■ 72%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干部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症结”是“个别地方和部门民意测验、民主评议走过场,徒有形式”、“考核主体缺乏民意性,缺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让广大群众参与评判与监督的渠道与机制”  ■ 88%的受调查者认为是“群众满意度系数”应该体现在:“干部作风”、“教育、卫生、环保、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的改善程度”、“政府办事效率”等方面    阅读提示    在干部考核中引入民意调
期刊
领导干部听到真话真的那么难吗?领导干部如何能听到真话?6月下旬至7月初,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了一次“党政干部如何能听到真话”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44份,采用的形式主要是现场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场问卷调查部分采访了67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网络问卷调查在人民网、人民论坛网一经推出,当天调查就被推荐到人民网主页的显著位置,引发了党政干部、网友等的热烈共鸣与响应。现将调查结果刊登
期刊
中国政治文明三大走势  那些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不仅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因为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一个他们认为“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会允许公民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会出现那么成功的市场体系和经济发展。所以,观察和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走势,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的改革实践。  中国在建设和发展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出现
期刊
特约嘉宾 (以发言顺序为序)  苏是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特派员  蓝蔚青 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  王建政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    用法制和制度保证群众说真话    人民论坛记者:贵州瓮安县“6·28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含泪说:“瓮安不安,老百姓不敢讲真话,是我们的责任。”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苏是嵋:领导干部听不到真话,反映了政策、法律的制定
期刊
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陷阱”。找出这些“陷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么越过这些“陷阱”,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从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到追求共享式增长    庄健先生《我们可能会遇到的十个“陷阱”》一文,对中国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读后令人警醒。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从社会经济这个层面来看,笔者认为,经济与金融危机、收入
期刊
可以探索建立一种“复合型所有制”    人民论坛:为了解决农村宅基地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一些地方已经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改革探索,这几年您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如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您有什么可行性建议?  韩 康:把农村宅基地纳入生产要素市场的体系之中,建立农村宅基地市场,应当是一个改革的基本方向。  解决当前农村宅基地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有两种不同的思路:第一是维持宅基地现有产权制度的安
期刊
两会的热度不但在会场里,也在会场外,两会的影响不但在国内,也让世界关注。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有哪些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思想、新观点?海外媒体对两会有怎样的新评价?专家学者和民众又有什么样的惊人之语?人民论坛编辑部会同本刊“上会记者”对两会期间引起广泛关注的精彩言论进行了梳理,从中选出了100条,以飨读者。    聚焦大部制    1“大部制”改革不是精简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
期刊